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勘探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震源系统和地震仪器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也随之提高。对于气枪作业而言,枪控系统产生的FTB信号,是地震仪器用来检测单炮同步性的重要指标。针对这些需求,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发的FTB电台具有信号传输精度高、工作状态稳定、信号传输延迟小的特点,实现了FTB信号的实时传输,满足了施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弹性地层介质中地震反射信号的传输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是以研究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地壳中传播为基础的探测地壳地质结构和寻找油藏的重要方法。磁感式地震检波器是地震勘探中通常采用的接收传感器。它是根据力学运动微分方程和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其作用是将传播到地表的地震子波信号引起的质点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虽然它作为传感器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人们在地震勘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很少考虑到检波器的声一电转换作用对测量的地震勘探信号的影响。我们计算和分析了检波器的声一电传输特性对接收的地震勘探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幅度谱的影响,建立了地震勘探信号传输网络模型,为优化设计检波器和更为精确地用测量到的地震勘探信号反演所测地层的地质结构和物理特性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二连阿北凹陷构造复杂、成藏规律不清,采用常规测试工艺无法实现井底关井或井下数据的实时读取,对资料准确性和关井时间难以把控。为此优选了低频电磁波无线传输测试技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以增强测试资料的针对性、可靠性。针对井下信号对接不成功的问题,对管柱结构短路位置进行了分析,并对测试工具及管柱结构进行改进,将扶正器金属轴内径由76 mm增至80 mm,最上部金属扶正器改为尼龙扶正器,将定位短节本体外径由102 mm改为62 mm;针对电磁波信号弱、传输距离短的问题,优化了信号放大线路和强化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井下远距离传输可达40 m;同时改进信号接收器传输结构,由单点接收改为通讯回路双向接收。该技术在欣苏木构造带X16井进行现场应用,通过对射孔-开井-关井施工过程和测试曲线径向流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有效保障了测试成功率和试油成效,对阿北凹陷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油气勘探与钻井业对随钻数据传输技术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产生了泥浆脉冲、电磁波、声波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及各类有线数据传输技术,各种传输技术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本文阐述了在钻井过程中使用应力波通过钻柱实时传输井下数据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应力波在钻柱传输特性,信号发送与接收,数字通讯及强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的混沌振子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研究的应力波MWD。  相似文献   

5.
岩巍  夏颖  朱萍 《物探装备》2016,(4):226-228
当前节点仪器在勘探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有线仪器的激发方式,需要考虑到编码器和译码器的通讯、仪器主机的位置等问题,致使不能充分发挥节点仪器连续采集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当前Hawk节点仪器激发控制的方式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将同步信号及控制命令信号分离的控制方式并简单规划了两种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6.
孙东奎  董绍华 《石油机械》2007,35(11):49-51
信号传输是随钻测量钻井技术井眼轨迹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钻井液正脉冲信号传输是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钻井液正脉冲器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钻井液正脉冲井底信号传输的原理、信号编码方法和信号预处理方法;提出了适合于钻井液正脉冲井底信号传输的信号相关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将有用信号从干扰信号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7.
沈媛媛  郑恭明 《物探装备》2011,21(4):211-214
可控震源技术是地震勘探领域一种重要的勘探技术,扫描技术是可控震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提高扫描信号自相关函数特性出发,对可控震源中的常用扫描技术——线性扫描信号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利用matlab软件通过对自相关函数及幅度谱进行仿真分析,找出了线性扫描信号斜坡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勘探分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我国地球物理学家多年夙愿 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关注的问题。国外从50年代就开始了高分辨率的理论研究。60年代使用反褶积方法后大大扩展了信号的频带宽度,但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直到70年代以来才认识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要从采集到处理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单靠处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9.
韩继勇 《测井技术》2000,24(3):176-178,187
随钻地震是地震勘探技术和钻井技术的结合,随钻地震技术是利用钻井期间旋转钻头的振动作为井下震源,在钻杆的枯赔,井附近的地表埋置检测器,分别接收经钻杆,地层传输的钻头振动的信号。通过互相关和反褶积等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有关井下的地层信息,预测钻前地层速度和反射界面的深度等地层参数,随钻地震技术可以降低钻井成本,提高勘探开发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关于油气地震勘探的基础研究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作者在分析了当前能源形势和油气勘探现状的基础上, 讨论了当前我国深层油气地震勘探面临的难题及主攻方向, 包括: 如何揭示沉积盆地中深层油气赋存的空间与规模、表层干扰抑制问题、信号频带展宽问题、油气田直接预测方法技术、井间地震层析反演及成像等。同时, 指出了当前油气地震勘探基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在完善地震波场准确叠前偏移成像的同时, 创新与发展第四代的油气地震勘探处理和定量解释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综合勘探是勘探我国油田过程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我们还将继续运用并发展这一技术。我们要认识地下油气藏,就要研究或促使地下油气藏发给我们直接或间接的信号。地下油气藏是我们取得信号的“信源”。但从信源发来的信号,在通过地层和仪器的“传信道”时,受到了严重的干扰,成为模糊不清。所以要利用任何值得利用的“附加(补充)信号”去克服干扰。这就是综合勘探在信息传导上的实质。这些“附加的信号”可以来自全地球和油气藏有关的因子,全盆地石油地质要素和所有勘探方法的成果等。本文提出几个有关综合勘探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钻井液脉冲信号的传输特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井眼轨迹自动控制技术是当前国内外钻井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技术关键是地面与井下的信息通信问题。钻井液脉冲作为这种信息通信的一种有效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但是,目前对钻井液脉冲传输特性的研究多是以试验为手段进行产品开发,而对其传输机理的研究甚少。根据钻井工艺技术的具体特点,建立了钻井液脉冲信号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钻井液脉冲信号的传输特性。研究的结果对现有钻井液脉冲信号传输系统的改进以及新系统的开发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震数据采集要求在有限时间内收集所有地震道数据。接收道数的增加使瞬间传输的数据量巨大,超出了常规通信方式的能力范围。同时在野外生产时要求通讯部分具备较少的电缆,较低的功耗,较高的可靠性能等特点。常规数据传输方法不易解决数据传输的通道数和距离不易确定问题。采用有线与无线结合数据采集与传输机制的实验系统,解决了采集站定位问题,保证了每个数字检波器的采集信号同步,提供了一种无线地震数据传输的新方法。实验系统中无线扩频技术的应用使无线通讯方法在地震勘探中更趋于实用。  相似文献   

