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9,(7):111-1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3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细胞癌、4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分析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和丙肝相关肝癌病变不同阶段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变化,绘制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各指标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丙肝相关肝癌组和丙肝相关肝硬化组中AFP、CEA、CA199血清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P<0.05)。AFP、CEA和CA199在丙肝相关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51.4%和62.9%,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丙肝相关肝癌的阳性率提高至94.3%,联合检测阳性率在丙肝相关肝癌组、丙肝相关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EA和CA199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7,高于各单项检测的AUC(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正确率提高至83.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与丙肝相关肝癌提供有效的参考,有助于提高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意义。方法将9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回顾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8周后对两组患者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及获得病毒学应答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获得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加大了对患者全程用药的监督力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7)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18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10例。两组筛查者首先都进行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进行阳性筛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结合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阳性筛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筛查检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同时阳性共61例,经病理检查为阳性者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3.61%,对照组患者经筛查检出阳性者共116例,经病理检查为阳性者共6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8.62%,两组患者的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两种方式互为补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6):152-155
目的:探讨放射CT诊断在肺段隔离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肺段隔离症疑似病例208例,应用双色球法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4例。对照组应用X线平片诊断,研究组应用放射CT诊断,两组均以手术病理或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并分析诊断价值,比较两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对照组阳性86例,阴性18例;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84例,阴性20例。研究组阳性96例,阴性8例;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95例,阴性9例。研究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138-139
目的:研究IMA和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肇庆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疑诊2型糖尿病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接受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并以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为金标准,分别比较单独IMA、单独cTnI以及IMA和cTnI联合检测结果。结果:单独IMA检测与单独cTnI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IMA与cTnI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和cTnI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升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5):9-13
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检测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HFMD初诊患儿100例,根据其有无细菌感染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HFMD未并发感染组,研究组为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对比分析检测两组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研究组患儿的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T、hs-CRP和IL-6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PCT、hs-CRP和IL-6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764和0.833,临界值为0.062 ng/m L、10.490 mg/L和15.870 pg/m L,诊断的特异度为95.5%、79.9%和72.1%,灵敏度为82.1%、73.9%和85.1%。PCT的特异度最高,诊断价值最大,IL-6的灵敏度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的诊断中,HFMD继发细菌感染患儿PCT、hs-CRP和IL-6水平均增高,根据ROC曲线显示PCT的特异度最高,诊断价值最大,IL-6的灵敏度最高,三个指标均可以作为诊断标准,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155-158
目的:观察探讨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确诊的72例SLE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72例类风湿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根据实际结果计算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诊断SL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诊断符合率,比较SLE不同活动性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nuA的敏感度(75.00%)和NPV(79.31%)最高,抗Sm抗体的特异度和PPV均为100%,AnuA和抗Sm抗体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85.00%,但四种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计意义(P>0.05);活动组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非活动组(P<0.05)。结论:使用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检测能有效诊断SLE,区分风湿性疾病,其中AnuA、抗Sm抗体的SLE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143-148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DNA-ICM)在胸腹腔积液细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胸腹腔积液标本366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NA-ICM、脱落细胞学(LBC)及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DNA-ICM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LBC(P<0.05)。DNA-ICM与联合检测的漏诊率均低于LBC(P<0.05)。DNA-ICM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与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ICM的敏感度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LBC(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LBC(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DNA-I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ICM在胸腹腔积液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LBC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明确胸腹腔积液性质及细胞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85-8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Ⅱ与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HC)组60例、肝良性疾病组40例(肝硬化组20例,乙肝、丙肝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CA125Ⅱ和CA199水平。结果:PHC组血清CA125Ⅱ、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CA125Ⅱ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82.0%、75.0%,CA125Ⅱ、CA199联检阳性率为90.0%。结论:血清CA125Ⅱ和CA199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阳性检出率,对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监测和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目的分析e抗原阳性的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室治疗的105例e抗原阳性HBV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2例列为对照组,拉米夫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53名患者列为研究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HBV抗原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的82.69%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增高为92.45%(P<0.05);在各指标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HBe Ab/HBe Ag转换率、HBs 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呈明显增高(P<0.05)。ALT水平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改善血清ALT、HBV DNA水平,提高HBe Ab/HBe Ag转换率、HBs Ag及HBV DNA阴转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6):896-899
