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高中段大面积矿房底柱回收护顶层留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中段大面积矿房底柱回收时上覆充填体控制要求,建立了进路回采工作面顶板力学状态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模拟软件FLAC3D,计算了不同矿柱和进路宽度留设时矿体的稳定性,论证了采用超前注浆上向进路连续回采采矿法回采底柱的可行性,提出了底柱回采前的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超前注浆造顶、打长锚索加强支护、留设护顶层。在此护顶层控制下,上覆充填体的下沉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底柱得以安全回收。  相似文献   

2.
樊明玉 《中国矿山工程》2007,36(3):17-22,47
利用基于有限元基本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极限分析方法分析护顶层的力学稳定性,确定了进路跨度与护顶矿层厚度的关系,推荐超前注浆造顶上向进路尾砂充填连续采矿法回采方案。  相似文献   

3.
田占  厉洪涛 《现代矿业》2020,36(1):233-234
镇北铁矿二期工程23#矿体-350~-320 m水平原设计采用阶段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现改为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缩短了采准切割时间,并通过采矿方法优化,矿柱采场采用尾砂废石混合胶结充填,矿房采场全部采用废石充填,大幅节约了充填成本,并减少了废石的提升量,进一步节约了废石的提升运输费用。此外,在回采过程中,根据采场围岩结构变化,灵活采用分段回采、留设临时矿柱等措施,确保了采场长进路、高分层回采落矿安全。  相似文献   

4.
鸡冠咀金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矿房采完用分级尾砂高水胶结充填,但矿房充填体质量较差、强度低,不能自立,给间柱和顶底柱回采带来很大难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间柱采用超前上向进路扩帮回采分区充填方案,顶底柱采用两步骤进路充填间隔回采方案,成功解决了不良胶结充填体条件下的矿柱回采难题。  相似文献   

5.
非胶结充填体下阶段矿柱的低贫损连续回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罗中 《采矿技术》2006,6(3):209-212
某金矿早期老采区遗弃破碎阶段水平矿柱,具有破损严重、形状不规则、上下均为干式废石充填体、品位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通过采用上向分层侧伏进路尾砂充填采矿法回采,且在最上层矿体回采前,超前注浆形成人工顶板,不仅达到安全高效,而且实现全部回采,所用回采方法正确,工艺配套合理,技术指标先进,在回采进路断面形状、人工顶板形成工艺上具有创新.  相似文献   

6.
谦比希铜矿深部矿体采用大直径深孔分段空场嗣后废石充填法开采,存在凿岩巷道稳定性差、上盘垮冒严重等问题,导致采场回采效率低、安全性差,制约矿山生产能力,同时上部采用嗣后分级尾砂充填,隔离保安矿柱仅厚21 m。为保证深部嗣后采场的安全回采,选用FLAC3D对保安矿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21 m保安矿柱能有效隔离上下采区,防止上部充填尾砂涌入下部采场,保证采场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采用上向点柱分层充填采矿方法回采,由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顶板及上盘围岩应力集中,引起顶板冒落。为了提高回采作业安全性和回采率,盘区上向分层进路阶梯式回采充填采矿方法由多个采场组成一个盘区,以进路方式由下向上分层回采,每一分层间隔布置Ⅰ、Ⅱ期若干进路,以每条进路为单元分别进行回采和充填,Ⅰ期进路超前Ⅱ期进路形成阶梯式回采,进路充填不需进行采场接顶,一个采场可间隔布置多个作业面进行采矿和充填。为了有效控制Ⅱ期进路回采时Ⅰ期进路充填体垮塌现象,提出了预留梯形矿柱或连续条形矿柱的回采方案,保证了回采作业的安全。应用研究表明,采场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每月6 452t,回采率达到了87.1%,贫化率小于3%,生产能力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充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试验和应用,为凤凰山铜矿现有尾砂分层充填采场改 造,推广使用大直径深孔嗣后一次充填采矿法起到可靠的保证。为水平矿柱回采提供了新的充填接顶 材料,可解决尾砂充填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针对盘龙铅锌矿前期地下开采过程中遗留的空区与矿柱问题,确定采用尾砂胶结充填处理采空区,同时根据矿柱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三种方案的采场生产能力为70~100t/d,采矿损失率为10%~15%,贫化率为7.5%~10.5%。结果表明:矿山采用的充填采矿方案是适用的,且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大庄子金矿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庄子金矿的矿体属于缓倾斜中厚矿体,试验采用矿房矿柱两步回采嗣后充填采空区的方法开采,并取得了成功,该采矿法先回采5m宽的矿柱,对矿柱采场的空区用尾砂胶结充填,然后回采8m宽的矿房,矿房采场的空区用尾砂充填,作者详细地介绍了采场结构和回采工艺及所取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试验成功的采矿法现已在大庄子金矿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灵乡铁矿拟回采采空区内部分点柱对空区上覆岩层和地表设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对其回采过程进行了模拟,揭示了回采过程中点柱的应力变化规律及顶板的应力分布变化,证明了回采工作的可行性。结合回采过程中应力变化,建议采用方案二进行回采是比较安全的,同时建议在2号、5号点柱上布置声发射监测点。  相似文献   

