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三聚氰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具有三官能团的交联剂.研究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合成产物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将合成的交联剂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涂料印花工艺对印花牢度的影响,优化了涂料印花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涂料印花色浆中加入适量自制交联剂可以得到耐摩擦色牢度优良的涂料印花织物.  相似文献   

2.
以双酚A,甲醛水溶液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双酚A型甲阶酚醛树脂。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加料顺序、升温方式等因素对合成产物中游离酚含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GPC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反应温度在70℃,催化剂用量为4%,采用双酚A先与碱性催化剂混合并分段升温合成出的食品罐涂料用酚醛树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聚氰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具有三官能团的交联剂.研究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合成产物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将合成的交联剂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涂料印花工艺对印花牢度的影响,优化了涂料印花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涂料印花色浆中加入适量自制交联剂可以得到耐摩擦色牢度优良的涂料印花织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催化法,以环氧氯丙烷和聚丙二醇400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探究了开环反应温度、开环反应时间、闭环反应温度、闭环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烷比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醇烷比、开环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产物的环氧值和产率为主要评价指标,涂料染色后的耐刷洗色牢度为辅助指标,评价其交联性能,得到最佳的合成条件为:醇烷比1∶4、催化剂用量0.2 mL、开环反应温度50℃、开环反应时间3 h、闭环反应温度50℃、闭环反应时间4 h。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认为环氧基已成功接枝到聚醚链上。涂料染色工艺应用研究表明:当焙烘温度120℃时,耐刷洗色牢度达4级,K/S值较高,实现了低温交联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萧继华  宋心远 《染整技术》2001,23(3):29-31,43
文中采用相转移催化剂,以丙烯酸为原料,合成出了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主要产物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产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为交联单体,协同其它多器官能团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式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环保型自交联涂料印花粘合剂。通过对其应用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各项性能都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涂料染色增深剂DR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涂料染色增深剂 DR的制备方法 ,并讨论了 DR增深的原理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制成率的影响 ,还介绍了该助剂用于涂料染色工艺时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涂料染色增深剂TR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涂料染色增深剂TR的制备方法,讨论了TR增深的原理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产率的影响,并介绍了该助剂用于涂料染色工艺时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甲苯为溶剂,苯乙烯、马来酸酐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考察了原料比例、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SM分散性能的影响,合成SM的优化工艺为:n(苯乙烯)/n(马来酸酐)=1.0,反应温度为95℃,引发剂用量为1%.SM进行部分酯化生成的共聚物部分酯化物(SME)可提高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另外,对SME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9.
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光敏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将产物用于紫外光固化涂料配方,并用动态红外光谱法观察了产物的紫外光固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涂料印花粘合剂,并对单体的选择、乳化剂的配比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从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制备出适用于工业生产及性能优良的涂料印花粘合剂。  相似文献   

11.
胡秋玲  李成琴 《辽宁丝绸》2003,(1):13-14,34
以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涂料印花粘合剂,并对单体的选择,乳化剂的配比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从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制各出适用于工业生产、性能优良的涂料印花粘合剂。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高分子染料的制备及在涤棉织物染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野梅  崔美静 《染整技术》2011,33(4):34-37,58
本课题以聚乙烯醇与活性兰KN-R为原料合成大分子染料,并用硫酸钠和硼砂对其进行凝胶沉淀,用乙醛与大分子染料缩醛反应以降低大分子染料的水溶性。通过对大分子染料涂料染色织物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考察选择大分子染料的合成条件,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大分子染料的优化工艺:温度为75℃,时间为2.5h,pH值为7。  相似文献   

13.
吴坚  吕丽华 《印染助剂》2005,22(2):34-36
以环氧氯丙烷、三甲胺、硫酸为原料合成纤维素纤维改性剂AM,研究了反应物量比,反应溶液的pH值及反应温度对产物合成转化率的影响,并得出了合成产物的优化工艺;采用改性剂AM对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织物对天然植物染料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改性织物的植物染料染色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4)和氯丙烯为原料,通过钠化反应、烯丙基化反应、磺化反应合成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OPES-4)。实验优化了烯丙基化反应最佳温度条件,并对OPES-4进行了结构和界面张力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芳香族聚酯多元醇为主体的耐热型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能。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合成聚酯多元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烯烃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有机硅蜡。本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硅氢键转化率和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WH=1.36%,n(C=C)∶n(Si—H)=1.15∶1,催化剂用量为1.15μg/g,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8.5 h。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结果显示长链烷基已接枝到聚硅氧烷上。  相似文献   

17.
以线性体WS-62M、γ-哌嗪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反应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合成哌嗪基改性氨基硅油。介绍了氨基硅油的黄变机理和改性方法,分析了反应原料的选择、催化剂、氮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改性硅油合成的影响,探讨了乳化对硅油性能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几种硅油的基本性能、稳定性、手感、白度和亲水性。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5℃,催化剂用量0.3‰,酯交换反应时间3h,缩聚反应2h。合成的哌嗪基改性氨基硅油外观较为透明,稳定性和亲水性有所增加,基本无黄变,白度和柔软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VMS)为原料,三氟甲基磺酸为催化剂,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双端乙烯基聚硅氧烷(di Vi-PDMS),并以其改性聚丙烯酸酯,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有机硅单体总转化率和合成产物di Vi-PDMS双键封端率的影响,并对di Vi-PDMS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测定di Vi-PDMS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及涂料的印花性能。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0.1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 h,有机硅单体总转化率达91%;改变n(D4)∶n(DVMS),可合成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20 000的di Vi-PDMS;di Vi-PDMS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水接触角为98.50°,吸水率为7.39%,断裂延伸率、断裂强度分别为1 160%、2.65 MPa;其印花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达4级,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19.
水乳型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书贞 《丝绸》2002,(11):12-13
介绍了水乳型聚氨酯涂层剂的合成过程及性能,对主要原料,聚合工艺及反应温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安明  刘娜 《染整技术》2012,34(7):42-44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饱和水蒸汽为封端剂合成了一种小分子端羟基硅油,通过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热性能分析(TG)表征了小分子端羟基硅油的结构和性能。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与目标产物结构吻合,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2.5h和150℃时,产物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