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lanning》2016,(3)
动漫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高职院校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难以真正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文章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对其在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0)
文章以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过程为基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凝练特色、提升层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专业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8)
文章分析了高校动漫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结合开放式教学的优势,对高校动漫专业美术课程开展开放式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思路与策略,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当前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全面改革,切实实施开放式教学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中起点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全新的培养模式的诞生,对于我国教师培养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是"关注基础教学、强化专业知识、凸显师范特色"。文章对农村小学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优化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和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为基础美术教育事业输送优秀的师资人才,转变教学模式,培养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促进高校美术专业与基础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5)
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动漫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实际的要求。构建符合企业需求又适合动漫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动漫专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当前动漫人才的缺口原因和动漫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动漫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2)
社会对高水平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地方院校也在持续探索设计类人才对接市场的培养策略。河北美术学院作为一所专业美术类高校,在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文章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基础,探讨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机制,以期有效推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张光武  李群  翁素馨 《居业》2021,(5):41-42
本研究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经验,构建出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又符合建筑室内设计设计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的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多工作室集群教学模式,为其他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个案研究,对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给兄弟院校室建筑内设计专业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提供实践示范.  相似文献   

8.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的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符合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基于对环境设计专业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不足之处的分析,文章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工作室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效,从教学体系的重构、课题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课题的实施和课题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深化探索,构建了以课题研究为导向的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文章根据当今时代的艺术设计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提出了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从系统的教学体制构建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的工作室实践教学三点建议,以更好地适应新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设计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0.
明月 《现代装饰》2013,(3):36-37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按照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融合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各种类型工作室。引入项目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探索有效的对接行业企业、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途径。"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改革必将顺应行业发展,改变传统专业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