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产中性纤维素酶菌株的诱变选育和筛选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种根据水解透明圈与茵落直径之比(D/d)以初步判断菌株产酶活力大小的方法,发现菌株的液体发酵酶活的对数(IgE)和茵落透明圈直径与茵落直径之比(D/d)基本上呈线性关系,采用紫外线和γ射线对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茵木霉ZC(39U/mL)进行了反复诱变和大量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中性纤维素高产突变菌株BE40-39(99U/mL),并对出发株ZC和突变株BE40-39的性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徐州沛县河口镇秦庄村牛蒡种植基地取得的土壤样本中,筛选出产菊粉酶的菌株,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40株产菊粉酶的各类菌株进行酶活的测定.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及摇瓶复筛,获得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霉菌3株,为C122803、D081506和D081513.这三株菌株的酶活分别达到1.411u/mL、1.895u/mL、1.792u/mL,且其I/S值各达到1.1821、1.6806、1.3483.其中D081506的I/S值最大.对这三株菌株进行初步的微生物分类鉴定,符合黑曲霉的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黑曲霉.  相似文献   

3.
啤酒酿造用复合酶的研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一系列枯草芽孢杆菌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出发,经筛选和诱变选育,得到一株淀粉液化芽孢杆菌突变株,该菌株经三角瓶摇瓶和20L发醇后,在3000L标准通风罐上进行试验,菌株发酵周期短,发酵液中β-葡聚糖酶约为120u/ml,α-淀粉酶约150u/ml,蛋白酶约1800u/ml,发酵液经压滤浓缩后制得液体酶制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几种热带高蛋白发酵食品中分离蛋白酶高产菌株,在所分离的20株菌株中,有三株在蔗糖废蜜培养基试管培养中即超过5单位/mL(即微克单位的1000单位/mL),比1990年Margarita分离到的枯草杆菌BIOTECH113的1.3单位/mL和1993年Moon分离到的坚强芽胞杆菌NRS的1.2单位/mL高三倍多.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属第一群的B亚群.其中一株用蔗糖废蜜培养基在3L搅拌通气发酵罐中发酵于7h内产生1.4单位/mL的蛋白酶活性.通过补充大豆饼粉和蔗糖废蜜,培养到35h细胞数量和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1010/mL和76单位/mL(即我国微克单位的13770单位/mL).比我国生产用菌株枯草芽胞杆菌AS1.398和地衣芽胞杆菌2709的高近一倍.蛋白酶生产的活力随通气和搅拌速度的减小而减小,随通气和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产蛋白酶的最佳作用pH为8.5.且在此pH8.5的条件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从近海土壤中分离1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对产酶菌株经碳源、氮源、金属元素、培养温度、pH和接种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组分和条件为:20g/L葡萄糖,10g/L胰蛋白胨,3g/LK2HPO4,3g/LNaH2PO4,2g/L氯化铁,pH6.5,培养温度32℃,接种量为2%(v/v)。优化后纤维素酶系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最高,为72.37U/mL,其次是β-糖苷酶和微晶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6.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产黄纤维单胞菌CL1和芽孢杆菌xx-01为出发株,经诱变处理后,在含葡萄糖的产酶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能形成较大透明圈的抗分解代谢物阻遏突变株.其中CL1的突变株CMC酶活可提高2.1倍(60.1U/ml),微晶纤维素酶可提高3~4倍(39.5U/ml),芽孢杆菌xx-01的CMC酶活可提高5.0倍(780U/ml),并对CL1的组成型突变株分解天然纤维素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培养基透明圈法从7种芽孢杆菌中筛选到酶活最高的三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37、高龙枯草芽孢杆菌w-031 3.83、地衣芽孢杆菌3.83)。用测定发酵液酶活的方法进行菌株的复筛,酶活最高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该菌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优产酶条件为:最佳碳源是魔芋粉,含量为4%,最佳有机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无机氮源为硝酸钠,最佳产酶时间为36 h。  相似文献   

8.
蕈状芽孢杆菌SH-1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芽孢杆菌SH-1,该菌株能够产生抑制多种细菌的活性物质,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蕈状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蕈状芽孢杆菌SH-1菌株所产生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该菌株所产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最终确定蕈状芽孢杆菌SH-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6℃,pH8,转速180r/min,接菌量体积分数4%,发酵时间24h.  相似文献   

