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西南地区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存在拆离和逆冲推覆构造2种基本类型。广平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是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的组成部分,属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和演化受闽西南地区乃至福建和整个华南地区板块构造动力学背景的制约。广平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海西期的陆内裂陷阶段(D3-P2),早印支期的伸展滑脱—挤压变形滑动构造阶段(T1-2),晚印支期向斜构造发育阶段(T3),早燕山早期裂陷和晚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J1-2),晚燕山早期隆升造山剥蚀和晚期差异沉降阶段(J3-K)以及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阶段(E-Q)。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北部海相构造层中的逆冲推覆以寒武系底面、志留系顶面(或加里东构造面)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为主要滑脱面由北西向南东推覆,呈北东向或近东西向分布于千里岩隆起至崂山隆起南缘;根据逆冲推覆规模和基底卷入程度,自北而南划分出根带、中带和锋带。根带位于南黄海北部千里岩隆起一带,表现为由前震旦系组成的巨大推覆体逆冲(掩)在古生界之上;中带发育于烟台坳陷至崂山隆起中部,表现为上古生界呈叠瓦状冲断;锋带分布于崂山隆起南部,主要表现为龙潭组和青龙组内部的滑脱构造。根据地震资料分析,南黄海北部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印支期至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分析黄骅坳陷内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分布特征,并与穿越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埕宁隆起的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内中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卷入地层集中、发育规模小,总体呈"薄皮"构造的特点。黄骅坳陷内部的这种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所显示的坳陷两侧强烈相互对冲的构造格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沧东断裂、盐山—大洼断裂大规模的走滑作用调节有关。在逆冲推覆构造类型的分布上,西部以逆冲堆叠背形构造和逆冲叠瓦扇构造为主,而东部以高角度板状逆冲叠瓦构造为主。形成这种构造类型分布的主要动力来源可能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间碰撞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地震信息看中国推覆与滑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推覆与滑覆构造的基本要素是清脱层,都是沿软弱面发生的。前者是受构造力作用形成的,后者是受重力作用形成的。推覆构造又可分为褶驶推覆和道冲推覆。褶皱推覆一般多发生在塑性地层一,其道冲断面与语皱构造一起发生;逆冲推覆一般多发生在脆性、半脆性为主的岩层中,其岩体逆冲未经过事先褶皱作用的逆冲断裂运动。滑覆构造是由于盆地沉降、斜坡的翘起,使沉积体沿斜坡滑脱面滑移而形成的逆冲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推覆前锋带构造样式与断块油气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勘探地震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西部推覆前锋带的拆离型、褶皱型、前冲型、反冲型等前锋构造。总体上看这些构造样式都经历了以断裂为主的地质史,其共同的特点是构造、地层都被断层切割,对油气分隔起都起到控制作用,并为钻井所证实。  相似文献   

8.
周口坳陷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口坳陷位于华北盆地南部,是在华北地块、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这两个构造单元基础上发育的大型中、新生代断拗型坳陷。该坳陷有6条主要逆冲断裂,走向均为北西西向,剖面上有叠瓦式和对冲式两种构造组合样式,逆冲方向指向北北东方向,太古界至新生界不同程度地被卷入逆冲推覆系统,逆冲推覆构造是坳陷内最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构造形迹。该坳陷推覆活动具有多期性、继承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早白垩世末期的逆冲推覆活动是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陆陆叠覆造山运动的结果,早第三纪末期以来的逆冲推覆活动则与秦岭—大别造山带晚近时期的差异块断和走滑作用有关。图4参6(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9.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是玉门油田今后勘探突破的一个关键地区。在概述了国内外逆掩推覆构造油气勘探的现状及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的特殊性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并就今后的勘探方向和地震构造解释方法提出了建议。酒西地区在勘探推覆构造带前级地带的同时,还需向推覆构造的内部和下部发展,在青西凹陷寻找构造裂缝复杂油气藏,在寻找以白垩系为油源的油气藏的同时,还要考虑石炭-二叠系生油的可能性;在酒东地区的生油凹陷内应注意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勘探;充分利用遥感、野外地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建立地质-地震模型,利用平衡剖面反演和地震模拟正演技术对上述模型进行独立模拟,通过不断的修改,获得合理的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10.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表与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论证了福建推覆构造的存在,并根据其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东部逆冲推覆带、中部逆冲褶皱带和西部挤压推覆带。在区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福建推覆构造发育于印支期,鼎盛发展于燕山早期,定位消减于燕山晚期;推覆运动方向由北西往南东;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剧烈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闽西南二叠系童子岩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西南地区二叠系童子岩组可划分为3段,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以南地区,分连城型、龙岩型和天湖山型3种沉积类型,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一般厚700~800 m,从东往西、从南到北逐渐变薄。二叠系童子岩组沉积盆地在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多期次的构造变动、岩浆作用、风化剥蚀等改造后,部分保存下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印支期,其次是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2.
