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长治市主城区2011年—2015年实施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城市快速路和城市道路为样本,调查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增加应力吸收层和柔性基层ATB的复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情况,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的破坏形式。论文通过对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即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研究,论述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灌缝、超薄抗滑表层和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处治方式。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随着施工工艺和处治方式的改进,使用寿命会更长。  相似文献   

3.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承载能力强、车辙深度小、水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但是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交通量及轴载日益增加,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面层间剪切滑移病害十分常见。发生滑移剪切破坏后,将严重影响公路的服务质量。本文对现有的关于基面层间界面的相关处治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将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界面稳定性加强技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调查研究,得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起病害类型,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力学分析模型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抗压性好、韧性强的优点,是我国公路施工工程常用的施工方式。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的是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铺筑的能结成板体,其自身的性能具有一定的缺陷,加之受到了自然因素、车辆荷载以及有关因素的影响,使得路面经一定周期使用后出现了裂缝问题。本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裂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其抗裂技术类型、技术试验运用以及综合抗裂措施,对于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综合抗裂技术以及此类型公路施工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快凝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特种添加剂研制出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混凝土修复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30 min左右凝结硬化,4~5 h左右抗折强度达1.0 MPa以上、抗压强度达10 MPa以上;该材料与老的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粘结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微膨胀性能;该材料在试验路修复施工中可满足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快速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增强封层的纤维与乳化沥青喷洒同步施工、碾压方法和封层养生等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成套施工工艺。同时对环保提出必要要求,规范了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增强封层施工,增强了沥青路面分散集中应力、抗裂及抗破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低温抗裂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低温抗裂性评价方法。结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本特点,对低温开裂的常用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达到了提高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静 《四川建材》2019,(4):190-19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现阶段我国公路最为主要的形式之一,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能。但是经过了几年的使用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路面发生裂缝等问题,虽然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避免沥青路面裂缝等问题。这就需要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确保路面的完整性。本文主要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连续施工抗裂技术等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修建高速公路,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到2014年年底,全国已建成通车里程达11.19万公里,其中85%以上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中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伴随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修筑,《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也不断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上海G1501高速公路(同三段)路面结构损坏情况,阐述了采用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等对沥青路面结构维修方案的实例。同时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用于重交通道路路面结构维修的技术适用性、经济性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层模量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它是是路面设计的重要力学参数之一。本文系统分析基层模量变化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路表弯沉、基层层底拉应力、底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并阐述了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层模量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提高基层模量值将显著减小路表弯沉值底基层层底拉应力,而基层本身的层底拉应力值将增大,需要在路面设计中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利用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路面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公式和BISAR3.0设计分析软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是增加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疲劳寿命,减小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层底的拉应力。这可通过增加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和土基模量等措施获得,而其中增加底基层厚度和土基模量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胡海军 《山西建筑》2007,33(17):300-301
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非荷载裂缝的病害,通过对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横向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对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和加强施工控制措施,以减少面层非荷载反射裂缝的数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非荷载裂缝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加、车速提高、交通渠化、轴载增加以及普遍的车辆超载现象,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所用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研究表明,聚酯纤维的加入可提高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沥青砼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聚酯纤维对沥青砼路用性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李志远  吕子丰  唐吉利 《山西建筑》2009,35(29):252-254
通过拟定典型结构,并假设层间连续,采用BISAR3.0计算分析了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受力状态,提出半柔性材料比半刚性材料更适合于作为超载严重路段沥青路面的基层。  相似文献   

17.
旧水泥路面加铺补强过渡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补强设计的原则和分类,详细阐述了采用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补强的过渡方式,并提出了控制反射裂缝的有效措施,从而避免通车后出现病害.  相似文献   

18.
指出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几种常见病害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已经成为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病害,从车辙的形成入手,分析了半刚性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洪毅  李刚 《山西建筑》2008,34(14):302-303
主要分析了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重载条件下适应性的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优化组合更适应重载,以有效发挥强基薄面的应用特点,从而使沥青路面能更好的适应重载。  相似文献   

20.
梁亮  曹东伟  孔永健 《山西建筑》2007,33(34):19-20
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铺设ATPB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并利用Paris公式预估了这两种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ATPB可有效抑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