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蒯文彬 《安徽建筑》2008,15(2):17-18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筑技巧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新时期如何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文章从九个方面探寻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新型建筑材料是现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而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对原有徽派建筑的修复与新徽派建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原有徽州民居的建筑与地域文化特点为研究背景,采用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方法将新型建筑材料融入建筑中,促进徽派建筑的传承、协调、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教学建筑为例,探索传统徽派文化在现代大尺度建筑中表达的方法。从形式层面徽派建筑语言的探索和精神层面徽文化本源的追求,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放弃简单的对徽派建筑符号的复制,尝试结合教学建筑的功能,与现代建筑的尺度,探索徽文化的内在法则,重新组合徽派建筑符号,试图实现精神层面上徽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蔡芝明 《安徽建筑》2014,21(6):24-24
徽派建筑是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区内及相对集中的流播地区、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建筑形态,它以其独特方式强化并传承了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建筑文化.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建筑材料、营造技法及文化时尚、经济条件、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与中国其他民系的传统建筑相比,徽派建筑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文章将针对徽派建筑人文氛围营造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扬——黄山市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征,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作为乡村建筑的代表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新酌历史时期,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黄山市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风格,提出了“保徽、建徽、改徽”的构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风貌。  相似文献   

6.
刘苗苗  卢强 《建筑创作》2012,(7):196-199
本文从分析黄山德懋堂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建筑特色和规划理念,从徽派建筑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保护更新的角度,阐述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传统徽州民居从再生到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中式沙发设计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发展,沙发设计以多元化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新中式设计逐渐向私人订制转变,人们通过设计来彰显个性、表达个人的生活态度。通过分析新中式沙发设计的创作思路、材质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工艺的使用,针对徽派建筑元素的造型进行深入的探索,将徽派建筑符号与徽州建筑文化相结合,把徽州特定的建筑元素融入新中式沙发设计,既能传承和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又赋予现代家具的文化精华,让人们能更好地感受到徽派建筑文化的魅力,从而给新中式沙发设计带来些许参考与灵感。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桐城八中现代校园规划设计为案例,探讨传统徽派建筑文化在现代校园建筑创作中的传承与表达。文章从项目概况、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角度进行深入讨论,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空间、材质、构成等现代建筑本体语言,将徽派建筑元素运用于空间布局、单体设计中,以此传达徽州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为现代校园的创作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民居建筑,二者存在一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文章从历史发展、规划选址、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二者异同,进一步了解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特性,总结未来民居建筑设计与发展的启示,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安徽建筑》2020,(1):35-36
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今社会,返璞归真和回归自然成为设计理念的主旋律。徽派建筑是徽州地区地域性文化的浓缩和精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严谨的构造结构,精美的装饰雕刻举世闻名。徽派建筑随着时间长河的发展,传承保存至今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