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前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持续上涨,本文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将造成油价上涨的因素分为原油市场供求、金融及投机活动和国际政治影响等3个方面。认为原油价格归根结底是由供求状况决定的,油价上涨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投机、美元贬值和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对油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预测2005年的国际油价将稳中趋降,但不会重现低油价时代。  相似文献   

2.
国际油价走势及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当前的油价上涨是国际投机、美元疲软和国内油价管制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今年底或明年初国际油价将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国际油价与国内煤价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对煤炭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对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煤炭价格进行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国际油价与国内煤价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低。但通过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别对国际油价、国际煤价与国内煤价之间和国际油价、国内油价与国内煤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可通过国际煤价影响国内煤价,当国际油价上涨1%,国内煤价会随之上涨0.0088%,对国内煤价的影响时滞为18个月;同时,国际油价也可通过国内油价影响国内煤价,当国际油价上涨1%,国内煤价会随之上涨0.0074%,对国内煤价的影响时滞为10个月。  相似文献   

4.
《煤炭学报》2008,33(6):656
受原油价格上涨的推动,全球纷纷寻找能源的替代品,煤制油在高油价背景下,有望成为新宠.国际油价持续攀高,煤制油的前景相当广阔.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各国都加入了研究行列,但因发达国家的煤价过高,劳动力成本昂贵,煤制油难以提上产业化日程.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  相似文献   

5.
分析国际油价走势时,需要考虑石油供给端的成本。不同条件下的盈亏平衡成本反映了不同的需求,石油完全成本支撑了石油勘探企业盈亏平衡,高度依赖石油收入的产油国的"国家成本"是产油国维持财政平衡所需的油价。从理论上分析石油国家成本,一方面可以分析产油国供给行为,进而预测油价走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读产油国政策走向及改革行为,预测可能的政治与财政危机。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将石油国家成本与一国的外汇储备、汇率变化、财政政策、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本文分析计算了沙特阿拉伯2001~2017年的石油国家成本,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该国石油国家成本不断增加,至2014年以后的新一轮油价下跌周期,政府收紧开支逐渐见到成效,石油国家成本不断降低,与国际油价间的差距不断减小,说明缩减开支取得了一定效果,石油国家成本不断降低,也体现出了石油国家成本随着市场的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欧佩克战略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佩克在石油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战略政策对石油价格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石油需求、替代能源价格水平、非欧佩克国家石油生产能力、石油消费国能源政策与油价波动承受能力、欧佩克成员国情况、国际政治因素、美元汇率和通货膨胀7个因素对欧佩克战略政策的影响,认为当前非欧佩克不具备挑战欧佩克的竞争力,面对高油价增产乏力,加之替代能源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的增加等因素均有利于欧佩克执行高油价政策,世界经济复苏后油价将处于高位。  相似文献   

7.
石油曾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功臣”,又多次被看作全球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它一直是左右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近来国际油市波澜迭起,油价陕速攀升,为1979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个上涨期。  相似文献   

8.
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国际石油定价机制、国际石油市场及石油价格的分析,将国际石油价格的演变分为5个阶段。通过对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各个阶段的历史解读看到,供求关系是石油价格变化的基本决定因素,成本变化构成石油价格的基本方面,美元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当前的石油价格和市场体系存在投机炒作的行为;另外,不确定因素经常引起油价短期波动,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并左右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煤炭产量、供求、价格、进口量、铁路运量、电煤供应等方面回顾了2010年煤炭市场运行情况,认为2011年煤炭生产成本将攀升、产量将会继续增加、价格将会有所上涨、进口量有望继续增加、产能过剩压力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2007年煤炭产能尚未过剩,供需总体平衡.2008年煤炭市场发展趋势是:随国际油价上涨,煤价上涨动力强劲;国内煤炭需求增长增幅回落;资源价值回归助推煤价上行,运力与需求矛盾依然突出;安全整治力度加大,供应总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上升,国内原油价格的波动及其影响因素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从国内原油的供给、需求角度出发,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国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原油价格增长率与国际原油价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国内原油消费量增长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际原油价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原油消费增长率对国内原油价格增长率的长期影响均比短期影响更为显著,同时上期的国内原油价格增长率对当期国内原油价格增长率的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更为显著。国内原油价格波动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原油消费量的增长率影响而呈现长期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同比增长了31.0%。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油气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回暖。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止跌回升,原油产量1.89亿吨,保持基本稳定;常规天然气产量1415亿立方米,同比小幅增长6.4%。油气进口持续攀升,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8%和43.2%,均创历史记录。油气勘查取得十多项重大突破。2018年我国石油企业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不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国际油价波动、主要产油国能源政策走向等均对我国油气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预计2019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主要保持在50~70美元/桶水平。2019年原油产量约1.9亿t,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500亿m3,页岩气产量超过150亿m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17年,矿业市场好转迹象明显,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降幅收窄,采矿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全球重要矿产品价格明显企稳回升。中国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5.9亿t标准煤,增长3.6%;消费总量44.9亿t标准煤,增长2.9%;能源自给率为80.0%。煤炭产量35.2亿t,进口2.7亿t;原油产量1.9亿t,进口4.2亿t,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铁矿石产量12.3亿t,进口10.7亿t;黄金产量426.1t,消费量1 089.0t。全球油气行业走出谷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民间投资信心不足、部分矿产品过于依靠国际市场且进口集中度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向好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矿产品需求将呈缓慢增长态势,矿产品价格将小幅上扬,矿业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好转,这将促进新一轮矿业企业的并购和资产再配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0年2月~2016年8月金融投机及国际原油价格的周数据,运用"双阶段"马尔科夫区制(MS-VAR)转移模型捕捉和刻画金融投机及国际原油价格多阶段性的复杂动态变化过程,对金融投机及国际原油价格研究周期动态过程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转移分析,最终论证了金融投机及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本文研究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金融投机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内在关联性,探索通过矿产金融建设完善和优化国家石油资源的金融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梳理美国致密油的发展历程,并使用统计、对比等方法深入分析致密油发展对美国国内及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开发前景。研究表明,致密油产量的增长将使全球原油市场供给更加宽松,中长期将拉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同时,致密油发展已开始改变美国对外油气地缘政策并可能导致其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展望致密油发展前景,技术进步将持续提升致密油资源的开发效率;如果原油出口禁令仍严格执行,美国致密油日产量将维持在43万t左右,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致密油留有价格空间;如果原油出口禁令解除,美国致密油产量将在2020年翻番,并可能抑制世界其他地区致密油产量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农用地价格内涵、农用地价格研究的必要性及农用地价格构成,着重分析了农用地价格涨落机理:即农用地价格受地租量、贴现率、通货膨胀率和农用地供求等因素影响起伏涨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农用地价格内涵、农用地价格研究的必要性及农用地价格构成,着重分析了农用地价格涨落机理:即农用地价格受地租量、贴现率、通货膨胀率和农用地供求等因素影响起伏涨落。  相似文献   

18.
欧佩克卡特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佩克卡特尔特征直接与石油市场、战略政策制定等密切相关。本文依据历史现状资料,对基于油价体系及生产配额制度的欧佩克卡特尔特征进行了研究。油价体系的逐渐终结,标志着欧佩克实施控制油价的卡特尔能力在弱化甚至消亡。生产配额制度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发挥作用。未来欧佩克强化卡特尔特征的物质基础的客观存在、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完善,都在不断强化欧佩克卡特尔特征,而能源替代等并不能真正撼动欧佩克卡特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