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光叶楮白皮机械-生物法制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生物法制浆周期仅为45h,比直接生物法制浆缩短47h。制浆过程的酶活力分析结果表明,脱胶菌主要为产果胶酶,并且酶活力在56h达到峰值,由于制浆过程中添加的兼性厌氧枯草茅孢杆菌是经过驯化的优势菌株,具有较好的脱果胶选择性,所以纤维分离点确定在酶活力峰值过后的一段时间是合理的。浆料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机械-生物法与直接生物法相比,虽然纤维素脱除率略高,果胶脱除率略低,但木素脱除率较高,戊聚糖也得到了更多的保留。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原料在发酵液中的比表面积是影响脱胶菌脱胶效果的重要因素,成浆周期缩短主要是由于机械预处理提高了酶促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2.
漆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酶是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参与木素的降解或聚合,具有氧化木素的能力.该文主要论述了漆酶的催化氧化机理以及漆酶在制浆造纸方面的应用在纸浆生物漂白、生物制浆和机械浆预处理、废纸脱墨、纸浆增湿强作用和处理制浆废水方面等.  相似文献   

3.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研人员试验了在烧碱化学机械制浆(CTMP)和烧碱化学制浆(CP)前,采用Ceri-oporiopsis Subrermispora菌与末端1,4-β-D-木聚糖酶预处理蔗渣。生物预处理后蔗渣,对于菌-CTMP(B-CTMP)与酶-菌-CTMP(E-B-CTMP),采用  相似文献   

4.
光叶楮白皮生物脱胶制浆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影响光叶楮白皮生物脱胶制浆的主要因素及脱胶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脱胶制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7,温度30℃,液比1:15~1:25,接种量3%;加入氨源助剂能够显著提高成浆效果,且以用量为1.5%。2.5%的尿素为佳。最优条件下的制浆结果为:得率70.O%,高锰酸钾值14,6,白度43,2%ISO,成浆时间94h,废液pH值4.0,CODc。值为O.337L/t浆。脱胶酶活力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初期,酶活力都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发酵至36h,果胶酶活力达到峰值,木聚糖酶活力在发酵至60h达到峰值,峰值过后,2种酶的活力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纤维素酶活力在整个周期内缓慢增加,没有峰值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机械法和亚硫酸盐法制浆造纸过程中,用微生物或酶控制含甘油三酸酯的树脂沉积物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然而,在其他制浆方法如碱法制浆中,用生物产品控制树脂尚处在研发阶段。目前,一种新型真菌能用于去除无氯浆料中的固醇类树脂沉积物,这需在制浆前对木片进行生物预处理。同时,用蛋白质工程生产出的特定的酶可去除纸浆中某种特定的树脂沉积物。  相似文献   

6.
白腐菌预处理制蔗渣生物机械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虽有逐步增多木浆生产的趋势,但是草浆仍占有很大的市场,对草类的机械法制浆、化学法制浆和化学机械法制浆等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应用的认识,使得研究生物技术在草类制交中应用的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前不久,美国两所高校的研究者以蔗渣为原料,分别用白腐菌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Cs)和Pleurotus ostreatus(Po)进行预处理,多面手用机械法磨浆,制得得率很高、强度较好的生物机械 浆。本文介绍白腐菌预处理制蔗渣生物机构浆的试验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就生物制浆存在的技术难度和木素降解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木素是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它是自然界光合植物的进化产物,所以木素对生物降解呈现出极大的屏蔽作用,而且木素降解酶的活力较低,另一方面,白腐菌所分泌的木素降解酶不但在大规模扩大生产中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而且在生物制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纤维素降解,在造纸工业中,木素降解酶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机械制浆、生物漂白和漂白废水的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几种非木材原料中(稻麦草、玉米杆、棉杆、红麻芯及红麻韧皮),采用一种酶辅助制浆方法,原料首先经过一道干法机械预处理,然后用来源于Lentinus edodes的酶混合液进行生物处理,再由一种高得率化学预热机械制浆工艺制浆,经过生物处理的纸浆与未经生物处理的对照纸浆相比,其物理机械性能相似或较高,另外,无论什么原料,对生物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制浆时,可以明显降低能量消耗。生物处理纸浆与对照纸浆的光学性质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9.
对生物制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看到生物制浆的良好应用前景下,也不应忽视生物预处理制浆存在预处理时间较长、酶预处理化学制浆过程中酶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初步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生物制浆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生物制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看到生物制浆的良好应用前景下,也不应忽视生物预处理制浆存在预处理时间较长、酶预处理化学制浆过程中酶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初步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 methods including blanching (30, 60 and 90 s), ultrasound (10, 30 and 60 min), pectinase treatment (15, 30 and 60 min), and osmotic dehydration treatment (0.5, 1.0 and 4.5 h) on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three-dimensional (3D) deformation, color,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TPC),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apple slices during drying. The shrinkage and 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HSD)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3D deformation such as surface curl and flatness of the apple sli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anching, pectinase and osmotic dehydration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the shrinkage and reduce the surface curl of the samples. Blanching, ultrasound and osmotic dehydration pretreatment could inhibit the color changes of dried apple slices, while pectinase treatment could aggravate the color deterioration of the samples. The apple slices pretreated with blanching for 60 s contained the highest TPC of 4.86 mg/g, and the samples also ha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addition, microstructure of the pretreated sampl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untreated samples. Therefor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before dry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appearance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相似文献   