目的:系统评价保肝抗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药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数据库,纳入保肝抗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对同质性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纳入11项RCT,合计1 030例患者,其中高质量研究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P=0.03<0.05,WMD=-10.94,95%CI(-20.92,-0.97)]、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复常率[P<0.000 1,WMD=-10.45,95%CI(-15.32,-5.57)]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P=0.74>0.05,WMD=-0.75,95%CI(-5.09,3.59)]和HCV-RNA转阴率[P=0.47>0.05,OR=2.01,95%CI(0.30,13.29)]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肝抗炎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而且相对安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夏方娜 《矿产勘查》2014,(10):93-97
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和2个包膜糖蛋白,即包膜糖蛋白 E1和包膜糖蛋白 E2;非结构蛋白包括 NS1、NS2、NS3、NS4A、NS4B、NS5A 和 NS5B。结构蛋白主要在病毒颗粒侵入与组装中发挥作用。非结构蛋白与感染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在病毒的复制以及病毒致病过程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6):112-113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D)的治疗方案。方法: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96例CHC患者,患者在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丙肝病毒治疗后合并TD。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终止抗丙肝病毒治疗,单纯给予针对T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继续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同时给予针对TD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复常率为35.4%,对照组为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肝病毒RNA的阴转率为79.2%,肝功能的复常率为7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1%、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在处理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同时,继续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以提高丙肝病毒RNA的阴转率及肝功能的复常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Planning》2019,(12):2649-26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均治疗12周。对照组给予谷胱甘肽片、甘草酸二胺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62.22%(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丙肝所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
目的:通过观察丙型肝炎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nhanced video renderer,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of-treatment response,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论文、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2004年1月—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8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总计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EVR[OR=1.57,95%CI(1.07,2.30),P<0.05],ETVR[OR=1.72,95%CI(1.28,2.30),P<0.01],SVR[OR=2.34,95%CI(1.61,3.41),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在病毒学应答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JFH1全长c DNA克隆,获取突变位点信息。方法应用长片段RT长片段RT-PCR技术对不同时期传代的JFH1病毒株进行分段扩增。通过共同酶切位点连接成9.7Kb从DNA片段,与p Blue Script2ks(+)形成克隆载体,进一步测序分析。结果获取丙型肝炎病毒JFH1系列适应性突变株全长c DNA模板,共发现23个单核苷酸突变。结论丙型肝炎病毒JFH1系列存在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为进一步了解HCV JFH1适应性突变位点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5):86-88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流行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出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病率10.50/10万;发病集中在09岁年龄组和359岁年龄组和3544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1:0.66。结论: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诊疗过程中的不安全注射行为等医源性传播有关,反映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过程的不规范行为广泛存在,对基层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安全监督特别是不安全注射行为的监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的E1、E2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以找出重要的生物信息学数据。方法从Gene Bank中获取不同基因型HCV的E1、E2蛋白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运用DNA Star,ClustalX,Bio Edit等国际通用的软件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序列比对,计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在线软件TMHMM v2.0分析E1、E2蛋白跨膜区。AntheProt5.0软件分析二级结构。结果 E1氨基酸起始于aa 193—aa196和终止于aa 382—aa 383,E2蛋白氨基酸起始于aa 384和终止于aa 744—aa 754。不同基因型间E1、E2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59.7%-77.0%,氨基酸同源性为60.6%-82.8%。E1、E2蛋白存在3个跨膜区:E1存在2个跨膜区,位于aa 273—aa 293和aa 363—aa 383;E2蛋白存在1个跨膜区,位于aa 723—aa 744。二级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型HCV E1、E2蛋白富含α螺旋(21%-30%),β折叠(26%-36%)和卷曲结构(43%-48%)。结论HCV E1、E2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表现为较大的异质性,其蛋白跨膜区富含α螺旋,胞外区以β折叠为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35):65-68
目的:探讨莆田市非高危人群丙型病毒肝炎感染的有关问题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5-2014年莆田市疾病控制中心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数据及2012-2015年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055例丙肝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2005-2011年本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后升幅趋于平稳,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感染者主要分布在40~60岁这一年龄段,患者职业主要为农民,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莆田市一些沿海区县存在较高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临床上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知率,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