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空气气氛下对富动24煤进行分析,富动24煤的CO开始析出温度约为265℃,低于265℃时只析出H2O和CO2。结合热平衡计算,认为中速磨煤机磨制富动24煤时只要保证进口热风温度低于265℃,制粉系统可安全运行。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对温州电厂300 MW机组进行磨煤机出口温度提高试验,磨煤机出口温度由75℃升至95℃时,磨煤机进口热风温度升高到261.4℃,磨煤机出口煤粉气流中无CO存在,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二次风温度均有所下降,炉膛燃烧和运行参数变化不大,排烟温度降低7℃左右,锅炉效率提高0.37%,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1.17 g/(kW·h)。  相似文献   

2.
陶志敏 《热力发电》2002,31(5):92-92
洮南市热电厂 75t/h煤粉炉的风扇磨煤机出口温度高 ,通过分析认为降低热风温度是最有效、最合理的解决方法。由于风扇磨煤机干燥剂由高温炉烟和热风混合 ,而在此系统高温炉烟的温度无法控制 ,故可考虑降低热风温度。经计算 ,把风扇磨煤机入口热风管道由原来的二级空气预热器出口改至一级空气预热器出口即可满足要求。改造后 ,在高温炉烟温度仍为 90 0℃的情况下 ,热风温度由 36 0℃降为 130℃ ,风扇磨煤机入口温度由 6 0 0℃降为 4 82℃ ,出口温度亦降至许可范围 ,保证了锅炉的安全运行风扇磨煤机出口温度高的解决$吉林省洮南市热电厂@陶…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典型混煤及印尼煤热重-红外特性、中速磨煤机内温度分布、可燃性气体析出及爆燃问题的基础上,对某1 000 MW机组成功实施了提升磨煤机进、出口气流温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于磨煤机及煤粉管道内的可燃性气体通常不会发生爆燃问题;一次热风在进入磨煤机研磨区域后迅速降低为接近磨煤机出口气流的温度;以热重着火温度与红外CO析出温度的平均值作为磨煤机进口热风的理论控制温度暂时较为妥当;磨煤机的出口气流温度从75℃提升到96℃(三仓优混煤)、65℃提升到76℃(二仓稍低热值印尼煤)、66℃提升到79℃(一仓稍高热值印尼煤)时,排烟温度可以下降约6.3℃;现场试验时的磨煤机出口气流温度虽然都突破了原有规程的限值,但仍过于谨慎,在理论与实践中其出口温度均可以更高。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成都热电厂5号锅炉系波兰生产的 OP-130型固态排渣煤粉炉,设备的主要参数如下:蒸发量:130t/h;饱和蒸汽压力:10.79MPa;过热蒸汽压力:0.81MPa;过热蒸汽温度:510℃;给水温度:215℃;排烟温度:148℃;锅炉效率:87%。锅炉的燃烧系统为正四角热风送粉分散一次风布置燃烧系统,有12台叶轮给粉机供粉,现配有 DTM287/470型、250/390型磨煤机各1台,中间储粉仓制粉系统,乏气以三次风形式送到燃烧器上部进入炉膛。炉尾部受热面布置  相似文献   

5.
邯郸热电厂共装捷制75吨/时中压煤粉炉7台,为E44中速磨煤机,因燃烧贫煤,采用热风送粉中间储仓制系统,并装有一次风机.捷克原设计一次风系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一次风机进口风道和磨煤机入口热风道合用.风道截面0.6米~2,偏小,风速高达26米/秒.而且风道迂回多,路线长,先由予热器出口风箱15米处至7.5米运转层下,再返回到7.5米一次风机入口,一次风机又排风到7.5米以下的热风管,进风管总长35米.因此,风机进口阻力大.  相似文献   

6.
通了热电厂F-35/39-Y/2型锅炉原设计煤种是邯郸烟煤,制粉系统干燥剂为热风+温风.锅炉投入运行以来,实际燃用的是附近地区的霍林河褐煤等,致使制粉系统干燥出力不足,一次风温低,为40~50℃,煤粉水分含量高,达10%~16%,锅炉燃烧不稳,锅炉热效率下降.把制粉系统干燥剂改为抽高温炉烟+热风+温风后,一次风温度提高到110~135℃,煤粉水分降到2.8%~4.1%,锅炉热效率提高了5.04%,显著地改善了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磨煤机内风煤混合的安全性是决定磨煤机出口温度设定值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获得中速磨煤机内部一次风与煤粉的动态换热特性,选取HP863碗式中速磨煤机作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了磨煤机内部整体的温度分布,并得到了风煤换热的关键区域;现场试验则针对这一换热的关键区域布置温度测点,测量稳态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中速磨煤机内部一次风与煤粉的激烈换热过程集中在风煤混合接触后很小的一块区域内,热风温度下降100℃的激烈换热距离约60mm,激烈换热时间仅约0.001s;从一次风与煤粉接触开始,在约240mm的距离内,风煤混合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至接近控制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值。  相似文献   