12.
对大型贫矿体的开采,用充填的采矿方法经济上不可行,用传统的空场法或崩落法存在资源整体回收率低、后期地压难控制等问题。对此采用古德生教授提出的“以矿段为回采单元、矿段间不留矿柱”的连续开采方式,并相应地用一定的诱导工程崩落处理顶板以释放地压,在广西大厂铜坑矿92号矿体的工业试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并用经济安全的工程手段成功控制了大的地压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某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倾角平均20°,矿脉厚度0.3~0.8m,采用全面法开采。经过20多年的开采遗留下大量点柱和空区,而且相邻的采空区、以及相邻中段的采空区基本已相互贯通形成空区联合体。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采场应力集中,采空区安全隐患大,同时造成大量矿柱资源浪费。为了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遗留的矿柱进行回收,通过研究采场顶板允许暴露面积、结合开采技术条件、充填工艺研究等,确定的矿柱回收工艺和采场充填工艺,并针对试验采场的回收方案进行采场矿柱回收稳定性数值分析,综合验证了点柱充填回采的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从而为矿山空区治理与点柱安全回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陕西银矿为顶底板不稳固的倾斜中厚矿体,保持回采时间采场顶板的稳定性是该矿进行采矿方法试验成功的关键。试验的超前切顶爆力运矿分段采矿法,采用分段分条、缩小顶板暴露面积、超前切顶、锚杆支护、预留临时矿柱和分段连续矿柱,以及采后放顶处理空区的综合顶板管理方案。经现场试验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场顶板的相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锚索预控顶、连续分条开采、尾砂充填采矿法的采场地压显现规律,以湘西金矿沃西矿区316试验采场的锚杆护顶及锚杆与锚索联合护顶情况为原型,进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可以分析和检验在上述采矿方法和护顶条件下的采场顶板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6.
康家湾矿防水矿柱开采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钦礼  王新民 《金属矿山》1999,(3):22-23,28
通过对防水矿柱安全开采深度的计算和矿区相对隔水层隔水性能的分析,论 刃家湾矿大型不矿柱提前开采的可行性;推荐使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提出了安全回采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三山岛金矿顶底残柱安全高效回采, 采用理论力学与数值模拟对散体下顶底残柱开采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建立了理论力学模型, 应用修正普氏拱理论计算了进路顶部荷载, 采用数学力学解析法对不同规格的进路在开挖过程中的承载层进行了内力分析, 得出了进路开采半宽和承载层厚度之间的拟合函数, 进而得出了不同跨度进路顶板需预留原岩的最小安全厚度。应用ABAQUS软件对不同规格进路的开挖过程进行了塑性变形和顶板应力分析, 得出了进路的合适采高及预留原岩的安全厚度, 以及不同跨度的进路顶板冒落规模, 从而得到采场进路宽和高分别为1.5 m和1.6 m。将理论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三山岛金矿残柱的开采中, 并对采场沿脉巷道进行位移监测, 能确保试验采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留矿采矿法开采破碎、不稳固矿体所带来的矿石贫化损失问题,依据现代连续采矿思想,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无间柱连续推进分段空场崩落采矿法.通过不留间柱连续推进、随时开采随时出矿、利用顶板围岩自然崩落处理采空区等技术,解决了使用传统方法开采此类矿体所带来的问题,矿块生产能力达到150t/a,贫化、损失指标分别从60...  相似文献   

19.
某铅锌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法开采,由于充填系统建设滞后导致近地表开采区域遗留大面积采空区及矿柱。针对采空区及残矿赋存现状,运用中深孔顶板及矿柱联合崩落的方式,崩落近地表采空区顶板隔离层及矿柱。采空区顶板及矿柱崩落后利用井下现有出矿系统集中出矿,出矿结束后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该技术方案有效消除采空区垮塌的安全隐患同时回采矿柱残矿,为同类矿山采空区处理及残矿回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