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新疆煤层气资源丰富,加强煤层气主控因素和优选有利的勘探目标是新疆煤层气获得突破的关键因素。作者针对新疆低煤阶煤层气的特点,探讨了新疆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的关键因素及新疆低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为综合选区阶段,应用一票否决制进行有利区选择,第二步为有利区预测阶段,根据有利区预测标准,应用预测公式进行分级,评价煤层气勘探目标区,为新疆煤层气产业大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疆阜康矿区大倾角煤层赋存特点决定了煤储层煤层气有明显的深度分带性,参数随埋深形成明显分区;使阜康矿区煤储层条件成为全国煤层气主产区(平缓倾角如沁水、保德外不同的类型),在勘探开发中对此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新疆煤层气开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煤层气勘探开发应坚持采用煤田勘探方法的思路,提出对大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方法与平缓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方法应有不同,平缓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一般网格法布孔,大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则采用剖面线法布孔,应当根据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烧变岩、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灵活布设孔位,保证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性,实现新疆煤层气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煤系天然气开发促进中国煤层气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分析了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1 200 m以深煤层蕴藏十分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且多与致密砂岩气叠合共生,展现了煤系天然气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根据煤层气及煤系砂岩气开发特点,对煤层气及煤系砂岩气划分为自生自储型、内生外储型2类气藏模式,提出将煤系的煤层与砂岩互层段,统一作为目的层进行综合评价,在垂向上拓展勘探开发空间,显著增加资源丰度,同时煤层与砂岩立体压裂改造也比单一煤层压裂更能提高储层改造效果,并提出煤系天然气综合勘探开发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煤炭学报》2021,46(8)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开展近30个煤层气勘查项目,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建成白杨河、四工河、乌鲁木齐河东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正在着力推进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多个区块呈现出煤层气单井高产势头,针对多、厚、大倾角煤层顺煤层钻井、储层改造、优化排采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带动了新疆煤层气产业起步发展。系统总结准噶尔盆地煤层气成藏特殊地质条件,科学分析前期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全面梳理煤层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地质难题,以期为新疆地区乃至中国中低煤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盆地周缘构造隆升、水力逸散、煤层气风氧化带深延是制约煤层气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潜力的不可忽略的地质因素,盆地腹地包括煤层气在内的深部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开展煤系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拓展煤系气勘探开发领域势在必行。盆地边缘多个区块煤层气富含CO_2且呈现随煤层埋深增大CO_2体积分数增高的异常现象,拟以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耦合作用为主线,气体差异构成与禀赋为线索,鉴别多源多阶气体来源、混合度及成藏贡献,揭示CO_2异常富集成因,探索流体场主导作用下的煤层气多源多阶多因素耦合成藏机制。盆地西山窑组与八道湾组2套煤系地层厚度巨大,受聚煤环境控制,多层叠置统一、多层叠置独立、多层叠置混合含煤层气系统空间分布有别,基于沉积、构造、水文耦合作用归纳出煤层气富集成藏基本模式,有效厘定流体压力系统,合理选层选段、组合开发,优势成藏地质配置及其区域、局域、层域变化规律有待深入研究。盆地周缘煤储层倾角大多超过35°,急倾斜煤储层在较小空间随深度发生快速变化,储层流体运动方式、储层应力状态等影响制约压降传播和煤层气产出过程,开发过程储层力学性质与物性变化、流体相态与饱和关系转化、气/水产出机制与生产规律需要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5.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地质条件好,具备煤层气勘探评价和开发的资源基础.本文在总结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勘探阶段煤层气试采井组的地质选区和井位标定技术,通过应用实例说明,在评价阶段利用煤炭勘查和煤层气勘探资料标定试采井组可行,并且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州省实际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现状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CNKI)的煤层气文献系统检索,系统分析了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历史进程与发展,将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划分为早期理论探索、资源评价与勘探开发试采、风险勘探与开发试验、工程模式探索等4个发展阶段;梳理了贵州省煤层气工程进展,总结了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分析了煤层气研究的阶段演进与研究地域分布。最后,探讨了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中面临的地质与技术问题,从地质、技术和政策3个方面提出了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煤层气成因有待深入研究,弄清楚其成因类型能够有效指导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基于区域地质条件、煤层气样品组分、稳定同位素等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浅部的彬县、焦坪、黄陵地区煤层气δ13 CCH4一般介于-81‰~-57‰,煤层气干燥系数一般大于100,δDCH4一般介于-236‰~-234‰,煤层气为晚期生物成因,同时,地层水矿化度低,煤岩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具备生物气生成的地质条件;深部合水-宁县地区煤层气δ13 CCH4一般介于-49‰~-35‰,煤层气干燥系数一般小于100,是典型的热成因气,地层水矿化度高,呈酸性,不利于生物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临兴地区非常规天然气合探共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三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具有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良好的配置关系。提出了该地区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可遵循以下原则: 东部浅层进行太原组煤层气、页岩气以及山西组煤层气的合探共采,西部深层集中进行山西组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以及太原组致密砂岩气的合探共采。  相似文献   

9.