8.
某660 MW超临界煤粉炉煤种变化后,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出现高负荷制粉出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优化调整试验,从煤位、风温、风量以及钢球配比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双进双出磨煤机针对该煤种的运行策略:较高的进口风温有利于增加磨煤机出力,当磨煤机进口风温低于250℃时,应将出口风温限值由70℃适当提高至75℃;在确保风管通畅情况下,通过减小旁路风风量开度以提高进口风温;煤位偏高时,磨煤机效率较低,建议将差压保持在450 Pa左右;合理搭配钢球的直径与装载量,以稳定磨煤机的出力并降低运行电流。  相似文献   

9.
一、E 型磨煤机的系统和结构特点1.E 型磨煤机的制粉系统和调节大型 E 型中速磨煤机(出力在20吨/时以上)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新型制粉设备,均采用正压直吹系统。制粉用的一次风来自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热风,一般在300℃左右,它和送风机出口的冷风混合,再经一次风机增压送入磨煤机。原煤由原煤仓经落煤斗进入正压式括板给煤机(由无级变速箱驱动),再经落煤管至磨煤机。经过碾磨的煤粉,在磨内分离器进行分离,细度合格的煤粉送到炉膛四角燃烧器,  相似文献   

10.
江西南昌发电厂改进锅炉以适应燃烧劣质煤,获得一定效果。南昌电厂9号炉系武汉锅炉厂生产的WGZ—120/39—5型中压煤粉固态除渣炉,出力120吨/时,两侧墙装有四组直流式烟煤燃烧器,采用钢球磨煤中间储仓干燥剂送粉的制粉系统,设计煤种为萍乡高低质3∶7混合烟煤,其低位发热量为3771大卡/公斤,灰份41.16%,水份8.75%,可燃质挥发份38.7%,配有二台220/330型钢球磨煤机。由于实际使用的煤种变化,目前煤质平均低位发热量已降到3000~3200大卡/公斤,灰份达45%以上。自1971年1月5日投产以来,炉内燃烧很不稳定,经常灭火放炮,离不开油咀助燃,燃烧室呈正压,炉墙和斜炉顶严重漏风,省煤器磨损严重。从1973年起到1975年,电厂对锅炉进行了改造。两台磨煤机换大为250/390型,原干燥剂送粉系统改为热风送粉系统,热风温度由原来的240—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富二电厂2~#炉制粉系统采用六台 S36—50型风扇式磨煤机(系西德 EVT 公司制造),沿锅炉四周幅向布置。磨煤机铭牌出力为36t/h(按原煤水份12%,可磨性系数 K_(XD)=60,煤粉细度 R_(90)=25%),转速 n=500转/分。机组满负荷运行时,五台磨运行,设计通风量 Q_t=90000m~3/h。按设计煤种,磨煤机入口热风流量为20420m~3/h。入口热风流量和出口温度自动调节的任务是:使磨煤机入口进入一定数量的热风,用以干燥煤粉;使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燃烧烟煤锅炉大比例掺烧褐煤时磨煤机出力不足及负荷无法提升等问题,提出采用在进磨煤机前的热一次风风道中增设蒸汽换热器来提高一次风风温的方案,以实现对热一次风的二次再热,使一次风风温提高30K以上,满足大比例掺烧褐煤的目的。结果表明:增加蒸汽换热器后褐煤掺烧比例增加15%左右,磨煤机出口温度保证在70℃以下,一次风风率回归到设计值附近。  相似文献   

