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分析了隔震房屋和抗震房屋设计理念的不同之处,探讨了结构隔震体系减震的机理,并介绍了常用的隔震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对隔震减震技术效果进行了检测,实践证明,该技术减轻或消除了结构构件的损坏,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施工中,应探讨建筑物的抗震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以长期防震。建筑工程必须注重发展抗震设计,采用不同类型的结构,提高抗震减灾能力,吸收大量地震能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破坏程度。目前,隔震与减震技术在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一些成果和经验,隔震与减震技术大大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使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提高,地震突发时人们的安全保障得到了提高,但依旧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结构控制与隔震减震设计的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其中几种进行优化组合,在不断优化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要点的基础上,切实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能否充分地考虑到抗震问题,并且使用有效的措施达到抗震的目的,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文首先介绍了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而后提出了现阶段隔震减震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3个关键问题,包括建筑物支座的设计影响和减震效果问题、建筑物的走向设置问题和墙体与防震缝设计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大隔震减震策略,包括不断提高隔震技术、积极运用能量消耗技术和做好建筑物体型设计工作,旨在为结构工程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飞剑  耿欧  郑靖靖 《四川建筑》2011,31(2):154-156
文章分别从传统的结构抗震原理与当今结构减震原理、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当今结构减震设计方法、抗震结构与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框架结构抗震与减震的设计要点方面进行了比较,采取了隔震措施的建筑物要比传统的抗震建筑物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当前抗震设计中所涉及隔震,消能减震技术以及根据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所体现出来的建筑物走向与地震震向的关系来简述减少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熊海龙 《城市建筑》2014,(30):66-66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隔震和减震技术作为目前新型的工程抗震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对比了隔震和减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在经济上的差别;然后再基于不同建筑结构在采用隔震还是减震技术谁更经济这一问题,详细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区别、混凝土用量、含钢量、隔震支座和减震阻尼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某学校项目的 8个单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今后的隔减震结构经济性对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模式的现实应用意义,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并从隔震措施、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方法、减震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满足实际的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造成的破坏给人类留下的烙印是深刻的。而我们结构工程师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物抗震的研究。建造抗强烈地震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成为建筑工程领域重要的课题。为了抵御地震灾害,通常的建筑结构设计采用的是抗震设计,强调的是"抗"。本文通过对地震作用所造成的危害的研究,分析传统抗震方法的不足,通过对隔震及减震原理的分析,重点阐述几种隔震减震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充分应证,为实际建筑结构的隔震及减震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超  刘艳  吴超瑜  毛祥华 《四川建材》2016,(4):82-83,85
以某实际的框架建筑结构为工程背景,以该框架建筑结构为基础,分别设计成隔震建筑物和加阻尼器后的减震建筑物,对抗震建筑物、隔震建筑物以及加阻尼器后的减震建筑物进行动力特性研究。本文使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该实际工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同时以建好的该实际工程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加摩擦摆支座的隔震建筑物和在建筑物加阻尼器的减震建筑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三个模型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自振周期和振型图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抗震结构到隔震结构自振周期变长,从减震结构到抗震结构自振周期变短,三个模型的振型图相近。  相似文献   

12.
李华志  苗嘉勇 《山西建筑》2007,33(36):78-79
结合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指出了新型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详细地阐述了隔震和减震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以及目前常用的隔震、减震装置,以推广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地震灾害的防治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对现有建筑物的隔震减震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在结构与受力方式上的不同,探索二者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方法与应用,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抗震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为人们的安全提供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宜华 《山西建筑》2010,36(5):82-85
通过了解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基本要求作了总结,阐述了抗震结构材料与施工的相关要求,并探讨了隔震技术及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以确保建筑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咸阳市积极推广应用隔震新技术邢永信(咸阳市抗震办公室)咸阳市于1996年3月被陕西省确定为隔震减震技术试点城市。近两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开展隔震减震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6.
某医院门诊综合楼为框架结构,依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规定,在设防地震时应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采用传统抗震方案不能满足要求,需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本文对隔震减震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采取隔震方案时可充分保证结构设防地震下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对比了3种不同的减震方案,综合分析发现粘滞阻尼器和防屈曲支撑混合布置的方案能更好满足中震正常使用位移角限值要求,建议优先选用。本文通过比较隔震和不同的减震方式,为类似医疗建筑的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丽 《江西建材》2014,(4):44+47-44,47
地震灾害的发生轻则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重则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减轻地震带来的震害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隔震减震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隔震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鑫 《山西建筑》2011,37(11):37-39
从地震的严重危害性证实了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性,阐述了隔震与减震的原理及相关的分类,介绍了隔震减震较传统方法的优点,表明了隔震与减震技术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隔震和减震技术作为新型工程抗震技术,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隔减震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对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在市政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市政桥梁进行加固这一趋势提出采用隔减震技术的新思路,以期为市政桥梁工程的建设或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减震、隔震技术属于结构振动控制中的被动控制,这种技术相比其他具有成本低、便捷性、显著性等特点受到了众多建设者的青睐。针对网架结构特点,在网架结构中应用减震、隔震技术,以此来降低外部荷载对结构的损害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网架结构位于青岛市,在新版地震区域划分中青岛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由6度区提升为7度区,因此对该地区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迫在眉睫。对其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后,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减震和隔震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小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网架的抗震性能提升,能够满足7度设防区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