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右岸岩质高边坡开挖施工,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深入开展施工期边坡开挖变形响应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引起的坡体变形量值很小,以卸荷回弹变形为主,典型部位的开挖变形量值总体在10 mm以内;开挖后边坡不存在整体稳定问题,边坡潜在危险区域主要是开口线附近的强卸荷岩体,局部存在块体失稳风险,是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适当控制爆破药量、加强支护。  相似文献   

2.
岩体开挖是一个不断卸荷、变形损伤、质量劣化的动态力学过程.只有考虑岩体开挖卸荷过程才能较真实地模拟实际边坡因开挖而达到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状态.如何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来判别边坡稳定性,是边坡稳定分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失稳判据主要有3种:①以有限元解的收敛性判定失稳状态;②根据计算域内最大节点位移与折减系数之间关系曲线变化特征判定失稳状态;③通过计算域内塑性区是否贯通判定失稳状态.结合岩体开挖卸荷后力学参数变化和3种失稳判据综合判定了实际边坡的稳定性,对一般边坡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峡船闸高边坡岩体开挖卸荷变形及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粘弹性理论和有限元法,对三峡船闸高边坡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岩体的蠕变变形以及应力、位移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由于开挖卸荷引起的蠕变变形大都量值不大,变形收敛的时间也较快,属于稳定性蠕变,不会引起边坡的失稳  相似文献   

4.
龙滩水电站蠕变岩体非开挖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政  李大国  李江南 《水力发电》2004,30(6):47-49,52
通过对龙滩水电站蠕变岩体非开挖区边坡变形机制和倾倒破坏模式的分析与计算,对蠕变岩体非开挖区边坡自然状态及受施工道路开挖影响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边坡在水库蓄水过程中和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变形破坏方式及稳定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某水电站右坝肩边坡发育有顺坡向f1断层,破坏了 边坡岩体完整性并由此带来稳定问题。采用三维大变形有限差分法(FLAC -3D)对边坡稳定 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过程中,断层上盘岩体内部出现一定的拉应力区, 并发生屈曲变形;由于边坡开挖完成后断层下部大部分出露,断层上盘岩体将发生大变形滑 移而失稳。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安全系数小于1.0,并可通过应变局部化带显示出 滑移失稳区位置。断层采用阻滑键加固可使其稳定,并讨论了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f1 断层的延伸是边坡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因此需对其性状进行进一步探明。  相似文献   

6.
南京秦淮东河铜家山段河道开挖后形成高度接近50 m的高边坡,边坡岩体主要为黄马青组(T_(2h))泥质粉砂岩,根据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在地层岩石为软岩,岩体内发育多组包括层面在内的节理。边坡开挖后其稳定性受该组地层影响较大,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该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时将岩体分别看作均质各向同性介质和节理化岩体两种情况来考虑。当将岩体看作均质各向同性材料时,开挖后边坡的变形较小,边坡稳定性系数满足安全性要求。当将岩体看作节理化岩体时,节理化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变形较大,稳定性不满足安全性要求。分析结果表明,该软岩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受节理影响较大,考虑开挖后的加固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岩体中节理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岸坡陡峻,坡体岩性较差,断层、层间挤压错动带、顺坡卸荷裂隙和深部裂隙发育.拱肩槽边坡开挖在一定程度上切除了维持边坡稳定的部分外围岩体,从而对工程边坡及上部变形拉裂岩体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选择拱肩槽II1.II1,剖面,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拱肩槽边坡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初拟的"逐层开挖,边挖边锚"施工步骤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若干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监测及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监测成果,对船闸边坡岩体的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的变形主要与岩性及地质结构、开挖进程,地应力释放等因素有关。对实测位移与计算位移也进行了比较并对船闸开挖完成后的最终变形进行了预测。最后认为,船闸边坡整体地质条件较好,只要施工得当加上及时支护,其稳定性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9.
刘大显 《人民长江》1992,23(8):23-28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导流隧洞出口高边坡岩体上硬下软,因隧洞出口段开挖,导至上斜坡体发生变形。下部软岩被水平挤出。岩体变形与开挖扰动坡脚有关,并使上部岩体在下座过程中分离解体。变形还与降雨密切相关。边坡经过衬砌加固后稳定。边坡变形的自然因素是自然边坡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在施工中被扰动,岩层有向清江临时方向4°~6°的顺向视倾角,灰岩中岩溶化程度很强,以及地表水的下渗促使岩体软化等。人工因素是隧洞出口段的开挖,破坏了边坡的稳定。边坡变形特征是首先在上部岩体产生剪切裂隙带,继续变形后,导致上部岩体分解为分离体,危岩体或产生崩塌。作者在对边坡岩体进行力学分析时,考虑了岩体强度不均,用力隅力矩理论以Ⅴ号块体为便按平面题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隧洞出口段基坑开挖的大小尺寸,不可能导至整个边坡的滑出。文章最后提出今后对自然边坡改造时,应注意采取的必要措施,在开挖中还应遵循自上而下的施工开挖程序。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某大型水电站导流洞开挖经过一断层,施工过程中在导流洞进口边坡上部岩体中出现多条裂缝,这些裂缝对边坡稳定和后续施工安全存在不利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导流洞施工期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洞身采取初期支护和不同施工顺序对边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变形主要由断层F154控制,导流洞的施工顺序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不大;施加锚索对控制边坡坡体变形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该工程导流洞边坡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四川水利》2007,28(3):48-50
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都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科技活动之中,又为生产、科技活动本身服务。科技档案、科技资料有其共性。都是提供科技情报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都有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特性。为了提高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管理的质量,必须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科技档案资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促使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叙述珠江流域10年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工作成效,指出不前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站队结合工作是对水文基层测站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在站队结合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十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搞好站队结合,必须开拓思路,深入分析,加强管理,才能加速基层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改革的步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深化站队结合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防汛,水资源利用等日益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清水沟小流域雨洪资源调控利用方式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雨洪拦蓄、调控利用作为突破口,对清水沟小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进行了规划与实施。经过5年的实施,不仅使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综合防治,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而且为高塬沟壑区雨洪资源的高效利用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电站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从理论到实例两方面对中小流域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旨在为中小型水电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吉祥 《四川水力发电》2000,19(2):89-90,92
结合成都院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实际 ,阐述了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做法和坚持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涟源市委、市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水利、农业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治理和监督执法力度,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监督执法成绩显著,水土保持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9.
厨卫的渗水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厨卫易发生渗水的部位如管穿楼板处、地面同墙面结合处 ,蹲便器冲洗管皮碗处及蹲便器上沿同周围地面结合处等渗水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王俊 《人民长江》2010,41(4):107-113
回顾了长江流域水雨情自动测报技术、流量监测技术、泥沙监测技术、河道地形快速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资料整编技术、水文技术创新、水文预报预测技术、水文分析计算和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水文监测与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展示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60年来长江水文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水文监测技术、水文预报,预测技术和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