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7,(22)
在民族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服装设计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基于此,该文作者探索将案例教学运用于民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1)
该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让学生参加相关设计专业竞赛,促进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提出并分析了如何指导学生参赛,如何有效使学生将所学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设计竞赛中,让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在参赛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可以总结教学经验,让赛事成为教学的平台,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9)
设计具有极高的创意和创新要求。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没有完全突出设计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的理性和创意的叙事性。该文针对设计和设计教学中思维的逻辑性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
产品设计专业专题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应倡导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以赛促教。该文作者以2015年纳金杯之有为儿童沙发设计大赛为例,阐述概念设计"快乐成长"儿童沙发设计专题教学模块的具体实施方案,以课题为中心,引入思维导图工具,提升创意思维品质,讨论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概念设计内容模块的教学研究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对科研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5.
王志强 《现代装饰》2012,(5):115-116
素描课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造型基础课程,在短暂的几周课程中,其目的应该是解决属于基本造型能力中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现方法等问题,也就是对眼、脑、手一体的训练——涉及到对"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是教会学生以图的形式把个人的感受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从大的思路上说,我们在这种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所思考更多的并不是如何将"设计"融入素描教学中,而是着眼于针对设计专业需求的特殊性——-对于表现力的培养(在表现的需求上与纯艺术的不同的地方),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为学生打下对未来的学习更有用的造型表现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4)
在当前小学美术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美术教师往往习惯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对美术作品的应用性不够重视。"设计·应用"课程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实现。该文主要研究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如何注重美术作品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4)
PBL教学法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着重于问题的推进式教授,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该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将这种教学法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的可行性,通过PBL教学法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标志设计过程中的创意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
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加突出。培养中职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对提高创造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需要漫长的训练过程,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案支撑。该文分析了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训练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如加强教学互动、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等,旨在为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实践环节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课程。该文探讨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实践环节课程的改革,提出可行的实践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有效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工程力学教学中基于问题驱动和思维引导的理念开展教学设计,以弯曲正应力为例通过"问题串"设计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需,结合弯曲应力分析过程的发展历史,借助类比法、演示法促进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知识,提高课堂参与度。学生在不断地问答、讨论及引导过程中不仅提高学习兴趣,更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内化,锻炼和培养面对未知的综合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