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露天矿地下采空区的存在对矿山安全生产是一种极大的隐患.针对某露天铁矿一些特殊部位的采空区,如最终边帮下方或地表构筑物下方,因为无法通过爆破崩落法处理,采用胶结充填加固处理为最佳.根据采空区地质现状和充填治理工艺,经测算试验得到所需的最大注浆压力等数据.参考注浆料的制备工艺和基本性能要求,配置不同的注浆料进行试验和测算,选定最佳的注浆料:5%水泥、95%碎石粉,1∶4水灰比.使用该材料充填采空区可以完全满足要求,保证了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基德克里克矿已把块石胶结充填作为常规方法充填采空区。每年要用230万吨充填料。迄今,胶结充填大约占80%,充填料通常用小于150毫米的破碎岩块和胶结料依重  相似文献   

3.
基于九江矿业北林场采区4#采空区现状调查和围岩特征,提出以中深孔爆破崩落法诱导上部围岩冒落充填采空区的方法,采用理论分析采空区失稳原因,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采空区爆破后位移变化,结果表明,中深孔爆破崩落上部围岩,导致采空区暴露面积增大,水平、竖直方向位移增大,采空区顶板和矿柱失稳。通过现场诱导采空区上覆岩层充填采空区实践,验证了中深孔爆破崩落法处理浅埋采空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有用矿物矿床的开采方法这种方法是先回采矿房,用胶结充填料充填采空区,随后开采房间矿柱,再充填采空区。为了提高矿体和充填矿体垂直暴露面的稳固性,以加大阶段高度和减少矿石贫化,在开始回采整个矿房矿量之前,沿矿房全长在矿房下部从两侧进行回采。随着矿房的回采减少空区的高度,并形成顶板暴露面,它与水平面所成的倾角要大于崩落矿石的自然安息角,用胶结充填料充填已形成的下部空区之后再回采矿房矿量。从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我国金属矿山岩层控制的现状和技术,并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述:(1)采空区处理—应用两种处理方法,即崩落围岩和外来材料充填;(2)岩石支护和加固—应用锚杆和喷锚支护取代传统的木支架支护;(3)岩体应力测量和应力计算—利用套孔法直接应变测量的方法,以确定岩石的绝对应力,且改进后的这种测量技术可以测定一个钻孔周边的三点应变;(4)寻求新的采矿方法—介绍锡矿山应用胶结和水砂充填开采河床保安矿柱和金川采用高进路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5)边坡加固和稳定性研究—包括通过加固边坡防止由节理分割的弧立岩体的崩落和用有限元法进行边坡变形分析;(6)危险预报—应用岩音控制器监测围岩崩落;(7)岩层移动—介绍锡矿山和若干钨矿的岩层移动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铁山矿是金岭铁矿三个重要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在铁矿石回采过程中形成大量空区。铁山矿原采空区采用废石干充。由于掘进废石的减少,采用胶结充填等方式对采空区进行治理。由于采空区形成的时间过长,部分矿柱塌落或回采,空区充填的难度大。为了能实现用尾砂胶结充填的方式对采空区进行治理,想出各种办法解决胶结充填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密闭墙设计和滤排水以及料浆配制充填控制等。实现了高效率的胶结充填,从而消除了采空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专利简介     
用胶结充填控制顶板的方法在波兰有用矿物矿床的地下开采中,采用完全放顶或水砂充填控制顶板,用后一种方法时费用多,劳动强度大。在开采厚度大于5米的矿床时控顶问题十分复杂,厚度越大越难实现上述方法。用胶结充填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此专利的特点是:用胶结充填料充填完所要充填的采空区之后,往充填地点运送炸药,往预  相似文献   

8.
基德克里克矿业有限公司矿山位于加拿大安大略蒂明斯市中心以北27公里,年产贱金属硫化矿石450万吨。1号和2号矿主要用嗣后充填的深孔分段采矿法采矿。为了充填采空区每年需要充填料250万吨,其中胶结充填料约占80%,其余20%是未胶结的废石充填料或水砂充填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处理枨冲矿区的采空区,实现矿区浅部残矿和深部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提出采用全尾砂似膏体胶结充填法处理采空区。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全尾砂胶结充填料的浓度、灰砂比等充填料浆参数;然后在充填料浆参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机械设备工作原理和参数,以料浆连续制备为基础优化选择了充填料浆制备设备,为矿区高效充填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专利简介     
采空区充填方法此发明旨在提高充填体强度和减少胶结料用量。用废石和胶结充填料依次充填采空的二步骤矿房。从横巷在采空矿房的下盘钻凿深度等于矿房全高的扇形孔。逐阶段爆破这些炮孔,从巷道向矿房内的崩落废石上充放胶结混合物。重复这个循环直到完全充满矿房为止。因公式V_b=V/2kp-1计算必须爆破的岩石量,式中:V_b和V—爆破岩石体积和空矿房容积,m~3;Kp—爆下岩石的松散系数。(苏联发明证书1652626号,  相似文献   

