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3,(35)
目的: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围术期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06例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民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U组(维吾尔族患者组,n=54)与H组(汉族患者组,n=52)。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与既往病史,术后随访至患者出院,记录在院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在院时间。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与汉族患者相比,在手术年龄、职业类型、女性患者生育年龄及子女个数、糖尿病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汉族患者CABG术后需要使用IABP的几率大于维吾尔族患者,其他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维吾尔族与汉族CABG术患者在围术期临床资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手术预后方面大致相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相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2):16-18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6575岁冠心病行OPCABG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 L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气管插管后手术前、术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前,分别做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 PC)和总蛋白(TP)量。取Sat PC/TPL和Sat 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Sat PC/TPL和Sat PC/TP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拔管前基本恢复。治疗组术前、术后Sat PC/TPL和Sat P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老年OPCABG患者PS的合成和分泌,防止PS下降,从而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9):108-111
目的: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30 min/d、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1年复发率高(P<0.05);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 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OR=3.575,95%CI=1.446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4.45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经逐渐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具危险性的疾病之一,关于冠心病的预防与诊断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类型,而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指标。对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测定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及准确诊断,尤其是非典型冠心病的及早诊断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1):132-133
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脑、肺、肾及出血等并发症仍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因此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OPCAB的完全再血管化率及桥血管通畅率却受到人们质疑。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文献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77-78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本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2.537,P=0.023)、住院时间(OR=5.208,P=0.003)、抗生素使用(OR=2.234,P=0.028)、术中出血量(OR=1.005,P=0.000)、合并高血压(OR=2.013,P=0.015)、感染并发部位(OR=2.711,P=0.013)是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医生在手术时良好地控制各项并发症诱发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4-5期非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201例CKD4-5期非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CKD4期125例,CKD5期76例.对CKD4-5期非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例患者中,死亡69例(34.3%),其中CKD4期31例,CKD5期38例.主要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21例(30.4%),脑血管疾病18例(26.1%),感染16例(23.2%),其他14例(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206,P=0.029)、高C反应蛋白(CRP,OR=3.624,P=0.017)、高血尿酸(OR=2.158,P=0.018)、低白蛋白(OR=0.509,P=0.032)及高血磷(OR=1.479,P=0.021)均为CKD4-5期非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CKD4-5期非透析患者病死率较高,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死因,低eGFR、高CRP、高血尿酸、低白蛋白水平及高磷血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住宅火灾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不断增加,住宅火灾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用火不慎 根据我国火灾起数统计资料分析,住宅火灾起数最多的是用火不慎引起的。我国消防教育及宣传起步晚,底子薄,投入少,加之教育宣传面广、难度大等客观条件限制,全民的消防意识相对淡薄。城乡居民未能掌握正确的防火知识和灭火技能,缺乏对灾害的自防自救能力,缺乏消防法制观念。这一系列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人为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常年居高不下。人为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厨房用火不慎 …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4):78-81
目的:探讨影响流动人口代谢指标异常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方法:依据2012年安庆市宜秀区流动人口慢病调查的302份监测数据,分析吸烟、运动不足、过量饮酒、超重、中心性肥胖与空腹血糖和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流动人口吸烟率、运动不足率、过量饮酒率、超重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36.9%、82.1%、26.3%、53.1%、38.0%,均明显高于女性的0、70.7%、0.8%、30.9%、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空腹血糖异常者的过量饮酒率、中心性肥胖率、超重率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异常者的吸烟率、超重率、中心性肥胖率均明显高于高密度脂蛋白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男性流动人口是各种慢性病的重点预防对象。过量饮酒、中心性肥胖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对流动人口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二级预防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的52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0.05);年龄≥45岁者复发高于〈45岁者(P〈0.05);嗜烟≥10年者复发高于嗜烟〈10年者(P〈0.01);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与未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患者(P〈0.01);服抗血小板聚集药≥2年的患者复发率低于服抗血小板聚集药〈2年的患者(P〈0.01)。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的主要是首次发病年龄、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者;年龄≥45岁、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可减少复发率,服药时间≥2年效果更好;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服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5):16-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某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掌握正确呼吸功能训练方法率及依从性、术后并发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数、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掌握正确的深呼吸训练方法、正确的咳嗽排痰法及依从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提高了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质量,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7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年龄、LDL-C、CHOL、糖尿病病程、超敏CRP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危险因素,SBP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2h血糖是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呈等级正相关,SBP高者易发生颈动脉硬化,餐后2h血糖高者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应多因素全面控制以防治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肌损伤情况,收集并观察基础病史、术中(手术时间、是否急诊手术、术中出血>800 ml和术中低血压等)及术后指标(改良氧合指数、血乳酸、急性肾损伤和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情况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的803例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中,心肌损伤发生率为17. 2%(138/803),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仅为0. 9%(7/803)。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高APACHEⅡ评分及术后即刻急性肾损伤与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相关(P<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3. 14,95%CI:1. 76~5. 60,P<0. 001)、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OR=2. 26,95%CI:1. 23~4. 15,P=0. 008)、APACHEⅡ评分(OR=1. 05,95%CI:1. 01~1. 09,P=0. 008)和术后急性肾损伤(OR=3. 18,95%CI:1. 78~5. 69,P <0. 001)与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独立相关。结论重症患者腹腔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高,急诊手术、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高APACHEⅡ评分和术后急性肾损伤是导致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1):65-6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住本院败血症患者共42例,将其分为老年组28例,对照组1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情况、诱因,并对老年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败血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治愈12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57.1%;对照组治愈8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42.9%,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老年患者败血症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以G-菌为主。两组年龄、住院时间、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是老年组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内老年患者败血症预后受住院时间影响,对具备此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0):64-66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合并负性情绪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CAP患者387例,登记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PSI肺炎严重度评分,住院72 h时采用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S)测量相关变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72 h时109例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占28.16%,其在文化程度、PSI评分、疗效、付费方式和家属负性情绪方面与其他278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P患者合并负性情绪的比例高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2)
房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为常见疾病。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的主要不良预后,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另一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当房颤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需要通过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卒中及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然而,联合抗栓策略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及如何在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进行选择,制定最优的抗栓方案是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8):34-3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37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笔者纳入了123例受试者,其中32例冠状动脉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91例冠状动脉异常者为冠心病组,其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0例。采用ELISA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受试者血清IL-37的浓度,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IL-37水平与对照组的比较呈现出显著的增高(P<0.01),AMI组和USA组显著高于SA组(P<0.01)。IL-37分别与患者Gensini评分(r=0.519,P<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r=0.413,P<0.001),脂蛋白(a)[(Lp(a)](r=0.609,P<0.001)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r=0.296,P<0.001)呈正相关,而与尿酸(r=-0.127,P=0.160)和年龄(r=0.004,P=0.966)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还发现Gensini评分分别与IL-37(r=0.228,P=0.016),hsCRP(r=0.216,P=0.010)以及Lp(a)(r=0.330,P=0.001)独立相关。结论:血清IL-37不仅有延缓冠心病进展的潜力而且还能反应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