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促进儿童社会交往的游乐设施创新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薇  宋洁琼  吴剑锋 《包装工程》2014,35(12):37-40
目的基于国内现有儿童游乐设施对儿童交往支持的不足,对儿童交往空间在游乐设施设计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从儿童交往的行为特点出发,将儿童游乐设施的交往空间特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儿童社会交往行为在户外游乐设施空间中的对应关系。结论提出促进儿童社会交往的游乐设施空间模式,为儿童的户外游乐设施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原则,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并通过一套组合游乐设施的创新设计实例,对提出的应用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宋建  曾维 《包装工程》2022,(S1):128-132
目的 将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在互动场景调研中得出留守儿童的行为和语言互动数据,结合儿童的互动层次和需求分析,将互动性家具分为4种类型,使留守儿童借助互动家具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方法 分析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对场景中互动家具的需求,探索和解决留守儿童互动性家具缺失的现实问题。结论 从使用者(留守儿童)—物(儿童家具)两个方面论证陪伴、趣味、协作、引导式的互动性家具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总结出留守儿童的互动家具新形式、新功能,新思路,即,既要满足使用者(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又要满足活动中心教师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此类家具的具体使用场合,从而真正达到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初衷。本次研究以互动家具设计为切入点,为身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孩子们提供贴心设计的同时,促进互动式家具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儿童家具的可持续设计进行研究与实践。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基础,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儿童家具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探讨未来儿童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儿童家具可持续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结论通过对儿童家具的可持续设计进行研究与实践,试图提出未来儿童家具可持续设计的一般方法,为未来产品设计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军  明金芝  叶航 《包装工程》2023,44(2):298-303, 315
目的 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探讨增强儿童互动家具体验感的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征和行为发展规律,其次对儿童互动家具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具身行为研究对互动体验的重要性,最后从具身认知的微观、中观、宏观等层次为儿童家具的互动性提供设计指导。结果 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互动家具设计策略:微观层次顺应儿童感知觉认知偏好,关注感知觉体验;中观层次从儿童的肢体行为能力、行为偏好、行为状态等出发增强互动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宏观层次从物理环境和情境的角度为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创造多空间体验,另外增加信息表达的区域,增进儿童与家具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深化互动体验。结论 将具身认知运用于儿童互动家具的设计中,对儿童来说,在心理层面拉近与家具的亲近感,互动体验层面更具人性化;对家具来说,人机互动过程愉悦舒适,家具的功能和价值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探究符号学作为设计方法应用到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可行性。方法 从接受者对事物信息认知的类型出发,以符号感知作为载体,厘清事物信息在“物(事物)—人(接受者)—物(产品)”之间的传递与转化关系;借助已完成的事物信息传递与转化的类型分析框架,分析符号学作为儿童家具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符号感知传递与转化的不同类型方式,构建出不同类型的儿童家具设计文本的基本框架。结果 以具体的设计方案验证了框架的合理性,证明该框架具备为儿童家具创新设计提供研究设计范式的可能性。结论 通过将符号学应用于儿童家具设计,促进两者的融合,增强儿童家具设计的研究深度,夯实儿童家具设计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情趣化儿童家具设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炜 《包装工程》2019,40(10):294-296
目的基于儿童的行为特征探索情趣化儿童家具设计的全新设计理念及策略。方法分析儿童家具设计产生的社会背景,结合儿童家具情趣化设计目标,总结其中内在的教化意义目标、中层的感受层面的目标、外在形式层面的目标,并从这一基础进行延伸,探析情境化、人性化、仿生、趣味和模块等设计方向,就其中的一些相关设计实例进行列举与分析,探讨情趣化儿童家具设计的现实趋势及全新策略。结论儿童家具设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物质功能外,还要关注儿童心理情感的需求,将一些能与儿童产生共鸣的文化题材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视角进行设计实践,促进儿童构建良好性格与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乐观的人格,勇于迎接未来不可预见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物角色法的上海中产家庭儿童家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戴力农  许柏鸣 《包装工程》2015,36(16):117-120
目的引入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即人物角色法,对上海中产家庭儿童家具进行设计调研和设计开发。方法以人种志方法采集真实用户的家庭数据,分析出多用户的需求、目标、行为、观点等。结论综合考虑了家庭结构、环境因素、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对儿童家具设计的影响,以人物角色法构建出了4种多用户的儿童家具用户细分模型,并提供了相应的儿童家具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竹材的成长型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靖涵  岳涵  王玲  高莹莹 《包装工程》2019,40(6):229-232
目的探讨生态环保材料——竹材与儿童成长型家具在设计中的结合方式和相关设计方法原则,发现竹材质、成长型产品以及儿童家具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设计之道。方法以竹材为产品的基本造型材料,分析和总结儿童家具市场现状与儿童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通过对成长型儿童家具的市场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引发相应的设计思考,进而引出成长型儿童家具的概念。结论通过上述调研和分析,提出成长型儿童竹材家具在设计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依据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设计实践。竹材与成长型设计思路的结合是未来儿童家具设计的方向之一,总结了设计原则和设计实践,对未来竹制成长型儿童家具的设计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贺可可  于东玖 《包装工程》2017,38(24):205-209
目的从国内环境发展现状及儿童数量增长情况,提出以Upcycle理论为中心的竹材儿童家具研究主题和设计策略。方法探讨儿童家具产品现存的问题及设计点,分析竹材与Upcycle理论结合在儿童家具中运用的意义与价值。结论提出以Upcycle理论为指导的设计策略,设计一款可再升级利用的儿童家具,更好地践行生态经济发展宗旨。  相似文献   