城2井推覆体构造带主要岩性为海西期花岗岩,岩石硬度高,钻井施工难度相当大,易发生断钻具等复杂情况。就城2井推覆体构造特点,和钻井施工中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发生钻具失效时的井下情况判断、推覆体大井眼打捞落鱼方法、推覆体钻进预防钻具失效的措施等方面予以介绍,对今后在山前推覆体构造带施工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川西龙门山推覆构造特征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块预测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平面上可划分为3段,北段属印支期褶皱,中段属燕山期褶皱,南段属喜山期褶皱;纵向上可分为3层,下层为印支期原地系统,中层为燕山期推覆构造,上层为喜山期推覆和滑移叠加构造。龙门山构造带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形变强烈,因此,封盖保存条件是成藏的关键因素。北段断层通天,目的层裸露;中段目的层裸露与掩盖参半;南段地表出露中下侏罗统红层,发育连续形变对破裂构造的封盖,目的层埋深适中,油气藏保存条件变好。据此认为龙门山南段的大邑、高家场—莲花山构造带是最有利地带,可以找到大、中型油气田;中段的磁丰场—亍子断褶带是有利地带,可望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北段油气藏破坏,局部地段可能发现小型残余稠油藏。进而提出在山前隐蔽带首钻大邑、重上鸭子河、探索金马、聚源的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构造及断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数十年来在该区进行了近万平方公里的数字地震勘探,发现和查明构造圈闭数十个,钻井百余口,在平落坝、邛西等地须家河组中发现了储量极为丰富的天然气田。2003年根据这些地震及钻探资料,对该区上三叠统构造进行连片解释,总结了该层系的断裂和褶皱特征,初步在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构造中划分出3个具有不同断褶特点的次级构造区带--西界山前断褶区、中部滑脱构造区、南部断隆构造区。西界山前断褶区的断褶强度大,构造相对破碎;中部滑脱构造区以中等强度的褶皱背斜发育为特征;南部断隆构造区更多地受到盆地南边峨眉山、凉山断块的影响,表现出浅中深层构造同时断褶的特点,与前述两区的断褶特点明显不同。连片地震勘探成果为更深入研究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旋冲钻井技术在逆掩推覆体地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门青西油田窟窿山背斜构造南翼和金海子构造,由逆掩推覆带推覆上来的志留系及石炭-二叠系等老地层具有地层高陡、岩石可钻性差等特点,致使钻井过程中钻进效率低、井斜控制难.旋冲钻井技术是钻进硬岩的有效方法,为解决逆掩推覆体地层钻进难题,在玉门油田窿¨4和金海1两口井应用了DGSC型液动冲击器及配套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械钻速提高30%以上.介绍了逆掩推覆体地层特点和钻进难点,液动冲击器的特点、破岩机理及现场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地提高硬岩钻井速度、防止井斜、减缓钻头磨损、降低钻井成本,是一种在硬岩难钻地层有发展前景的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东秦岭-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北缘有4套性质不同的原型盆地,即被动大陆边缘盆地(Pt3-O),周缘前陆盆地(D-C)、拗拉槽盆地(P-T),陆内前陆盆地(T3-K1).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盆地经历了4期构造变动,但是对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构造起决定作用的是晚加里东运动和晚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而早、中海西期构造变动和晚海西至早印支期构造变动相对较弱.计算南秦岭-北大巴地区褶皱、应变、逆冲断层叠覆缩短量为918.8km.扬子北缘构造变形趋势由北向南从强变弱,由深变浅,形成了a)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变形样式构造组合同斜褶皱-韧性逆掩构造组合,单向冲断-褶皱构造组合;对褶皱-逆冲构造组合;b)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斜歪褶皱-逆冲构造组合与等倾褶皱-逆冲构造组合;c)拗拉槽构造变形样式等倾褶皱-对冲构造组合.川东北区发育4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下寒武统碳质板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黑色硅质、泥质岩及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上三叠-下侏罗统湖沼相泥质岩.燕山晚期随着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不断向南的推进,并对前期的北东向构造产生叠加改造,形成多层次的叠加褶皱.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区内的构造形变进一步加强,北西向构造进一步发育成型,形成现今的构造景观.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构造变形在横向具分带性,在垂向上具分层性.在大巴山前,存在3条构造变形带,其变形强度由北而南依次递减,形成上下不协调的3层结构.不同构造带因卷入变形的层系不同,油气勘探前景明显有差,冲断褶皱构造带构造变形强度明显较叠瓦冲断带要弱,垂向上浅层变形较强,深层变形较弱,深浅层构造往往不一致,上变形层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下变形层构造宽缓,断裂往往消失于志留系滑脱层中,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是今后油气勘探新领域.平缓褶皱构造带,构造变形最弱,出露地层最新,油气保存条件最好,是油气勘探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山地推覆体构造带地震勘探的一个史例,主要讨论:弯线采集技术的应用;数据处理中二维滤波、静校正和速度分析的效果;基于地震的重力、电法、地震联合反演。并以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塔西南坳陷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东部,剖面上由上而下、自南而北是由推覆体、多个冲断席片叠加而成的叠加背斜双重构造体以及弱变形的原地体组成.其中,推覆体厚5000~7000m,东西长205km,南北宽14~43km,向北推覆距离为40~100km,是一与上盘生长断层有关的转折褶皱背斜,受和田大型台阶式滑脱断层的控制;推覆体侧缘发育了与边界断层平行的侧断坡、斜断坡次级断层相关褶皱背斜;而在其前缘,由于沿推覆背斜北翼的轴面发生破裂,产生了一系列的次级断层及相关褶皱;在推覆体内部,沿东西向轴线发生了起伏变化,形成了背斜圈闭.在推覆体之下,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弱变形的东倾斜坡、皮牙曼叠加断坡背斜型的双重构造、桑株三角带构造与叠瓦冲断带.在剖面上,叠瓦冲断带位于三角带构造的前缘下方,平面上呈重叠分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生油岩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主要沉积上第三系、上白垩统-下第三系、中下侏罗统、石炭-二叠系和寒武-奥陶系5套生油岩。寒武-奥陶系沉积中心在阿瓦提凹陷和塘古巴斯凹陷,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是该区主要油气源岩。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广、丰度及类型多样、成熟度中到高,是该区次要油气源岩。侏罗系及下第三系生油岩是喀什凹陷、西南缘区主要生油岩。上第三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叶城凹陷山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