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旨在研究女性穿着不同跟高的鞋子行走时前掌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变化,再根据前掌受力面积和压强的变化客观地评估高跟鞋前掌处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当高跟鞋跟高超过5.5 mm以后,前掌压强急剧增加,受力面积减少。这将严重影响高跟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使用Novel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14名女性穿着9种鞋跟结构的高跟鞋正常行走时足-鞋界面间峰值压强、压强时间积分、峰值压力、压力时间积分和接触面积等足底压力分布数据,探究跟高和跟型对职业女鞋舒适度的影响,实验鞋为定制,跟高分别为30 mm、50 mm、70 mm,跟型分别为细跟、粗跟和坡跟。足底分为8个区域:拇趾区域,2~5趾区域,跖趾内侧区,跖趾中部区,跖趾外侧区,足中区,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研究结果表明:跟高对足-鞋界面间压力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跟高的增加,跖趾内侧压力显著增加,足跟压力显著减小;50 mm粗跟高跟鞋为实验鞋中最舒适高跟鞋。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了254位18~55周岁女性的穿鞋习惯、喜好和对高跟鞋的需求,提出了舒适性高跟女鞋概念。同时对可调节跟高鞋进行了研究,对鞋跟的可调节性、勾心弧度、前跷高度、后跟弧度以及前掌着力点等位置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并经过主观舒适度评价和足底压力测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调节跟高区间设定在30~60mm,既满足当代女性需求的跟高区间,也可以提高鞋的实用性。同时通过结构设计和功能性材料的选择,能够有效缓解跟高变化后鞋的不适感,缓解跟高变化后足压的集中分布,减小压力峰值,以提高鞋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和Coda Moti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量14名女性穿着跟高为30、50、70mm及跟型为细跟、粗跟和坡跟9种高跟鞋正常行走时,鞋-地界面间的压力中心数据、步态周期数据和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包括鞋跟高度和形状在内的鞋跟结构主要参数的改变,均会对支撑期各时相所占百分比产生影响;随着跟高的增加,压力中心在内外侧方向上的位移显著增加,稳定性减小;随着跟高的增加,膝关节弯曲角度减小,踝关节跖屈角度增大,背屈消失,跟腱角增大;依据鞋跟形状及鞋跟高度,鞋的舒适度排序为,粗跟>坡跟>细跟;30mm>50mm>70mm。  相似文献   

5.
采用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和Coda Moti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量14名女性穿着跟高为30、50、70mm及跟型为细跟、粗跟和坡跟9种高跟鞋正常行走时,鞋-地界面间的压力中心数据、步态周期数据和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包括鞋跟高度和形状在内的鞋跟结构主要参数的改变,均会对支撑期各时相所占百分比产生影响;随着跟高的增加,压力中心在内外侧方向上的位移,显著增加,稳定性减小;随着跟高的增加,膝关节弯曲角度减小,踝关节跖屈角度增大,背屈消失,跟腱角增大;依据鞋跟形状及鞋跟高度,鞋的舒适度排序为,粗跟坡跟细跟,30mm50mm70mm。  相似文献   

6.
采用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和Coda Moti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量14名女性穿着跟高为30、50、70mm及跟型为细跟、粗跟和坡跟9种高跟鞋正常行走时,鞋-地界面间的压力中心数据、步态周期数据和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包括鞋跟高度和形状在内的鞋跟结构主要参数的改变,均会对支撑期各时相所占百分比产生影响;随着跟高的增加,压力中心在内外侧方向上的位移显著增加,稳定性减小;随着跟高的增加,膝关节弯曲角度减小,踝关节跖屈角度增大,背屈消失,跟腱角增大;依据鞋跟形状及鞋跟高度,鞋的舒适度排序为,粗跟坡跟细跟;30mm50mm70mm。  相似文献   

7.
对2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静态站立状态下的足底压力测试。通过测试前掌、后跟压力占足底全掌压力的百分比,来确定足底前掌受力随后跷高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后跷高度的增加,前掌受力百分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后跷高为7 cm、8.5 cm时足底前掌受力百分比有小幅度减小,后跷高为10 cm时足底前掌受力百分比又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大女性对高跟鞋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以及新型传感技术的压力测量仪器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足与鞋之间的压力情况越来越得到科研者与生产企业的重视。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高跟鞋的跟高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而忽略了影响鞋底压力分布的一些其他次要的因素。这些因素虽不会像跟高一样明显地改变足底压力分布,但是却能缓解和改善高跟鞋因高跟而造成的不适,所以这些因素是我们进行鞋底结构设计时所必须探索的。  相似文献   

9.
以LABVIEW虚拟测试仪器为手段,对高跟鞋不同的跟高(5~9 cm)所产生的足底特征部位的压力值进行测试、采集、存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对鞋底对足底压力影响的清晰认识,为人们选购高跟鞋提供理性的科学依据,并为高跟鞋生产企业在做鞋设计时,提供确凿的参考依据,让其明确在满足美观性的同时,如何设计鞋底更有利于足底压力的舒适性,以达到美观性和舒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高跟鞋穿着过程中的压力舒适性,本研究选取了3种不同硬度、不同厚度的鞋内垫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对这些内垫材料进行组合,制成9种不同参数的鞋内垫,再分别放入3种不同跟高的鞋腔中,通过Pedar-X测力鞋垫采集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能够有效降低不同跟高足底峰值压强的内垫参数。  相似文献   

