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陆晓玲 《城市建筑》2013,(24):317-317
防洪排涝是按照人们的要求,用工程手段去改变洪水的天然特性。本文从南宁市气候情况入手,分析了南宁市防洪排涝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充分印证了,防洪排涝工程已成为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还原入库洪水的一种简便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马鞍关水库遭遇超标准漫坝暴雨洪水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分析了降雨、库水位及自然溢流过程,评估了暴雨洪水的性质,找到流域汇流历时和一次洪水历时,判定泄流峰值点位落在入库洪水过程退水段上,探讨水量平衡还原入库洪水的不合理原因,提出三角形还原入库洪水的简单新方法,较客观合理地还原了入库洪水过程,并给出具体方法步骤,讨论了适应条件。该分析方法和成果可供山区型水库管理调度、设计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山洪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灵川县地形资料、小流域基础属性数据和山洪灾害调查结果,采用推理公式、瞬时单位线等方法计算不同频率下的设计洪水,根据评价对象控制断面处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水位高程曲线等关键信息,确定区域现状防洪能力,并由此推算小流域最长汇流时段内的降雨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问题致使城市面临严峻的洪水危机,洪水不仅对建筑有很强的的破坏力同时也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为提升建筑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文章基于美国波士顿沿海防洪设计指南,通过梳理防洪建筑设计手法并评价不同的防洪建筑空间的积极意义,总结城市未来面对洪水灾害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研究表明:防洪建筑韧性设计首先是建立泛洪区模型,其次是明确干湿两种建筑防洪思路,最后针对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和建筑系统分别进行防洪设计。研究结果可根据该设计的可行性和价值意义并结合我国防洪现状,提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防洪建筑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5.
山体城市的防洪排涝与一般城市不同,不仅需要考虑建设用地的雨水排放,还必须为大量的山体雨水寻找出路。湖南省郴州市是典型的山体城市,从其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山体城市防洪排涝的特点,并介绍了山体雨水处理原则及洪峰流量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山体雨水处理方案,对同类城市的防洪排涝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
<正>介绍了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部分,对做好防洪规划报告将起到指导性作用,从而筑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墙堤。洪水本是发生在河道及其泛滥区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如果人类活动处于洪水范围内时便会形成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人类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造成的灾害也越严重,洪灾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洪水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容易引起瘟疫蔓延,形成脆  相似文献   

7.
随着快速城镇化的同时,硬化地面大量增加,降雨入渗大幅减少,汇流时间缩短,径流峰值量增大,加之部分区域下游排水能力不足,导致近年来许多城市内涝频发。雨洪水的合理利用对于节水、防洪、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利用好、管理好雨洪水,成为兴建海绵城市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详细分析了雨洪水的危害、意义、利用现状并且阐述了雨洪水利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社会各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希望能对雨洪水的利用提供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对南宁市仙葫大道易涝点的积水成因分析和改造过程中,运用SWMM软件构建了该易涝点暴雨洪水模型,对其改造前后分别进行了水力模拟。针对该区域汇水面积过大、山体雨水汇流速度快、出水口设计不合理、地势低等特点,提出了提高设计标准、重设出水口、设置截水沟、增设雨水口等整治措施,并采用SWMM软件校核改造设计成果,经实践证明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城市防洪系统与排涝系统的衔接,以厦门北高铁站为例,构建了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的防洪排涝系统。通过模拟50年一遇暴雨工况下地面内涝积水情况,并与实际积水点对比,发现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模拟厦门北高铁站在不同设计暴雨重现期下的雨水管网排水能力、内涝积水深度、河道水面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解决防洪系统与排涝系统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雨水管网和防洪河道的规划布置,使得该区域能满足百年一遇的防洪及排涝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6月23日晚,连绵的阴雨刚刚停住.22时10分左右,“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桑植县药材公司的沉寂.三层仓库屋顶的倒塌使价值60多万元的中西药材倾刻间被压倒在横七坚八的断梁和瓦砾中,若不立即转移,被雨水淋湿后将会全部报废.22时29分,县消防中队接到报警,不到5分钟,刚已入睡的14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消防大队筹备组副组长杨小兵在与赶来的县委书记符昌瑞、县长陈美林等察看现场后,主动向书记.县长请缨:“让我们先上楼排除险情,清除障碍后再转移药材.”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内河设计洪水的计算对于河涌水系、水利设施布局及雨水管网的规划设计非常重要。目前,城市内河设计洪水大多采用传统的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计算,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存在多种下垫面的流域适应性较差,对通过市政管道汇水的区域缺乏针对性等。为了优化传统的计算方法,在百色市某新区排水防涝规划中,利用水力模型软件建立排水管网和水系模型,针对流域特点选择相应的汇流模型计算各河道的设计洪水,并与瞬时单位线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初步验证了模型算法的合理性,可以作为类似项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牟洪仲 《山西建筑》2010,36(13):286-287
从与时间相关的三个基本概念出发,通过设计洪水频率与设计基准期、设计洪水频率与设计使用年限、设计洪水频率与区域防洪标准、设计洪水频率与抗震设计标准四组对比,得到关于公路桥涵设计中设计洪水频率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面积管长比法划分汇水面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雨水系统设计计算中划分汇水面积的新方法——面积管长比法(亦称“树分法”),即将汇水面积按管长分配的方法。通过绘制汇流等时线图模拟了实际雨水的汇水情形并以此为参照,分析了面积管长比法与传统汇水面积划分法及“汇流等时线法”的异同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建筑的未来是绿色的,小区的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给我们的未来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雨水收集与再利用,是指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和再利用的一个过程。一般有收集、蓄水和再利用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廖云清  孟东亮 《门窗》2012,(12):348+352
1前言尾矿库小流域调洪演算一直是尾矿工作者常忽略的一件事,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地区为例,对小流域尾矿库的调洪演算作一研究。2设计洪水计算尾矿库沟道汇水面积0.14km2,沟道比降15.68%,沟道长0.454km,设计洪水频率分别为50年一遇及200年一遇。采用《汉中地区实用水文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介绍的"经验公式"和"推理公式法"分别进行计算。比较"经验公式法"及"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结果,两者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选取较大的计算结果进行设计为宜。因此选择"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洪水设计,即初期设计洪峰流量为5.23m3/s,中、后期设计洪峰流量为7.12m3/s进行设防。3设计洪水过程线由于尾矿库汇流面积相对较小,本次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三角概化法。  相似文献   