尽管沁水盆地已进入煤层气规模开发利用阶段,成为我国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之一,但其储量产量增速放缓,距离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本文梳理总结勘探进展,开展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量4.00万亿m3,可采资源量1.53万亿m3,资源潜力巨大。盆地北部太原组15#煤层和南部山西组3#煤层是当前及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盆地南部夏店-沁南区块是未来储量增长的重要潜力区。面对地质、技术、效益、管理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和挑战,要坚定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沁水盆地煤层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层气储层由于成煤年代早、板块构造挤压等因素,导致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但因深成热变质、区域动力变质及岩浆接触热变质作用相互叠加,使煤层含气量偏高。通过勘探开发实践,我国已建立适合中高煤阶煤层气的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系列,重点包括三维地震物探技术、直井+定向井丛式钻井技术、大规模水力加砂压裂技术、智能化排采控制技术、低成本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等,但煤层气开发仍存在产能到位率低、气井产量低、稳产能力差、产业规模发展慢等问题,核心原因仍为地质条件差、勘探开发技术仍不成熟,基于大数据动态数据库分析评价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有望为煤层气科学勘探开发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总资源量占全世界的13%,近年来我国的煤层气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美国等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较好的国家相比却相差很远。简要总结了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并从煤层气的利用率、煤层气的赋存地质条件及其勘探开发工艺和国家政策4个方面与国外进行对比,指出以上4个方面是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文斌 《陕西煤炭》2011,30(6):43-45
新疆拥有的低阶煤占全国总资源量的21.86%,但煤层气开发利用才刚刚起步。对新疆煤层气储层的研究,有利于本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本次实验选用了煤层气含量较高的准格尔盆地南缘吉木萨尔和阜康的长焰煤,通过对地质资料和相关煤样工业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和压汞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本区储层条件良好适合进一步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标准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资源勘探前景评价是进行勘探布置、确定勘探目标的重要依据。本文在简要讨论评价参数的基础之上,根据对山西南部石炭二叠系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全面研究;对区内不同选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进行排序,认为潘庄井田、武乡一阳城褶皱、带中北段为最有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地区;美庄井田、武乡一阳城褶皱带南段、临汾盆地、沁源东和安泽地区为较有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地区。最后对有利地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鹤岗煤田早白垩纪煤系煤层气勘探已有11年的历史,但进展缓慢。本文对鹤岗煤田煤层气地质条件、煤储层特征、煤层气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估算出煤层气资源量,评价其煤层气资源潜力,选择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指出煤层气勘探方向。尽管该区气含量相对较低,但煤层层数多、厚度大、煤层气资源量丰富,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煤层气勘探应在目前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同时建议向煤矿生产区延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的调研,总结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和特点。煤层气勘探从华北地区扩展到西北、西南地区,从高阶煤拓展到低阶煤,煤层气产量稳中有升,主要煤层气田初具规模,支撑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阐述了当前煤层气主要技术发展趋势,勘探技术手段不断深化,活性水压裂技术工艺进一步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储层特点,新的增产改造技术不断探索形成,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和排采管理得到高度重视,煤层气开发中地质研究须进一步满足产业要求。最后提出了煤层气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煤层气在成煤和煤化作用地质条件与美国有差异,勘探开发有一定特殊性。目前我国基本具备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条件,类比美国煤层气储量、产量增长模式,预测我国煤层气的发展也将经过探索、起步和快速三个阶段。预测2010、2020与2030年煤层气产量将分别达到100×108m3、300×108m3和470×108m3,煤层气将有效地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成为常规能源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近几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当前勘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应深入开展煤层气资源的地质评价与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煤层气的商业开发和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中国煤层气地质背景的特殊性,指出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地震勘探技术同时也对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讨论了目前煤层气地震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煤层气勘探地震与煤层气开发地震的概念。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在煤层气勘探评价与开发的不同阶段的地震勘探思路及技术手段。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42个主要含气盆地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1012m3,埋深1500m以浅煤层气可采资源量10.9×1012m3,地质资源量大于1×1012m3的含气盆地(群)有鄂尔多斯、沁水等9个盆地(群).文章通过对中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和资源潜力的深入剖析,预测了中国煤层气储量和产量未来的增长趋势,我国煤层气产业将在201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10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4000×108m3,瓦斯(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108m3.2020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12000×108m3,产量超过300×108m3.并指出了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带.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建议,即重视和加强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大基础性地质工作投入、加强科技攻关、优先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加强煤层气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0.
安阳—鹤壁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宪 《中州煤炭》2010,(6):45-46,88
煤层气赋集与储层特征密切相关,并受地质条件制约。以煤炭勘探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安阳—鹤壁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及影响煤层气赋集的地质因素,并对该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