12.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从海南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利用果胶生长并产生果胶酶的菌株,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定糖法测定果胶酶酶活,通过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果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一株果胶酶产生菌,编号为YY01,被鉴定为Bacillus niabensis。菌株YY01所产果胶酶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5 ℃;在pH 10.0孵育12 h,仍有52.5%残余酶活力,50 ℃孵育6 h,仍有64%的残余酶活力。结果显示该酶有较好的耐碱性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具有应用于果汁加工和胡椒脱皮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对稻秸秆进行脱胶预处理,分析了生物酶作为前处理工艺对稻秸秆纤维性能的影响.以纤维残胶率、细度、强度及可挠度为指标,得出了这两种酶处理工艺的相对最优工艺参数.其中木聚糖酶前处理优化工艺为:木聚糖用量10%(owf),温度50℃,时间10 h,pH值为9,浴比1∶30;果胶酶前处理优化工艺为:果胶酶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石蒜鳞茎制浆所得浆料的静态及动态流体学特性,讨论该浆料用于酒精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鳞茎浆料具备典型粘弹性流体性质以及其粘性起主导作用。分别利用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及果胶酶与浆料反应以降低其粘性,均表现出有效降粘效果。并探讨了这三种不同酶预处理分别对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利用浆料发酵酒精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浆料经果胶酶预处理后,酿酒酵母培养70h产酒精1.9%(w/w)为最高。浆料中石蒜生物碱可能对酵母某些代谢途径产生抑制。文章最后提出对石蒜属植物的综合生物炼制策略,以期实现对本属植物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利用微波预处理在红豆表皮形成裂缝的方式改善其在常温下的吸水速率。红豆经80~800 W微波处理10~50 s后,观察其外观和淀粉特性变化,并将其置于清水或果胶酶溶液中浸泡,探究其吸水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微波预处理功率和时间的增加,红豆表皮逐渐形成裂缝、体积膨大、淀粉部分糊化,在25 ℃清水和0.20 mg/mL果胶酶溶液中的吸水速率均显著增加、饱和吸水率下降。其中,经800 W、30 s微波预处理后,红豆表皮产生裂缝、保持原有颗粒形状、尺寸略微变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和糊化、偏光十字减少;清水中吸水率提高28.78%(浸泡6 h)、饱和吸水率下降10.64%,果胶酶溶液中吸水率提高30.89%(浸泡6 h)、饱和吸水率则无明显下降。综上,微波预处理可提高红豆的吸水速率,且该提升作用可能与其表皮形成裂缝以及淀粉部分糊化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微波技术在杂粮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红枣加工过程中,由于红枣较普通水果含果胶物质高,用普通果胶酶进行酶解后枣汁中的甲醇含量过高,对人体健康有害。实验筛选出产甲醇低的果胶酶产生菌黑曲霉A11,其产甲醇含量比市售果胶酶低3.63%,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A11发酵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中果胶的添加量2.99%,pH值6.00,温度36℃,接种量为0.5%,发酵时间48h,酶活力7.72U/mL。  相似文献   

17.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沉淀法从芦苇中筛选产果胶酶菌株,根据形态观察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果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果胶酶的内生真菌,编号为z4,菌株z4被鉴定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菌株z4在28 ℃、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2 h,所得果胶酶酶活为40.52 U/mL。菌株z4所产果胶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果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果胶酶在30~40 ℃时稳定性较好;该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6.0,果胶酶在pH 5.0~6.0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果胶为底物时的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为1.60 mg/mL,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00 mg/(mL·h)。  相似文献   

18.
果胶酶的固定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果胶酶 ,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戊二醛浓度、CaCl2 浓度、酶使用量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同时对固定化果胶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 4 . 0 %的海藻酸钠为载体、0 . 2 0 %的戊二醛为交联剂、0. 10mol/L的CaCl2 为凝聚剂、用酶量为 0 . 5 0mL时所得的固定化果胶酶活力保存率可达95 . 2 % ,回收使用 10次以后 ,酶的活力回收率为 76 .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