13.
我厂“七五”期间煤代油工程安装的一台410t/h煤粉炉系武汉锅炉厂1988年设计制造,WGZ410/110-11型,额定蒸发量410t/h,过热蒸汽压力9.806MPa,过热蒸汽温度540℃,热风温度340℃,排烟温度150℃,锅炉效率90%。锅炉按淮南烟煤设计,采用热风送粉钢球磨煤机中间贮仓式制粉系统,一炉两磨。炉膛断面为10320×9040mm,接近正方形。锅炉燃烧器采用直流煤粉燃烧器,四角布置,选用角置式直流煤粉燃烧器有利于锅炉燃烧稳定,对变换煤种的适应性较好,是我国大型煤粉炉设计广泛采用的布置形式。煤粉炉配置的燃烧器是典型的烟煤型结构。三次风置于燃烧器上方,以下为2-1-2-1-2-1-2间隔布置二次风与一次风。每个角燃烧器均设置两根点火油枪,兼作锅炉低负荷稳燃用。两根油枪分别安置在中上二次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燃煤锅炉节能、安全新技术——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温度分段控制技术。该技术通过设置磨煤机热风旁路,分段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与粉管温度,使得磨煤机出口温度达到70℃,粉管温度达到100~120℃。采用该技术后:磨煤机冷风掺入量减少,锅炉排烟温度降低6~10℃,节能效果良好;可满足磨制高挥发分烟煤时磨煤机内部防自燃、防爆炸和粉管煤粉输送等安全性的要求;低负荷时提高粉管风速,控制磨煤机入口温度。该技术可在采用中速磨煤机和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的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中应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某热电厂3号炉是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B&WB-75/5.3-M型次高压煤粉锅炉,固态排渣,四角切向燃烧。采用钢球磨煤机、热风送粉。过热蒸汽流量75 t/h;过热蒸汽温度450℃;过热蒸汽压力5.30 MPa。近年来,由于燃煤供应紧张,锅炉实际燃煤与设计煤种相差较大,灰分高、挥发分低,造成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较差,仅为55 t/h左右,当供热系统负荷较小时,锅炉经常排汽运行,严重影响锅炉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降低排烟温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伟  安连昌  赵虹  周永刚 《热力发电》2000,(4):45-46,49
导致姚孟电厂2号炉排烟温度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运行时掺入制粉系统和一次风的冷风量偏大,减少了经过空气预热器的热风量。在增加磨煤机再循环风管的同时缩小一次风管径,使进入炉膛的冷风量减少了8.12%。经过计算,预测排烟温度因此可以降低13℃,实际改造排烟温度降低了15.1℃,锅炉效率提高了0.823%。  相似文献   

17.
信息     
江苏电研院完成南京板桥热电有限公司1036 t/h炉制粉系统优化试验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2005年10月,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从德国进口的性能环保测试车完成了南京板桥热电有限公司1 036 t/h炉(3号炉)制粉系统燃烧优化调整试验,最终达到了提高锅炉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同时,并能降低锅炉的N O X排放浓度的目的,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根据3号炉磨煤机运行情况,通过进行制粉系统燃烧优化调整试验,达到了提高磨煤机出力,降低制粉系统电耗的目的;根据3号锅炉实际运行状况,通过进行锅炉变炉膛出口氧量特性试验、变一次风压特…  相似文献   

18.
章良利  沈利  陶军  王准  裘立春 《中国电力》2016,49(8):181-184
电厂在制粉系统实际运行中,需要部分加入冷风以调节磨煤机出口温度,因此合理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对ZGM型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提高后的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估,主要是通过磨煤机出口煤粉管的一氧化碳浓度、磨辊轴承润滑油温度和燃烧器喷口壁温的变化趋势这3个方面进行衡量。基于磨煤机在安全运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磨煤机出口温度提高后对制粉性能和燃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对制粉性能和燃烧都有好处,但应有一定的温度限值,以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王海涛 《热力发电》2013,42(2):58-61,29
在对磨煤机控制系统耦合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原磨煤机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在磨煤机控制系统中增加了解耦环节,并将给煤机转速指令作为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和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前馈信号.优化后的磨煤机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和给煤量基本稳定时,磨煤机出口温度偏差被控制在±1℃内,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随给煤量变化而变化,其偏差控制在士2 t/h内;在机组负荷由200 MW升至230 MW时,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随给煤量变化而变化,其动态偏差控制在士3 t/h内,磨煤机出口温度偏差控制在士1.5℃内.上述结果表明,该磨煤机控制系统调节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蒸汽加热一次风暖风器加热速度慢,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能快速达到制粉系统启动要求的问题,提出了燃油式一次风道加热装置。燃油式一次风道加热装置是在投入微油点火后,利用在一次风道中布置的小油枪加热冷一次风,在短时间内将热风温度提至200℃以上,同时迅速将磨煤机出口温度升至80℃以上,达到制粉系统启动条件,使锅炉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机组冲转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