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建构教学同现有传统的图面设计教学在调研、设计、成果表达三个阶段的异同,着重比较了两种教学形式对建筑设计的不同认知和表现方式,指出传统图面设计的不足与建构教学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理解建筑空间、体会材料性能的重要性,提出建构设计与图面设计的有机结合是改善当前建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基于WORKSHOP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探讨了Workshop教学模式的空间形态和教学组织,指出其核心是建筑空间的“3D营造”,即形成二维、三维、虚拟现实(VR)等多层次的空间表达。Workshop包括一个较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和较为宽敞的室外场所,配置制作、材料、构造、多媒体等室内空间和大型数码影像系统,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个“真景”与“幻境”相融合的空间形态和支持平台。最后探讨了基于Workshop教学模式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3.
钟力力 《华中建筑》2010,28(10):196-199
空间构成是建筑学专业设计原理、方法的重要部分和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建筑学专业空间构成教学亟待改善的问题,提出强化形式与空间的认知、加强与建构的结合、探寻数字技术下的新趋势等,推动建筑学专业空间构成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启发式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  刘义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28-132
从建筑学的基本含义着手,寻找建筑学教学中的特点,深层次剖析模型制作与校园空间研究对建筑学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用模型构筑校园空间在建筑学教学上的理论意义。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有效感知,设立问题情境,实施效果良好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材质性     
材料是建筑的必需组成。材质性是建筑学理论思想与设计实践的本体问题之一,表达了材料的物理、知觉属性与构造、结构及建造方式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由此赋予建筑空间的独特内质。它包含了材质与知觉意义、建造逻辑及空间特性三个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虽然建筑中材料的透明性似乎已经天然地与玻璃联系在一起,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只不过是近200年间的事。而在当代建筑学中,新的透明材料的出现以及由加工工艺和建造方式的不同带来的材料透明性的转换,再次打破了透明性与玻璃的单一对应,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建筑学可能。致力于探讨当代条件下透明性的材料转换及其对于建筑学实践的影响,认为这一透明度的转换带来了对于空间、结构的多层次表现,为人们创造了丰富而细腻的感官体验,也使建筑有可能越来越远离那种风格化的形式,而转向知觉、感性、效果与体验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楼内公共空间的设计是高校建筑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学楼公共空间为改造研究对象,针对通用教学空间在设计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生使用过程中的低利用率问题,从设计专业公共空间特点、现状及需求调研出发,探讨通用教学空间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8.
勘误     
《建筑师》2008,(1):112-112
材料是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建筑学在其原始含义上来看,便是用材料来搭建以创造空间。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着重于探索新材料及其结构性能所带来的空间和形式潜力,而当代建筑则呈现出材料显现的多重方式及其在概念和实践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变得更加有趣昧性和探索性。《建筑师》杂志一直非常关注材料研究对于建筑学的重要性,希望借此专辑,能够全面回顾和整理国内建筑界对于材料的研究和认识,挖掘材料的新问题,回归材料本身,专辑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一次课程教学实践,讨论了《空间构成》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兼容性"问题。希望能对建筑学专业的《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增军  宋昆 《建筑师》2012,(5):5-11
本文从建筑建造的发生角度重新审视了建筑设计的介入方式.梳理了“材料”、“空间”、“场所”、“建造”和“体验”等概念。通过对不同领域建筑本质的推演,提出了材料介入的建筑设计方法新视角,并指出在建筑学教学中应加强对材料“质”方面的体验训练。  相似文献   

11.
建构技术是衡量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的方式、方向左右着建筑的形态和使用方式。以空间与实体的比值关系这一视角纵观西方建筑史上几个典型实例,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找出建构技术发展和建筑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提出:建构技术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物质性基础,以最少的材料获取最多的空间一直是设计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记录了作者与意大利建筑师、建筑理论学家马可.弗拉斯卡里的访谈。在这场以"建造"为主题的长篇访谈中论述了包括材料、物质性、技艺在内的多个主题,并且以帕拉第奥、斯卡帕等人的多个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不同历史语境下由建造产生的建筑表达与意义上的丰富性。这与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教育中视中性的空间与材料为理想观点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因此构成对"建构"话语独树一帜的讨论与补充。  相似文献   

13.
雷阳 《中外建筑》2011,(3):53-55
对中西传统建筑空间的差异,从物质技术状况、社会政治状况、意识形态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差异产生的各综合要素及建筑历史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茶室一些典型实例的平面布局、视觉构成、室内外空间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入手,对其建筑设计手法进行一定的剖析,探讨日本茶室建筑追求自然和谐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建筑空间的塑造中,人们往往在硬质材料上舍得大投入,而轻视软质材料的运用。实际上软质的纺织纤维材料不仅具有很好的功能性,还有重要的装饰性、艺术性,扩展了建筑空间的材料范畴。文章通过对纺织纤维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性能的研究,结合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提出在建筑空间中要重视纺织纤维材料的运用,创造低碳环保、装饰美观的空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孙超法 《建筑创作》2007,91(1):150-153
由单层向多层演化的建筑表皮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要素,本文论述了当代建筑表皮设计的三个主要趋势;注重建筑表皮的材料及其构建的艺术表现;反映信息时代特征的媒体化建筑表皮;探索积极调节而不是被动保护的建筑表皮,回应当今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废旧工业厂房建筑的再利用改造项目越来越多,这类改造设计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建筑立面改造、建筑空间改造和建筑技术改造。立面改造主要是建筑形象方面的研究。该文则主要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对赋予新功能的厂房空间再利用及节能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内部空间的分割、外部空间的增设与消减完成空间的再利用;通过价值确定、材料设计及设备更新完成节能技术的改造,以适应新功能的需要,满足节能建筑标准,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  相似文献   

18.
李元  鲍莉  王川 《建筑创作》2020,(1):68-75
在建筑实践日趋现代化、全球化的当下,传统营建智慧传承而来的建筑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对当代建筑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泗阳县百年梨园的乡村建造实践,展现了木材应用、榫卯节点、悬挑出檐、模数体系等一系列的建造研究与试验,用现代建造技术与传统营建智慧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乡村风景建筑的当代创新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史永高 《新建筑》2013,(5):23-28
材料不仅是建筑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也是一系列建筑学根本问题的核心所在。侧重从后者的角度论述了材料问题之于建筑的基本性。从建构作为建筑学中对材料认识的核心概念,到通常材料论述中结构-表皮的二分认知,以及它们作为材料主要两种表现形式的各自空间指向,直至材料问题中的土地和时间因素,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并在最后阐述了建筑自主性、基本问题及其与外围知识的关系,以及在当代中国坚持关注和研究建筑基本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建筑界关于建筑本质思考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曙光 《南方建筑》2006,24(12):141-145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思考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关于建筑概念的辨析、建筑艺术说、建筑文化说、建筑人本说、建筑建构说等表述方式,指出了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认识在这种不断深化中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