10.
张祺 《包装工程》2024,(6):371-374
目的 探讨符合儿童需求的儿童家具设计方法,更好地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求,使儿童家具更好地为儿童群体服务。方法 分析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结合身心特征分析儿童群体对儿童家具的需求,并基于用户需求来探讨儿童家具设计的策略。结论 儿童群体对儿童家具的需求主要包括安全需求、功能需求、造型需求和色彩需求,家具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家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蒋晓  赵丹琳  马凤娟 《包装工程》2019,40(16):165-170
目的 探究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具身认知和信息加工两种认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特征;通过对具身交互和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具身性进行研究,发现将具身认知引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机会和意义;通过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结论 具身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最本能的方式。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以及融合了物理实体和虚拟计算在内的复杂交互系统的特点。通过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相结合,提出信息的多通道输入输出、交互行为的自然化和直觉化两个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国荣  陈旭辉  赵谦 《包装工程》2022,43(10):276-282
目的 为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提出一种有效的幼儿家具设计创新方法,进而构建一种新的交互模式。方法 通过对幼儿协作意识的培养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当下幼儿日常生活习性的社会属性。以幼儿座椅设计为实例,探索幼儿家具产品中群体协作意识的创新设计方式,把行为、心理、环境3个基本要素作为设计对象。利用TRIZ创新理论的分离法、组合法、联合原则、预先作用法,对幼儿家具产品设计各要素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结论 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幼儿群体协作意识的家具设计方法,设计出了一款适用于培养幼儿协作意识的家具产品。  相似文献   

13.
蔚建元 《包装工程》2024,(6):367-370
目的 解决当前儿童家具产业涌现出的缺乏创新、造型老套、趣味性不足,以及在实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等各个方面无法契合儿童特征等问题,使儿童家具更符合儿童的需求。方法 基于儿童家具设计应该考虑的情况和现有儿童家具存在的几点问题,对儿童家具设计的趣味性设计及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进行探索。结论 儿童的发育情况和儿童的认知能力决定了儿童家具区别于成人家具,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用户的家具使用需求,应该关注家具设计中的趣味性与可成长性。  相似文献   

14.
高小勇  赵瑞峰 《包装工程》2022,43(12):174-182, 198
目的 基于“五感”体验设计理论,探析适用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家具设计思路,针对当前儿童家具设计中“缩小版成人式家具”的单一设计现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向和思路。方法 基于“五感”体验理论和案例分析,以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诉求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实验和数据分析,探析学龄前儿童感官偏好,厘清设计关键。结果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应通过引入“五感”体验设计理论,从家具形态构建、材质倾向、色彩偏好、气息特征、味觉感知转换等角度出发,形成以五感体验为目标的设计思路来优化学龄前儿童家具的用户体验与益智功能。结论 “五感”感知是人类与外界环境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与媒介,借助基于感官感知启发、体验与创造的“五感”体验理论,可以丰富儿童家具的产品设计理论,拓展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莹 《包装工程》2023,44(18):311-314
目的 研究满足儿童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且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家具,为儿童家具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案例研究法,指出可成长性儿童家具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提出成长性儿童家具设计要点,分析儿童家具的材质、造型、功能设计及尺寸调节,得出住宅空间可成长性儿童家具设计原则与策略。结论 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能够满足儿童发展需要,因此儿童家具设计应该注重可成长性设计,遵循安全性原则、环保性原则、舒适性原则、易用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