11.
某矿山采空区围岩和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矿山的采空区围岩的条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采空区围岩和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采空区影响范围的位移场和应变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存在破坏的可能。因此,对矿区内老采空区必须进行处理。同时结合采空区现状,建议中部采用粗骨料胶结充填,两翼采用尾砂胶结充填。  相似文献   

12.
阿尔泰地区地下矿开采铁路保安矿柱及工业建筑物和水体下的矿体,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开采强度大。采用采空区随后胶结充填的采矿法。这种采矿法的比重为45%,将来还会增加,因此每年需要35~40万t水泥,因为充填料制备站是按仅用水泥作胶结剂制备胶结充填料设计和建造的,1988年1m~3胶结充填料的水泥用量为203kg。1m~3胶结充填料的费用为4.5~12卢布,其中水泥占42%~75%,骨料占6%~  相似文献   

13.
武钢资源集团大冶铁矿有限公司狮子山采区-180 m中段采用分段空场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回采,采空区充填采用全尾砂自流胶结充填工艺,充填料尾砂源于矿山选矿厂尾矿浓缩池底流。由于充填站制备能力无法满足井下采矿空区的充填要求,导致井下采空区日益增多,一方面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影响后期采矿生产。通过施工相关联络道工程,将原崩落法采矿的覆盖岩废石铲运到采空区中进行辅助充填,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充填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采矿成本,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某多金属矿2号矿体采空区上盘和顶板暴露面积约10万m2,而且采空区形状不规则、分布范围广、重叠交错。根据采空区的现状和矿山现有的生产设施,通过对比分析,推荐采用强制崩落上盘围岩并诱导上盘逐渐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在作业区上方形成一定安全厚度的缓冲垫层的处理方法。同时对缓冲垫层安全厚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为类似矿山大型采空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矿冶》2019,(1)
为避免采空区垮落对地表的生产建筑造成危害。根据某铁矿Ⅰ号铜矿带浅部矿体的特点及矿山的生产现状,用分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的方式进行采空区治理。并利用Fl AC3D软件对采空区充填前后上部围岩的应力、位移变化和塑性区等进行稳定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进行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治理采空区能够有效减少采空区围岩位移量,改善应力重新分布情况,从而维护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采空区垮落对地表的生产建筑造成危害。根据某铁矿Ⅰ号铜矿带浅部矿体的特点及矿山的生产现状,用分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的方式进行采空区治理。并利用Fl AC3D软件对采空区充填前后上部围岩的应力、位移变化和塑性区等进行稳定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进行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治理采空区能够有效减少采空区围岩位移量,改善应力重新分布情况,从而维护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风积沙充填开采可实现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实现煤矿开采与风积沙治理的协同处理。目前,风积沙充填主要应用于公路下伏采空区充填、煤矿充填开采及金属矿充填开采;在充填工艺方面,开发了采空区注浆投沙、固体充填开采、高水充填开采以及胶结充填开采等;在充填技术方面,采用了长壁式充填开采、条带式充填开采和巷式充填开采等。关于风积沙胶结材料性能研究集中于料浆流动性与充填体强度方面。通过分析不同配比与养护时间下风积沙胶结料浆的流变特性,以及采用聚丙烯纤维对风积沙充填体进行韧性改良,发现风积沙胶结料浆流变参数随养护时间而增加,纤维的加入显著改善了风积沙充填体的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铁锌矿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利用注浆加固围岩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将极不稳固的采场顶板和上下盘围岩胶结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并进行支护,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进入采场。采用大直径中深孔崩矿,回采结束后用低标号胶结充填料一次性充填采空区,从而实现了围岩极不稳固条件下难采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9.
在矿床地下开采中可用充填、崩落围岩或隔离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处理采空区。矿床开采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后果取决于空区处理方法,因此,用经济上可行的和可靠的空区方法处理,并保持地表完好是矿床开采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空区经济合理处理方案的所用计算方法,评估不了地表破坏造成的实际损失和岩体崩落引起的矿石损失。根据处理1立方米空区的折合费用,用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空区似乎是最可取的,这种方法的广为应用也是明证,但采用这种方法却会给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当前,空场处理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充填空场(机械法),另一种是崩落矿石和围岩(凿岩爆破法)。凿岩爆破法崩落矿石和围岩有三种方法: 1)爆破某些矿柱及采空区上面顶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