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作为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个主要手段, 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本文采用数学综合评判的半定量方法对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估,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不良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区和矿山地质环境较好区,分别讨论了各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该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山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云  陈勇  吕垒 《金属矿山》2011,40(11):142-145
在归纳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金属矿山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的内涵,构建了以采空区塌陷、崩塌-滑坡、岩溶塌陷为主要考察类型,包括点评价、面评价和区域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鄂西高磷铁矿试验采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特征,依据所建立的评价体系选取了针对性的点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进行了实例研究。评价结果表明:鄂西高磷铁矿区试验采场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为“一般”。因此,需加强对开采扰动所带来矿山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质环境关系到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基础。金属矿山具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对金属矿山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此类问题的常见原因,以期为其他金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多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对其环境地质问题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现状和预测评价,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铜绿山铜铁矿金属矿产丰富,为了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铜绿山铜铁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岩浆岩、构造、围岩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矿床成因,结合前人地质工作所积累的成果,总结成矿规律,为矿山今后开展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直观反映登封铝土矿区2009—2018年间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RS和GIS技术手段,获取了矿山开发占地情况、矿山地质灾害等数据,综合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等相关资料,选择了13个评价指标,运用核密度估算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利用4种等级分区结果,定量分析了2009—2018年间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10 a间无影响区面积相对最大,其次是一般影响区、较严重影响区,严重影响区面积最小,评价结果可以使管理部门初步了解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情况,也可为政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据此厘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决策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基于ArcGIS技术平台,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昆阳磷矿地质环境问题区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据此厘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决策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基于ArcGIS技术平台,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昆阳磷矿地质环境问题区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松宜矿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采用矿山地质环境安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松宜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划分出安全差区、安全较差区、基本安全区、安全区,并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安全方面进行矿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概述评价,为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金属矿山绿色发展定量评价和模式研究匮乏等问题,根据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九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金属矿山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江苏省金属矿的绿色矿山建设情况,并依据评价结果总结提出4种金属矿山绿色发展模式。研究发现采用综合模式建设绿色矿山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53个矿山(56处矿产地)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基本查明该区矿山存在地质灾害、破坏地形地貌与资源环境、地下采矿破坏含水层、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基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矿山土地资源破坏程度、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矿山含水层影响程度、矿山水土污染程度及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六项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因素比较法的评价模式,将连南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划分为8个严重区(Ⅰ)、19个较严重区(Ⅱ)和26个较轻区(Ⅲ);并结合研究区治理现状提出了环境治理的建议,为连南县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采用综合判断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选择原则和特点,构建了环境治理率、水环境影响、三废排放、资源损毁、矿山开采状况、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条件7个指标与21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权重值进行计算,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结果,分析分布位置、不同矿种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将全区矿山进行划分。较轻区包括4个亚区,较严重区包括20个亚区,严重区包括10个亚区。研究对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提了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实现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为目的,提出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评价方法。以非金属矿山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周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建立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算法,对该指标体系内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实施相对重要程度赋值计算后,通过GIS空间分析算法,分析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等级赋值频率分布情况,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分区阈值,得到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分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评价非金属开采矿区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二级指标等级,可依据二级指标评价结果评价其一级指标等级,具备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的特点,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选取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中的13个指标构成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造了各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将矿山通风系统中存在模糊性评价语,转化为数值的形式。将矿山通风系统的实测数据代入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隶属度。给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的计算方法。构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得出百分制评价分值,并将评价得分分级给出各级的评价结论。判断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程度,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国内的23座典型金属矿山展开了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和实地调查,建立了金属矿山的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新建立的指标展开了有关指标中各项权重的测算,并选择2个比较典型的金属矿山,展开了对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水平的评审检验,并探讨了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及时发现矿山、矿企等单位目前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升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但对于金属矿山的监管,面临矿种多,矿山信息量大且复杂性、专业性强等众多问题,评价指标涉及矿山地质、储量、采选、经济、环保等多方面信息,当前还缺乏矿山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监管系统,造成矿山节约集约利用的数据基础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申玉松  赵勇  李玉钦  张宸 《现代矿业》2019,35(9):214-216
商城县共有各类矿权68个,主要开采建筑用石料、饰面用花岗岩和砖瓦用页岩矿,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划定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划、矿山分布现状及规划、人类活动等因素,划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预防区和治理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山基本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不确定因素多、管理难度大、需要处理复杂的地方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一些矿山建成后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或投资超出概算很多,成为矿山基本建设管理领域的难点和焦点。为此,从金属矿山基本建设的前期地质工作程度、基本建设程序的审批、项目管理人员的引进、矿山建设资金、矿山基本建设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可行性研究和矿山设计、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矿山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对胡家峪铜矿区的生态环境管理,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本次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胡家峪铜矿区地质环境评价模型确定各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模糊数学确定地质环境评价得分。结果显示,胡家峪铜矿区地质环境属于良好级别,与矿山之前地质环境评估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在胡家峪铜矿区地质环境评价方面应用结果比较理想。本次评价为矿山以后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应重点针对固废排放、水土流失、地面坍塌、粉尘排放等因素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9.
赵伟  胡克 《金属矿山》2004,(Z1):69-73
金属矿山生态重建的规范化程序包括分析过程和应用过程.着重对金属矿山生态重建的分析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个金属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评价模型,确定被评价对象在自然禀赋指数维、生态环境指数维和社会人文指数维这一多维空间中的分布,以此作为其生态重建应用过程的理论基础.以鞍山市铁矿山为例,建立了鞍山市铁矿山生态环境重建评价模式.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铁矿山生态环境重建基础为较差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金属矿山投资风险评价方法具有程序复杂、推理速度慢、精度较低等问题。根据金属矿山投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投资的地质、生产、市场、社会和管理风险,应用Fisher判别理论,选取13项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建立金属矿山投资风险评价的Fisher判别分析(FDA)模型。将定量化处理后的18组金属矿山投资风险实际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并进行回判估计检验,误判率为0。将4组未参加训练的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输入模型测试,预测结果与矿山实际投资风险情况相符。结果表明,该模型回代估计的误判率低,预测精度高,可为金属矿山投资风险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