11.
将三种不同硬度的材料用于职业女鞋中底前掌的制作。使用Footscan R压力板测力台组合系统采集36名女性穿着三双试验鞋正常行走时的时相和压力中心轨迹数据。三双试验鞋的中底前掌材料分别为SRVS、SRS和SRF;肖氏硬度分别为12、18和22。结果表明:中底材料硬度对步态周期时相和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均有显著性影响。SRS试验鞋初始着地期时长显著大于SRVS试验鞋,前掌着地期时长显著大于SRF试验鞋,蹬离期时长显著小于SRVS和SRF实验鞋。中底硬度过小时COP在内外方向的摆动增加,足部稳定性下降;中底材料硬度过大,会引起跖屈不足而增大摔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高跟鞋是现代女性的象征符号。跟型作为高跟鞋设计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跟鞋的整体风格特点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并对比分析了近阶段高跟鞋跟型的流行趋势,为设计师在跟型的设计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鞋内垫物理性能参数与足底峰值压强之间的关系,并以降低峰值压强为指标,来探索改善高跟鞋穿着舒适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8cm高跟鞋而言,内垫的最佳设计参数为前掌部位厚度4mm、硬度20°,后跟部位厚度2mm、硬度20°,其对峰值压强的降低率分别为33%、18%。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舒适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大底硬度和跟高对足底压力舒适度的影响。实验共设计了9双女鞋,穿着这些鞋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足底压力的分布由在四川大学招募的14位健康女性来完成。主观实验通过受试者对试穿过程中的舒适情况进行打分;而客观实验则通过鞋垫式压力传感器进行采集。足底划分为3个部分:前掌区域,腰窝区域和足跟区域,足底设置峰值压强和冲量两个参数,大底硬度对足底压力各区域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跟高对女鞋压力舒适度的影响更大,大底硬度对足底压力参数峰值的影响较大;(2)当大底硬度为55A、跟高为60 mm时,足底压力舒适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名正常足老年人及20名正常足青年人。通过3D足型扫描仪得到受试者足部形态;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系统,测量受试者压力中心轨迹在前后及左右方向的偏移量、压力与时间的积分、有效接触面积、峰值压强5个有效的特征指标;通过三维测力台测量静止站立时受试者在压力中心轨迹前后、左右的摇摆速率以及置信椭圆面积;用Matlab软件对足底压力数据及三维测力台数据进行预处理,用SPSS 25.0软件将青年人数据与老年人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最终数据对比结果。结果表明:青年人重心偏向左足,老年人重心偏向右足;青年人压强峰值前掌大于后跟,老年人则相反;青年人压强峰值集中于前脚掌内侧,老年人压强峰值集中于前脚掌外侧。由此可得,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步态的明显变化,压强峰值最大区域由前掌移至后跟,其中前掌区域压强峰值的大小差异导致了稳定性的变化,压强峰值集中于前掌内侧时,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李彩 《中外鞋业》2001,(7):75-75
高跟鞋是职业女性的特征,令女性增添美态;另一方面,穿高跟鞋又换来健康的危机。办公室丽人整天工作后,小腿至脚跟位置有时会有酸痛的感觉,这种酸痛的感觉就是一个警告。因为穿过高的高跟鞋会增加扭伤脚跟及膝头的机会外,更对足踝构成压力,甚至影响到背部髓骨。   1、扭伤:因长期穿高跟鞋会令脚部跟腱位置长期受压而变得绷紧,增加扭伤机会,严重者更会发炎。   2、腰背、脚膝痛:无论站立或行走,脚膝与腰部也为平衡承受一定压力,若姿势不正确,容易出现膝盖骨及腰酸背痛,尤其是一些经常穿过高跟鞋的女性。   3、骨发炎:经…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女舞者要穿着1~3英寸不等的高跟鞋进行舞蹈,以求身姿更加修长挺拔,但这样的舞鞋不可避免的给下肢带来一定的压力与损伤。使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量、分析了女性在穿着不同跟高舞蹈鞋跳舞时的足底压力、压强及下肢肌电情况。阐述了舞蹈鞋与足部病理学成因之间的关系,为体育舞鞋蹈的功能性设计提供了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pedar-X鞋垫压力系统,分析14名四川地区女性穿着不同跟高鞋的驾驶过程,从足底舒适度、压力和足部变化角度3方面,研究跟高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跟高的增加,驾驶者足底舒适性降低,足部变化角度增大,但足底压力无显著性变化。因此,平底鞋或运动鞋更有利于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不改变跟高的前提下提高高跟鞋的穿着稳定性,本研究探索了硅胶鞋垫对高跟鞋稳定性的影响。选择24名有穿高跟鞋经历的女大学生,通过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试穿着垫有三种不同结构的硅胶鞋垫和不垫鞋垫的6 cm高跟鞋时的平衡能力,并对比分析平衡参数。垫有三种硅胶鞋垫的高跟鞋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均优于不垫鞋垫的情况。而且,垫有足弓支撑的鞋垫时,COP摆动速率小于扁平结构的鞋垫;垫有表面粗糙度较大的鞋垫时,高跟鞋的动态稳定极限值大于粗糙度较小的鞋垫。硅胶鞋垫有利于提高高跟鞋的穿着稳定性,而且适当的足弓支撑和表面纹理化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硅胶鞋垫对高跟鞋稳定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方  张海泉  魏取福 《中国皮革》2012,(18):144-145,147
运动鞋和高跟鞋虽然穿着场合不同,但是减小足底压力的目标是一致的。本文从高科技运动鞋中蕴含的足部运动力学原理和核心技术"模拟裸足"及"缓震减震"中得到一些启发,归纳总结了高跟鞋分压、减震处理方面的设计原理与应用,指出高跟鞋内垫内部合理的填充区域的必要性。结合人体生物力学,分析了目前市场上用以弥补高跟鞋鞋底柔软性不足的鞋垫的一些不合理设计,同时指出高跟鞋减震对足底压力舒适性的重要性,并分别给出前足和后足的减震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