14.
可控震源三元伪随机扫描信号的仿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震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勘探技术,扫描技术是可控震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扫描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形状是影响可控震源分辨率和信噪比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扫描信号自相关函数的性能是提高地震勘探效果的最佳途径.针对可控震源的特点和扫描信号对地震勘探的影响,研究了三元伪随机编码的生成方法,利用三元伪随机序列构造了三元伪随机扫描...  相似文献   

15.
VSP勘探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石油井下地震仪器技术,对我国石油事业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石油井下勘探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勘探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就VSP仪器而言,从最初的单级模拟传输,逐步升级为多级数字传输,勘探方法也从最初的求速度,演变为现如今的高分辨率成像勘探。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对石油井下地震仪器技术做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日臻成熟,在现有的综合录井技术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无线远程录井系统。利用无线技术实现现场采集数据的无线发送与接收,利用多样化的网络传输模式,将作业现场传感器的原始信号和实时数据远程传输至基地服务器,通过基地服务器、基地监控工作站实现作业现场传感器调校、数据采集、监控及故障诊断等,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布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方便各级技术人员更好的掌握勘探现场动态,指导现场作业。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数字地震勘探将模拟检波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输入到数字地震仪采集站或中心站进行模数转换、数据编排、存储,在资料处理中心进行后加工处理。全数字地震勘探采用数字检波器系统,数字检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以数字方式传输到中心站进行编排、存储,在资料处理中心进行数字组合叠加处理和后加工处理。其优势在于提高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了信号瞬时动态范围,展宽了信号频带,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在中国石油已累计采集全数字二维6485km,三维936km2,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信号无线传输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和接口是通过分线和总线的方式连接的,存在安装过程复杂、费时、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研究开发了综合录井仪传感器信号无线传输系统,传感器信号通过该系统的调制、传输、解调,进入综合录井仪输入接口。介绍了该系统原理、结构及软硬件设计,通过现场试验证实,信号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00 m,传输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小波变换进来发展迅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地质问题,它能够较准确的描述信号在时间和频率方面的分布特点,同时还可以分析信号在频域和时域中的特征,并且能够采用多种分辨率来对信号进行分析,实现了信号的有损和无损传输。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波变换用于地震勘探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思想、主要概念并对它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做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沃希变换和符号位检测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当前,各种数字地震仪都是把各次采样和各道间数据作为独立的、不相关的信息进行传输和记录,因而传输和记录了大量多余的信息.实际上,各次采样和各道间的数据都密切相关,可以将这些信号的数据进行压缩,以充分应用传输和记录信道,提高地震勘探的效率.目前,统计数学、数学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成就,已可以实现在检波器站上将数据压缩;在计算站上也有从压缩的数据中检出有用的信息恢复其本来面貌的能力.这就为研制数据压缩的地震仪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