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速度谱校正及其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勘探中,地层压力预测主要依靠地震速度谱数据,但地震速度的精度较低。时由于影响速度分析的因素较多,速度谱异常值较多,因此利用地震速度资料做地层压力预测要保证其可靠性,需对速度资料进行校正,本文提出应用中值滤波技术剔除地震速度资料中的异常值,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渤中凹陷西南地区钻遇多段地层超压段,直接影响到钻前地层深度预测及钻井工程安全。首先以基于叠加速度的约束反演获得背景层速度,再以叠后波阻抗反演获得目的层精确的层速度,然后采用Fillippone公式直接由地震速度计算得到地层压力,最后通过等时切片成图,可以有效预测异常地层压力的纵向深度和平面分布范围。根据该方法指导钻探的3井,在对应深度段实测地层压力高于1.4,与预测值基本吻合,有效地确保了钻井安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该法主要是先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地层速度 ,然后预测地层孔隙压力 ,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该方法在塔里木和吐哈油田两个构造上应用 ,预测精度达 90 %以上 ,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该法主要是先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地层速度,然后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该方法在塔里木和吐哈油田两个构造上应用,预测精度达90%以上,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性比率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工作中,井间或无井区目的层岩性比率的预测需借助于地震速度资料来实现,这对碳酸盐岩地层来讲更是如此,通过对速度谱资料进行倾角和地震-声波速度系统差校正,从而得到了可靠的地震原始层序层速度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预测的地震层序层速度模型及高、低速层压实模型,地质模型,等效模型,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对研究层中高速层的岩性比率进行了定量预测,最后在对研究层进行细分层的基础上,根据钻井统计的不同岩类的多少,将地层岩性简化为二元结构进行计算并校正,从而得到对应于高速层的碳酸盐岩的岩性比率,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石炭系地层中,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随钻地震是地震勘探技术和钻井技术的结合。基于随钻地震原理,应用时间序列方法结合某地层已有的随钻地震信号记录和地层相关信息,建立预测待钻地层压力特性的ARMA模型,利用多总体判别分析,对其反映的地层压力特性参数进行判别。应用该模型对某油田随钻地震信号实时计算,得出待钻地层为中压层,与实际结果相吻合。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钻头前方地层压力特性,从而提高了钻井的目的性、安全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顺北地区超深钻井作业中常面临漏失、溢流、卡钻、垮塌、掉块及局部钻遇异常高压等复杂工程 问题 ,为保证钻井作业的安全性 ,以其中4 号断裂带为例进行钻前地层压力预测研究 黄 针对声波曲 线和密度曲线进行曲线校正和重构 ,对于碎屑岩地层和碳酸盐岩地层分别采用 Eaton 法和有效应力 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 黄 首先 ,利用泥浆密度和录井信息确定地层压力预测参数 ,并加以优化;然后 , 结合三维地震反演密度和速度数据体预测三维地层压力 ,进而获得整个顺北地区地层压力系数的空 间分布状况 黄 应用该方法对顺北4 号断裂带多口井的地层压力作了实例预测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震勘探变速成图过程中,地震波层速度参数是通过叠加速度得到的.当地层的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地震反射的时距曲线已经严重违反双曲线规律,叠加速度和层速度之间没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可寻,利用叠加速度转换层速度的误差在所难免.合成声波测井速度是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反演而来,其精度较高,能准确地反应地层声波速度的横向变化规律.从波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建立声波速度和地震速度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合成声波测井速度求取地震波速度的方法,并用于地震勘探变速成图,从而使构造图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地层压力的预测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利用地震速度谱资料预测地层压力 ,可以有效地指导钻井和其它油气地质研究工作。文章从分析压力预测方法入手 ,认为地震精度、流体性质、断裂、岩性等因素可能导致压力预测结果存在误差。  相似文献   

10.
地层压力的预测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利用地震速度谱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可以有效地指导钻井和其它油气地质研究工作。文章从分析压力预测方法人手,认为地震精度、流体性质、断裂、岩性等因素可能导致压力预测结果存在误差。  相似文献   

11.
