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方崇 《粉煤灰》2009,21(6):7-10
针对目前粉煤灰分类研究存在的片面性,在分析影响粉煤灰品质有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选择细度、玻璃体、烧失量、K2O、SO3和CaO作为投影寻踪聚类分析的特征指标,以活性特征为目标,建立了投影寻踪聚类分析模型,编制了基于MATLAB的相应程序,采用遗传算法寻求最优投影方向,根据投影特征指标值对粉煤灰进行分类。研究表明该模型克服了以往传统分类法的不足,能较全面地反映粉煤灰产品品质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城市内河不同河段水质的分类情况,运用模糊聚类法对泉州市内河48个不同河段水质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模糊聚类法具有模糊数学的优点,可以较为精准的对城市内河水质状况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相关部门进行内河治理提供了不同需求层次的定量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核聚类的多类支持向量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巍  赵英凯  高世伟 《化工学报》2010,61(2):420-424
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是基于两类问题提出的,如何将其有效地推广至多类问题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常用的几种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核聚类的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和分类速度取决于树结构,新方法利用模糊核聚类生成模糊类,并结合基于二叉树的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实现多类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效率更高、分类更准确的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休罗系油藏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的特点,精细研究储层流动单元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SPSS13.0数学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数目为3类,聚类方法为迭代和聚类进行流动单元分类,将研究区延9储层分为A、B、C三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以C类为主,在河道的主流线上则以B类为主,在河道的中部流动单元则以A类和B类流动单元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工程设计中接线箱分配最优化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聚类方法,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和参数设置,通过初始化、迭代、解模糊及分裂等步骤,实现了接线箱的自动分配功能。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接线箱分配辅助软件,可以根据不同要求自动分配接线箱的功能,给出了软件流程,分析了实验结果,并在某设计院项目接线箱的实际布置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模糊学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凌峰  刘静  张雄 《硅酸盐学报》1999,27(6):658-664
将模糊学的聚类分析法用Foxpro语言编写模糊聚类分析程序,用于材料研究中,首先通过不同技术条件下混凝土的模糊聚类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而将此程序用于工业废渣的分类,获得了较科学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采用聚类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来预测MCP。该预测模型结构简单,是数据驱动的模型,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对的模糊C均值聚类确定模糊规则的数目,解决了全连接模糊神经网络模糊规则数目难以确定以及网络复杂所带来的训练时间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数学基本原理,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巢湖出入湖河流水体环境单元的分类问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水体环境单元污染程度的差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现有识别方法在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时,存在识别时间长、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引入并改进模糊聚类,开展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方法的设计研究。并引入决策树理论,对网络信息分类处理;基于改进模糊聚类,建立风险识别模型;最后根据模型输出结果,预测网络信息攻击路径,实现风险识别。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该识别方法与现有识别方法相比,识别时间更短、识别正确数据量更多,说明本次的识别方法具备极高的识别速率和准确率,可在网络环境中广泛应用这一识别方法,促进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化工过程软测量模型的多样性,提出基于一种加权模糊聚类方法的多模型建模方法。将输入向量与输出的相关性作为加权系数,构建加权模糊聚类算法,对样本空间的输入数据进行聚类,然后用与输入变量对应的子模型进行输出估计,子模型输出作为系统模型的最终输出。该方法能够实现对输入数据更加合理的划分,提高软测量模型的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双酚A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软测量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往粉煤灰分类的片面性,选择粉煤灰有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为特征向量,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粉煤灰科学分类。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技术性能尤其是泛化能力与神经网络相比有明显提高,较全面地反映了粉煤灰的活性,从而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及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鉴于目前国内在粉煤灰分类方面存在的片面性,我们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粉煤灰科学分类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并考虑了细度、玻璃体、烧失量、K2O、SO3、CaO多种因素对分类的影响。实例表明,按本文提出的方法建立的网络模型比较合理,精度比较高,克服了以往分类方法的片面性,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粉煤灰的品质性能,为粉煤灰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渣, 其成分复杂, 具有毒性, 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 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迫在眉睫。然而, 粉煤灰的品质是制约其高附加值利用的主要因素。目前, 中国粉煤灰品质参差不齐, 缺少完善的品质评价体系, 由此造成粉煤灰利用领域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 首先分析了中国粉煤灰的资源化特性, 总结了粉煤灰的品质评价方法, 并重点阐述了适用于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的品质评价方法;其次, 详细介绍了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技术(高附加值提取技术、高附加值材料制备技术);最后, 对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应用糢糊集理论分析了粉煤灰质量等级的糢糊性,给出了判定粉煤灰质量等级的方法,并用工程实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曾川  刘传慧  陈海焱  张明星  付瑜  王晓天 《化工进展》2015,34(11):3859-3863
气流分级机二次风量是影响分级机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验探究二次风量变化对同种物料、不同粒度段及同种粒度段、不同物料分级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可以直接从粗、细粉粒度分布中得到的分级评价指标--相对分级精度δ,以此来评价分级效果好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段的粉煤灰和水泥熟料在相同二次风量的情况下,粒径较小的粉煤灰,其相对分级精度大于粒径较大的粉煤灰;粒径较小的水泥熟料,其相对分级精度大于粒径较大的水泥熟料;同种粒度段的粉煤灰和水泥熟料,在相同二次风量的情况下,相对密度较小的粉煤灰,其相对分级精度大于密度较大的水泥熟料;利用LNJ-36A气流分级机分级粉煤灰和水泥熟料,二次风流量保持在150m3/h、与主气流流量比例保持在0.168时,分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电厂灰水再循环回水水质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江西省8个主要火电厂的粉煤灰样,对火电厂灰水再循环系统回水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这些因素包括粉煤灰分、灰水比、回收水率、灰水在灰场的停留时间、冲灰原水水质、搅拌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成分是影响回水水质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灰水比、回收水率和灰水在灰场的停留时间,而冲灰原水水质和搅拌时间对回水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fineness of fly ash on water demand and 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hardened mortar are examined.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fly ash (OFA), five different fineness values of fly ash were obtained by sieving and by using an air separator. Two sieves, Nos. 200 and 325, were used to obtain two lots of graded fine fly ash. For the classification using air separator, the OFA was separated into fine, medium and coarse portions. The fly ash dosage of 40% by weight of binder was us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From the tes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mortar depended on the fineness of fly ash. The strength of mortar containing fine fly as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FA mortar at all ages with the very fine fly ash giving the highest strength. The use of all fly ash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drying shrinkage with the coarse fly ash showing the least improvement owing primarily to the high water to binder ratio (W/B) of the mix.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resistance to sulfate expansion was obtained for all fineness values except for the coarse fly ash where greater expansion was observed. The resistance to sulfuric acid attack was also improve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ll fly ashes. In this case the coarse fly ash g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with the lowest rate of the weight loss owing probably to the better bonding of the coarse fly ash particles to the cement matrix and less hydration produc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ine fly ash is more reactive and its use resulted in a denser cement matrix and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rtar.  相似文献   

18.
掺粉煤灰的橡塑复合材料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粉煤灰再利用的必要性及掺有粉煤灰的橡塑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和开发概况,介绍了国内橡塑粉煤灰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开发进展,综述了橡塑粉煤灰复合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