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P_(507)(煤油)/盐酸体系中,测定了三价钐、铕、钆及二价铕的分配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分配比略有增加;在不太低的稀土浓度范围内,分配比随水相起始浓度增大而减小;酸度是影响分配比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logD随pH直线上升。斜率近似为稀土离子的价数。三价稀土离子与二价铕的分离系数达10~4~10~5。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混合稀土氧化物在高温下能生成稀土间的ABO_(3o)型化合物但只有当两个稀土离子半径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例如La能和Ho—Lu,Ce能和Tm—Lu生成稳定的化合物,而Pr和Yb就只能生成亚稳态  相似文献   

3.
以磺胺甲基异口恶唑与对羟基苯甲醛合成一种新西佛碱(H2L),并用此配体制备8个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摩尔电导和溶解性试验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LnL(OH).nH2O(Ln为稀土三价离子,L为去质子形式的西佛碱配体,n=1~2)。两种抗氧化实验都表明稀土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比配体本身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氢还原法制备了含稀土Y的超细(W,Ni,Fe)复合粉末,研究还原温度和稀土Y含量变化时对超细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细W-Ni-Fe粉末中,稀土Y以复合氧化物形式存在.还原温度和稀土Y含量对稀土复合氧化物的组成有很大影响:在600℃以下,稀土Y以复合氧化物Y2W3O12的形式存在;在700℃以上,稀土Y含量为5%时,稀土Y最终以Y2WO6的形式存在;稀土Y>10%以上时,稀土以Y2WO6和Y6W2O15两种低价复合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含P_(507)的支撑液膜分离稀土Nd~(3+)、Sm~(3+)、Y~(3+)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定了稀土离子在平板型支撑液膜体系上的最佳料液pH值和最佳反萃酸度,测定了大部分稀土离子的渗透系数,并以Nd/Sm、Nd/Y两个二组分体系的分离为代表比较了在不同条件下的离子间的分离因子,分析了利用平板型支撑液膜体系分离稀土元素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Y_2O_2S中共掺杂痕量元素Tb~(3 )和Pr~(3 )可使以Y_2O_2S为基质的荧光体中大多数其它三价稀土离子的阴极射线发光(CL)和光致发光(PL)的效率有明显的增强。这种增强的特点是;(1)敏化剂离子Tb~(3 )和Pr~(3 )的浓度极低,最佳浓度大约为几十PPm。而被敏化离子的浓度很高,有的在高达百分之几时还能看到明显的增强。(2)增强的倍数很高。随激发条件的不同或发光离子种类的不同分别可达1~6倍。(3)在Y_2O_2S中可被敏化的离子很  相似文献   

