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波雷达—液位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雷达测量液位,不与介质接触,电磁波传播不受介质密度、介质粘度、介质蒸气的影响,测量精度高,但它却受液面波动、液面泡沫所引起的电磁波散射衰减和容器内件所反射引起的虚假液位信号的影响,对低介电常数的介质难以保证测量精度。导波雷达克服了普通雷达的缺陷,并且能耗低,可二线制系统供电,从而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聚合物在储集层孔隙介质中的滞留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高分子聚合物在孔隙介质表面上的吸附和由于机械捕集所引起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滞留,是高分子聚合物在储集层孔隙介质的总滞留量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毛细管吸附模型可用以描述高分子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单层吸附作用,渗滤捕集机理可解释孔隙介质中裂缝和压缩位置上所引起机械捕集高分子聚合物的滞留作用及其与流动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邵一晨  吴根生 《润滑油》2006,21(4):56-60
冶金机械设备液压系统故障的原因较多,由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因素导致的故障约占70%以上,而工作介质热因素是其中之一,已得到人们的重视。现从工作介质的理化性能的变化,分析其热因素引起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故障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半饱和含水态具有不同粒径、孔隙半径的人工、天然介质--硅胶、粉土内形成甲烷水合物,3支pF-meter探头测量反应过程中介质内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基质势,据此计算分析介质内由水合物形成引起的水分消耗规律,进而探讨不同介质内甲烷水合物形成反应特征。通过实验发现,多孔介质的颗粒、孔径物理性质明显影响甲烷水合物的形成反应特征:水合物在具天然介质性质的粉土内的形成反应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相反地,在硅胶内的形成反应过程较短且在硅胶内均匀形成;人工多孔介质--硅胶粉内的水合物形成反应速率维持恒定,天然多孔介质--粉土内的水合物形成速率由快减慢;甲烷气体由反应釜顶部注入,气体扩散进入介质顶层的速率最  相似文献   

5.
EDA介质中的弹性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DA介质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方位各向异性介质,它是由定向的裂隙所引起。本文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出EDA介质弹性张量在一般坐标系下的表达式,并以Chriosteff方程和弹性波方程出发,讨论了平面波在EDA介质传播时的幔度面特征。文中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的结果展示了弹性波在EDA介质中的传播特征,揭示了横波分裂现象及几种弹性参数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高稳定性参比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于海水介质中高稳定性的参比电极。实验测试了烧结温度、介质温度及介质纯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烧结温度地电位稳定性无影响,介质温度对电极电位影响小,而介质纯度明显影响电极电位的稳定性。选用适宜的电极腔体能消除介质不纯引起的电极电位不稳,使参比电极精度达≤±0.01mV/4h,可作为水下阴极保护多功能检测装置用参比电极,也适用室内精密的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换热器管程介质为中温中变气,壳程介质为除氧水。更换管束后运行11个月,检修时发现换热管开裂。为此对换热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宏微观形貌、扫描电镜分析以及断口腐蚀产物分析,发现夹杂物是引起换热管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丁烯-1泵机械密封频繁失效泄露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丁烯-1泵输送介质属于轻烃类再加之介质易气化。机械密封动静密封面温度升高,介质气化致使密封面润滑不良,动静密封面干摩擦最终引起机械密封失效。分析确定机械密封选型不当,重新选型后进行改造,彻底消除了机械密封的故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盘管腐蚀外貌特征、腐蚀产物、管材腐蚀形貌、表面成分及夹杂物、介质及环境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验,研究了宝浪油田三相加热盘管的腐蚀原因和主要腐蚀因素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三相分离器盘管腐蚀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腐蚀;环境温度升高,腐蚀速率增大,介质pH值升高可抑制腐蚀;介质中溶解二氧化碳对腐蚀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强衰减模型,是应用Biot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运动方程描述介质吸收衰减特征的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黏弹性模型和黏弹孔隙介质模型,可以简便且精准地刻画稠油储层、近地表松散沉积层等的强衰减性。为此,利用优化的25点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模拟了强衰减模型介质中的波场特征,并根据近地表低速层介质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三种物理因素的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都是影响地震波强衰减和高频散特征的重要因素,而且对横波衰减的影响都明显强于纵波。其中,介质黏弹性是造成地震波高频衰减的关键,其他因素均能影响地震波有效频率范围内能量的衰减,尤其介质孔隙度的增大引起地震波的衰减最强。通过对比完全弹性、一般黏弹性和强衰减理论下的模拟波场,研究了浅、表层强衰减介质对深层波场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强衰减模型刻画近地表介质更符合实际,能为涉及不同衰减机制的强衰减介质的研究和强衰减补偿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油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的不断变化引起地层变形,从而导致地层渗透率及孔隙度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考虑渗透率和孔隙度与地层压力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变形介质油气藏开采数学模型,综合采用状态方程隐式处理(IMPES)和Ritchmyer线性化方法,对变形介质油气藏开采渗流问题进行了数值化求解。并假设了某一均质性变形介质油藏,利用该方法对变形介质油藏生产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由于储层变形引起的渗透率及孔隙度变化对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储罐罐底受到腐蚀介质的腐蚀引起腐蚀坑以致穿孔、使介质泄露,导致储罐的损坏。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元件的选用以实现得到检测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结构合理及制造使用费用低的漏磁检测仪。实验表明,该检测方法系统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三维随机建模方法及其波场模拟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更好地描述真实的三维地球介质以及复杂的构造、岩性、裂隙油气藏,推导了基于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的三维随机建模方法,其中大尺度的非均匀特性描述地球介质的平均特性,小尺度的非均匀特性描述地质模型平均特性之外的随机扰动,通常使用一个均值为0和给定方差的空间随机过程来表征。通过改变自相关长度、均值、方差、模糊度因子这4个统计量,构建了不同自相关尺度下的混合型三维随机介质模型,同时,构建了多尺度的三维随机介质模型和包含构造的复杂三维随机孔洞介质模型,并对双层均匀介质模型和随机孔洞介质模型进行了波场模拟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制作的三维随机介质模型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描述实际地球介质,有效地模拟复杂非均匀介质的细节,同时,该模型的局部随机扰动可以引起更为复杂的散射波场,影响声波传播速度和波前形状的变化,造成局部波场能量的延时到达。  相似文献   

