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贺良震 《染整技术》2010,32(8):20-22
文章讨论了涤纶黑色织物常见的后整理加工,论述了多功能整理的可行性。从柔软性能、吸湿性能、表面深度和抗静电性能四个方面,阐述了不同后整理加工对涤纶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在讨论涤纶黑色织物整理工艺时,必须考虑整理剂的离子性对分散染料热迁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申志恒  霍从刚 《丝绸》1997,(5):12-15
以粗特涤纶顺纡绉织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织物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起绉工艺条件对绉效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5,(12)
将特黑增深剂TF-412和超黑增深剂TF-411应用于黑色涤纶麻纱布染色,分析了增深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加料方式等对增深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工艺为:二浸二轧,增深剂TF-412 30 g/L,TF-411 20 g/L,150~160℃焙烘定形。涤纶麻纱布的增深比可达到75%以上,且对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影响小,整理后织物手感柔软,干爽不发黏,且不易发纰。  相似文献   

4.
以粗特涤纶顺纡绉织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织物的主要技术规格(如纬丝特数,纬密、纬丝捻度等)和起绉工艺条件(如起绉温度、时间等)对绉效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祝艳敏 《印染》1991,17(2):34-35
黑色纯涤纶织物作为服装面料,具有较好的外观,但涤纶织物的乌黑度不高,特别是长丝织物,看上去总是亮闪闪白茫茫的。如黑朱丽纹没有特别黑的,仿毛涤纶华达呢的黑度也远比不上纯毛织物。为提高涤纶织物乌黑度,我们在印染后整理中加一种高分子聚合物,使其乌黑度提高。 1.涤纶黑织物不黑的原因 实践证明,提高涤纶黑织物的乌黑度用加大染料量的办法是不行的。当染料浓度达  相似文献   

6.
张建国  钱琴芳  毕潇平 《印染》2014,(23):32-34
在涤纶仿真丝织物白底特深印花工艺中,采用DICRYLAN SD增色剂,降低织物表面低折射率,在减少染料用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颜色深度。试验发现,40 g/L DICRYLAN SD增深处理,涤纶织物在获得相同的颜色深度的同时,染料用量可减少35%,且对印花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和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特黑增深剂TF-412的应用性能.TF-412是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能够在织物表面成膜,起到增深作用,尤其适用于黑色涤纶及其混纺织物,对纯棉、锦纶织物也有一定的增深作用.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TF-412的应用工艺,当TF-412用量35 g/L,焙烘温度150~160℃时,增深率可达40%~50%.整理后织物偏青光,对干、湿摩擦牢度影响较小,不影响耐皂洗色牢度,手感好,并且具有优异的环境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棉细特涤纶长丝交织物的设计及开发过程.通过分析织物的风格和性能,合理选用原料和经纬纱线密度,合理设计织物的配色、密度及布边配置,优化穿综、穿筘及上机工艺等参数,最终成功开发生产了(C 14.6 tex紧密纱+167 dtex/288F涤纶长丝)/(61 dtex/192F超细涤纶长丝)370/434 144平纹织物,织机效率达到了8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86%.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细旦涤纶织物染深性差的原因,通过后整理助剂进行增深处理,改变涤纶纤维表面特性,降低涤纶折射率是提高其表观深色效果的有效方法.采用E-BONY BLACK增深剂处理超细涤纶染色织物,可降低涤纶对光的反射率,提高染色深度,探讨了E-BONY BLACK增深剂的增深原理,分析了增深剂用量、pH值、培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对增深后织物表面深度K/S值和断裂强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增深整理工艺:增深剂用量为6%,150℃焙烘30 s,溶液为弱酸性,经其整理的黑色涤纶仿真丝织物增深度可达25%.  相似文献   