7.
稀土生物无机化学(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稀土离子作为结构探针稀土离子可用于研究Ca~(+2)、Mg~(+2)等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结构探针。因为稀土离子与Ca~(+2)有相似的离子半径,在生物体系中一般能与Ca~(+2)结合在相同的位置上,从而引起稀土离子的光学和磁学参数的变化,通过磁共振或萤光光谱的测量,可深入了解Ca~(+2)的结构情况。关于稀土离子作为结构探针巳发表过评论文章,这里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三价钕的辛酸盐。采用溶液铸膜方法,制得含三价钕的聚合物固态薄膜样品。测得聚合物介质中钕离子的吸收光谱。与无机玻璃中的钕离子吸收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4)I_(9/2)─~(2)P_(1/2)能级相差5nm。讨论结果表明:聚合物介质能保留稀土离子的吸收性质,可用于稀土发光材料的介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稀土离子Sm~(3+)、Dy~(3+)、Ho~(3+),Er~(3+)、Tm~(3+)在具有不同结构的M_2YSbO_6(M=Ba、Ca)中的发光性能。合理地确定了各种谱项及跃迁。发现稀土离子的发光强烈地依赖于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及其掺杂浓度。浓度猝灭是由于稀土激活离子对之间交叉驰豫无辐射跃迁所致。从实验上,确定了某些稀土离子发光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Ca_2YSbO_6对Sm~(3+)、Dy~(3+)、Ho~(3+)、Er~(3+)是一个有效的基质并对激活离子具有敏化作用。发现重稀土激活离子Dy~(3+)黄光发射强度和兰光发射强度之比R随Dy~(3+)浓度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并解释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试验证明:提高硫化物-离子的浓度能急剧降低金的溶解速度,而在硫化物-离子浓度很低(10~(-7)—10~(-6)克离子/升)的条件下,金表面上产生去钝化作用,并使这一过程在480转/分之前仍保持在扩散状态.硫化物-离子和亚铅酸盐离子的去钝化作用机理与所研究的其他化合物相同.曾以两个方案研究了黄药对金的氰化过程的影响:(1)园盘的黄原酸化、洗涤和溶解;(2)在加有黄原酸盐的氰化溶液中溶解园盘.在稀的氰化物溶液中,溶解已预先黄原酸化的园盘时,黄原酸盐膜的有害作用特别明显.然而当提高氰化物浓度后,最高溶解速度比纯的园盘的溶解速度高.黄原酸盐在氰化溶液中的另一个影响是:在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在不分离稀土的条件下用硅钼兰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硅。大量稀土离子的存在有降泜消光值的作用。我们拟用两种办法消除它的干扰:1.参比及校正曲线的各点均加入同量的除硅稀土。2.以试样本身为参比,进行差示比色。对稀土金属试样,采用盐酸溶解,用硝酸氧化还原性离子(如Fe~( 2)、Ti~( 3)等)。对稀土氧化物试样,先用盐酸溶解,再加氢氟酸于60℃水浴上分解30分钟,使硅完全转变为可与钼酸离子反应的形态。生成硅钼黄的酸度选用0.12N。镨、钕离子本身的颜色不影响硅的测定,磷、砷的干扰加入草酸消除。其分析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2015,(4)
对离子相稀土的成矿机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配分特征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并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形成是在内生条件下形成富含易风化的稀土矿物的岩浆岩,在气候温暖湿润、丘陵地貌地区、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以粘土类矿物和石英为主的风化壳,与此同时,易风化的稀土矿物分解,生成的三价稀土离子被粘土类矿物吸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电子探针和X射线分析研究了溶解在钢中的稀土、铈-铁金属间化合物和稀土夹杂物在电解分离过程中的行为。实验结果说明稀土硫化物和稀土氧化物在非水溶液电解分离过程中是完全稳定的。铈-铁金属间化合物和溶解在钢中的稀土以离子状态进入电解液。当电解液中铈离子的浓度大于7.87×10~(-5)mol/l时,溶液中将产生铈的氢氧化物沉淀。在进行稀土夹杂物的定量分离时,应选择适当的过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稀土对Cr(Ⅲ)电镀、镀Cu及Ni-P-SiC复合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在三价铬电镀、镀铜及Ni-P-SiC复合镀中的作用,其结果扩大了三价铬电镀的光亮区范围,提高了Ni-P-S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增加了铜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5.
由摩尔比为3∶1辛酰丙氨酸配体和稀土卤化物作为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三种稀土配合物。将配合物在有机溶液中进行净化处理,再经过加热(110℃)和冷却(25℃)处理后得到结晶态与非晶态性质的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13)C-NMR和水分测定分析结果确定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组成。XRD衍射曲线证实了这些金属配合物具有周期性长程有序/无序结构,并发现了稀土配合物易形成多样化状态物质。使用同步辐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方法对稀土配合物样品进行结构解析,通过数据最小二乘拟合给出样品中稀土原子周围近邻配位氧原子配位数、配位距离和Debye-Waller因子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钇及镧离子—O结合的配位数在一水和配合物中为接近7(6+1),二水和配合物中为接近8(6+2)。全系配合物中铕离子—O结合的配位数全部系内几乎等于8(6+2)。  相似文献   

16.
在353 K的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用恒电位电解法在Cu基片上制备了稀土RE(Dy,Nd,Eu)-铁族TM(Co)合金膜.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熔体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t电极上,Co(Ⅱ)+2e→Co(0)是一步完全的不可逆反应,并测得Co(Ⅱ)在Pt电极上的传递系数a以及扩散系数D0.稀土元素(Dy,Nd,Eu)难以被单独沉积,但能被Co(Ⅱ)诱导共沉积.用EDS分析合金膜的成分及含量.用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样品退火前后的晶相和磁性能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合金膜的表面形貌和磁性与其成分组成及沉积电位紧密相关,且稀土离子的被诱导能力取决于稀土与铁族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两相滴定法研究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九种有机磷化合物对三种稀土三价离子(Pr,Nd,Er)的协同萃取。在20.0℃条件下,测定了各协萃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及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四次稀土推广会议以来,我省许多单位又开展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某些方面应用的新进展。现就轻工方面的应用成果作一简介。一、稀土在鞣革方面的应用过去猪皮采用铬鞣工艺,等级品率低,铬盐用量大,废水中三价铬离子浓度达3—4  相似文献   

19.
稀土对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稀土元素的结构特征出发,在结合我们前期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稀土金属—、稀土金属—液氨—,稀土氯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及它们的结构特点。通过研究稀土对GI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金属离子不但对tRNA分子结构起稳定性作用,且为氨酰化反应所必需。稀土离子可以取代tRNA分子中与结构功能有关的固有的镁离子,较低浓度的稀土离子和镁离子一样参与氨酰化反应,金属离子浓度提高时稀土对氨酰化反应的激活作用不如镁,对于脱镁tRNA分子稀土离子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稀土离子对氨酰化反应的影响可归因于其与ATP及tRNA的强配位作用引起ATP稳定性及tRNA分子构象发生某种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