14.
空分装置设计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外国空气产品公司纷纷根据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编制各自的有害介质在液氧中的含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中国尚无统一的有害介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是一种兼顾成像精度与计算效率的多分量地震成像方法,但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各向同性介质声波、弹性波成像和各向异性介质声波成像,针对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偏移的文献相对较少。为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射线追踪方程,以二维各向异性弹性波Kirchhoff-Helmholtz积分为基础,利用弹性动力学表征的格林张量推导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波场正、反向延拓公式,提出了一种针对各向异性介质多分量地震数据的成像方法。通过在成像公式中引入权函数,很好地压制各向异性介质成像中不同波型引起的串扰。通过引入符号函数,解决了转换波成像过程中的极性反转问题。TTI介质洼陷模型和TTI介质多层构造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与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方法相比,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成像结果的信噪比较高、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构造位置更准确;使用多分量地震记录,利用纵、横波波场信息成像,有效提高了成像分辨率;与传统的基于标量波场的成像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适应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南京炼油厂引起设备腐蚀的各种介质、腐蚀机理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同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的不均匀介质条件下,如像经常进行波的激发的表层剖面那样,由不同作用引起的应力分布常具有复杂形式。这本身意味着在介质中激发的振动将是纵波、横波和各类转换波的干涉。为了分析在类似条件下的波场结构,首先必须研究弹性波的基本的、简单的震源类型,如局部均匀介质。以下将应用线性弹性理论概要叙述震源理论。  相似文献   

18.
对压力导数曲线上“凹陷”类型的判断,关系到相应试井解释模型的选择,所以十分重要。首先介绍了双孔介质试井解释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给出了分别考虑表皮系数、井筒储存和变井筒储存条件下的压力计算方法,然后对双孔介质定井筒储存和变井筒储存情况下的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对双孔介质窜流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引起的“凹陷”和由于变井储而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引起的“凹陷”进行有效区别的方法——一阶导数法,并说明了其原理。该方法在塔河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一阶导数法简单易用,特征明显,可以对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凹陷”进行较为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准确获得低渗透压力敏感变形介质油藏压裂井产能方程,依据扰动椭圆理论,建立了考虑介质变形以及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的压裂井产能方程以及增产倍数公式,公式易于求解,应用方便.依据实际参数对垂直裂缝井的产能以及增产倍数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增加都会使压裂井产能降低,增加裂缝长度是提高裂缝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变形介质油藏的压裂井,应尽量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以避免介质变形引起的产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通常认为,常压塔顶冷凝系统的腐蚀是HCl—H_2S—H_2O介质引起,这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并为此许多炼厂采用了“一脱四注”工艺防腐措施。但是实践证明,尽管对引起常压塔顶冷凝系统腐蚀的主要介质H(?)严格控制,但常压塔顶冷凝系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蚀。尤其是近几年来,腐蚀产物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