盖层的排替压力决定了盖层的封闭性质。在钻井较少的地区,可以利用地震资料研究盖层的排替压力。先利用地震资料通过迪克斯(DIX)公式计算出层速度,然后转化为声波速度与排替压力的相互关系,再将校正后的地震速度取代声波速度即可计算出排替压力值,为江汉油区白垩系勘探新油气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灌浆规范中的灌浆压力是作用在灌浆岩体上的孔内灌浆压力。由于工艺的约束,现行灌浆监控过程常用孔口压力表示孔内灌浆压力,造成了灌浆压力的测量误差。针对非循环灌浆工艺,通过建立流体管道流动模型开展数值计算,采用多因素多水平正交法探究灌浆压力误差受浆液配比、浆液流速、灌浆孔深的相对影响,并采用统计法来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灌浆压力较小时,灌浆压力误差普遍较大;若此时灌浆孔深且流速较大时,灌浆压力的测量误差则会超过灌浆压力仪表0.5%的精度要求,须进行误差补偿。其次,极差分析结果表明灌浆孔深是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灌浆流速是第二个主要因素。而综合所有试验结果,浆液流速和灌浆孔深接近时,浆液配比越小,绝对偏差越大。结合上述正交试验和数值模型获取了不同工况下孔内灌浆压力值。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G区块位于伊陕斜坡南部,构造平缓,断裂不发育。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马家沟组储层品质是影响其成藏的主要因素,古岩溶斜坡带储层品质较好,为其成藏有利区。为了展现马家沟组顶部构造特征,寻找储层有利区,根据G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品质分析、测井特征分析,使用频次直方图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一致性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各井进行精细标定,并完成该区的地震解释;利用测井速度曲线,构建G区块速度场,绘制马家沟组顶部深度域构造图,并最终给出储层有利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油田注水过程中油藏物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注水过程中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引起储层温度、压力的变化.它们的变化都会对纵波速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并会在时移地震剖面上有所反映.利用Biot-Gassman方程,并结合各种经验公式,获取流体体积模量、岩石弹性模量,分析讨论了砂岩地层纵波速度随温度、压力、含水饱和度单独变化和共同作用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渤海油田砂岩地层纵波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该地区时移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时移地震监测油藏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NMO技术是在假设地层各向同性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真实的地层却是各向异性的,如果用常规的NMO技术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势必会影响数据的成像质量。近些年来随着海上地震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缆长度不断增加,使得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更加突出。本文对不同海域大偏移距地震数据进行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的应用,从对比该技术与常规NMO技术得出的道集和叠加剖面上看,该技术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从而论证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层各向异性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因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及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壳程压力损失较大,容易结垢。因此,通过对弓形折流板结构进行改进以改善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流动传热状况,减小其能耗损失具有十分重大的工程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缺口高度为0.2 D的折流板进行开孔优化研究,对不同壳程进口流速下的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折流板开孔换热器的壳程流场及温度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壳程进口流速相等的条件下,折流板开孔的换热器比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好;壳程进口速度较低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宾汉流体湍流流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宾汉流体本构方程,建立了适用于求解宾汉流体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采用压力加权校正算法,实现了宾汉流体速度场与压力场的关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圆管内宾汉流体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取得了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结果;同时,对直圆管内宾汉流体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对湍流流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固井安全下套管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井作业下套管过程中,控制井底压力平衡是安全下套管的关键。套管在下入过程中会产生激动压力,在上提过程中会产生抽汲压力。在套管下入过程中如果激动压力和井内液柱压力之和大于地层破裂压力就可能发生井漏事故;在上提套管过程中如果抽汲压力和井内液柱压力之和小于地层压力可能发生溢流、井喷等事故。建立安全下套管的速度计算模型,以DXHW某井为实例计算出安全下套管速度应≤1.8m/s,上提套管速度应≤0.5m/s,为现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