16.
设置雨水调蓄池是城市雨水利用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未有设置调蓄池的雨水管道设计计算方法.为此,结合雨水管道设计的推理法和管道空隙容积理论,提出了通过设置雨水调蓄池,使上游雨水全部持续进入调蓄池而延长下游管道的汇流时间t,的合理假设,计算下游雨水管道的降雨历时应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折减条件下管道流行时间mt2和上游管道的设计流量充满调蓄池的时间t3,从而得到了适用于设置调蓄池的雨水管道设计公式,并将其应用于西北某规划科技园的雨水利用系统的管道设计中,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提高了系统的雨水调蓄功能,并降低了管道造价.  相似文献   

17.
下莱茵流域河道半自然化、生态防洪与雨水管理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河流更多空间”是当前欧洲和北美河道生态修复.洪水风险管理的共同目标与策略。莱茵河流域管理重点已由水质改善转向水质、水量、生态综合管理。通过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着重介绍了下莱茵河道半自然化与洪泛地建设、JBA雨洪管理技术与城市设计实例,例证了:(1)高度城市化地区主河道半自然化与生态防洪的可行性;(2)雨水管理在城市综合防洪中的必要性:(3)水环境友好型城市设计对重塑城市滨水区活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1雨水外排带来的问题降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可能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输气管道站场,当降雨量较大时,站场雨水集中外排,对站外的边坡产生冲刷,不利于站场安全;雨水淹没了农苗,冲毁了地垄,引起了当地百姓对站场运行单位的不满,雨水集中外排所带来的这种冲刷影响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2产生雨水冲刷的原因1)站场地势管道站场选址时,一般考虑所选站址的地势、地貌应便于站场竖向及排雨水设计,应避开易受洪水和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大中城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们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对自然灾害要有充分的认识.既要认识到在建设时尽量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危害 还要考虑到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不要增加新的自然灾害, 一、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剧了雨洪灾害的发生几率 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大.增加了地区洪水量.提高了雨水汇流速度.加大了洪峰流量.从而加剧了雨洪灾  相似文献   

20.
<正>极端降雨导致内涝频发,危及城市安全,尤其对一二线城市,内涝问题尤为凸显。2014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明确指出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而且当汇水面积超过2km~2时,宜考虑降雨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数学模型方法与物理模型法及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具有独特优势:不但费用低、时间短、偏于安全、易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