9.
从富含淀粉的土样中,初筛出22株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菌株,然后用透明圈法筛选出3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最后绘制酶活力曲线,得到一株酶活力为0.64U/mL的菌株N1.通过菌落形态、显微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N1为肠杆菌科的产酸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变色圈法、排油圈法从土壤和污泥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WB,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糖10g/L,麸皮25g/L,酵母粉0.9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7.2,250mL摇瓶装液量为50mL,发酵时间为72h的条件下,菌株WB的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3.6g/L.  相似文献   

11.
蜂胶具有显著的抑菌性,常被做成药品或保健品.为了解中国蜂胶的抑菌性,本实验以采自中国23个省的29种蜂胶(根据采集地气候区域分为5类)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获得蜂胶醇提物(EEP),并测定了EEP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毛霉、青霉、曲霉、根霉的抑菌圈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比较不同气候区域蜂胶的抑菌性差异.结果表明,EEP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性,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88mm±1.47 mm、8.75 mm±1.56 mm和10.01 mm±0.65 mm,EEP对真菌的抑菌性最强,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最弱为革兰氏阴性菌;9个菌种中,EEP对变形杆菌的抑菌性最差,对根霉的抑菌性最好;不同气候区域蜂胶的EEP抑菌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CPP生产副产物——CNPP酶膜耦合法制备ACE抑制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解与膜分离耦合的方法,以酶膜耦合法生产酪蛋白非磷酸肽(CPP)得到的副产物——酪蛋白非磷酸肽(CNPP)为原料制备高活性ACE抑制肽.用Protease N、胰蛋白酶、Fla-vourzyme、AS1398、酸性蛋白酶等几种蛋白酶对经过酶膜耦合制备的酪蛋白非磷酸肽进行二次酶解,同时与1 K膜分离耦合,然后对二次酶膜耦合所得产物的ACE抑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rotease N比其他几种蛋白酶更适合用于酪蛋白非磷酸肽制备高活性的ACE抑制肽,其产物的蛋白质量浓度为1 g/L时的ACE抑制率达到55.60%.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胞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受胞苷三磷酸反馈抑制调节的问题,通过对其碱基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分析,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大肠杆菌的ATCase突变酶,得到三个突变体:M1(H20L)、M2(K60E)、M3(K94E),并在E.coli DH5α中对融合蛋白进行了表达.酶活测定表明,M1、M2、M3的ATCase酶相对活性都比野生型M0的高,分别为野生型M0的1.10、1.22和1.37倍,且比活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含野生型pyrBl基因的M0相比,含突变型基因的M1、M2和M3均对15mmol/L的CTP具有强的抗反馈抑制作用,且M1、M2和M3的抗CTP反馈抑制作用分别是M0的5.4、6.0和8.5倍.最后将各突变质粒转入到E.coli Cytl0(Acdd)中进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与未含突变基因菌株相比,各含突变基因菌株的胞苷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ATCase定点突变使胞苷的合成积累途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以泥鳅肉水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率、水解度(DH)以及水解产物的肽含量为指标,从碱性蛋白酶、碱性内切酶(Alcalase)、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5种酶中筛选出碱性内切酶作为酶解泥鳅蛋白制备降血压肽的最适水解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对该酶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水解条件为:时间60min,pH 8.1,温度45℃,酶底物比(E/S)1 900U/g,固液比1∶15。在该条件下水解,得到酶解物的ACE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为0.22mg/mL。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以中药材牡丹皮为原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酚,将牡丹酚纯化精制后在70℃的乙醇介质中与乙醇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牡丹酚缩乙醇胺,其产率高达80.5%。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以及元素分析等来表征其结构,并用单晶X-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体学参数:a=0.637 9(9)nm,b=0.628 9(9)nm,c=2.663(4)nm,α=90.0°,β=90.188°,γ=90°,V=1.068(3)nm3,Dc=1.310 g/cm3,F(000)=450,Z=4,R1=0.044,wR2=0.128 2,R(int)=0.020 5。对牡丹酚和牡丹酚缩乙醇胺选用6种细菌和1种酵母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牡丹酚和牡丹酚缩乙醇胺对测试菌株均有抑制和灭活作用,牡丹酚缩乙醇胺对伤寒沙门菌50127株和枯草芽胞杆菌CMCC63501株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pprI是近来在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中发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DNA修复开关基因.本实验利用穿梭质粒pRADZ3将其转入枯草芽孢杆菌(B-1)中稳定表达,并与转化了空白质粒的菌株(B-2)对照,观察了改造后的两种菌株在H2O2氧化压力和紫外线辐照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B-1菌株存活率明显高于B-2菌株.证明奇球菌pprI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稳定表达能够增强细胞抗氧化与抗紫外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