10.
樊如梅 《染整技术》2005,27(11):37-39
介绍了涤纶纤维的分散染料碱性染色工艺,包括应用于纯涤纶织物,纯涤纶细旦织物,T/C,T/R织物上的不同染色工艺。染色过程中使用MH-96碱剂可提高染色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兆锋 《印染》2004,30(19):31-32
对于大面积、深浓色涤棉混纺织物迷彩花型,牢度要求较高,采用分散/还原同浆两相法印花,严格控制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分析了织物前处理、定形、印花和后整理各工序的加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钱红飞  宋建刚 《印染》1999,25(11):24-25
拔染印花工艺适合于深地色精细花纹品种的加工。由于涤纶纤维的疏水性结构特点,其拔染印花工艺相对其他亲水性纤维要难,本文对此工艺进行较为具体的探讨,并提出一套较成熟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低折射率树脂对细旦涤纶染色织物的增深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蒲宗耀  刘庆 《印染》1997,23(2):14-17,23
各种低折射率的有机硅乳,聚氨酯乳液,丙烯酸乳液,有机氟等树脂单独或相互拼混以及与其他助剂拼混对涤纶染色织物进行后整理,可以提高染色织物的表面深度,同时还赋予织物一些特殊的整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全涤特黑织物的染整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良震 《印染》2006,32(24):24-26
从分散染料结构、染色配方和染色工艺三方面讨论了全涤特黑织物的染整工艺;根据伊斯兰地区市场的要求,分析了影响全涤特黑织物色牢度的基本因素,提出了全涤特黑织物染色和增深处理的整理工艺和配方。试验表明,选用7.2%(owf)100%粉状分散深蓝HGL、2.5%(owf)100%粉状分散橙S-4RL和0.3%(owf)100%粉状分散红玉S-2GFL拼混染色,并进行增深处理,可获得既定色深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自制整理剂P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工艺和抗静电性能,并对其整理织物的色光、色牢度以及服用性能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测量静电峰值电压、半衰期、接触角分析整理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抗弯长度、透气率和断裂强度,分析整理剂对涤纶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测定整理前后织物的K/S值、色差、耐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研究整理剂对染色织物色光和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P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和耐洗性能.无需焙烘工艺,最佳应用工艺为整理剂P 5 g/L,二浸二轧,轧余率70%~75%,70℃烘干.整理织物手感好,透气率、断裂强力略有降低,不影响服用性能.整理剂对染色织物色光和染色牢度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涤棉混纺织物电脑配色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  葛惠燕  范雪荣 《纺织学报》2006,27(4):98-101
为了解决涤棉混纺织物染色中染料会对另一纤维产生沾色,从而造成配色精度下降的问题,采用纯棉和考虑棉沾色的纯涤纶单色基础数据进行了涤棉织物分散/活性二浴法染色的配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拼色和双拼色试样的配色精度较高,预告处方与实际用量相近,修色后色差较小;应用于三拼色试样时配色精度稍低。此外,对影响配色精度的因素作了分析,该配色方法可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配色。  相似文献   

17.
蔡再生  李云峰等 《印染》2001,27(4):13-15
讨论了含硅环氧树脂EPSIB整理涤粘纪念品物的工艺,测试了整理织物的弹性、K/S值和风格,EPSIB对涤粘中长织物弹性提高明显,对其混纺染料染色有较好的增深作用,织物风格也有显著改善,对涤粘中长织物有十分明显的仿毛效果。  相似文献   

18.
涤纶仿真丝防拔染印花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安心 《印染》2004,30(14):21-22
主要介绍了加工锡在涤纶仿真丝织物防拔染印花中的应用,给出了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如染料的选用、色浆调制、温度控制、刮刀压力、拔染糊料的选用等。实践证明,采用加工锡雕印工艺生产的涤纶仿真丝织物花型轮廓清晰、色光纯正。  相似文献   

19.
钱红飞  宋心远 《印染》2007,33(9):5-7
研究了分散染料在涤纶/氨纶双组分织物上的上染规律,并对不同品种的分散染料在两组分上的分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低温阶段,分散染料主要对氨纶组分上染;随着温度的上升,分散染料开始从氨纶组分转移到涤纶组分。分散染料对涤纶/氨纶两组分的分配因分散染料的品种而异,浅色品种对氨纶组分表现出较高的上染率,深色品种则对涤纶表现出较高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20.
张玲香 《印染》2006,32(21):19-20,34
详细介绍并比较了纯涤马丁硬挺防雨漂色布的生产工艺,包括翻缝、烧毛,三种退浆、漂白工艺,定形,浅米色、中深色布的染色流程和处方,以及硬挺防雨整理,并对生产中的工艺操作作了说明。实践证明,经此工艺处理漂布及色布的质量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