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任丘潜山油藏目前已进入中后期开阶段,老井产量低,含水率高,老井措施增油难度大。为了控水、增油和稳产,通过对油藏动态和静态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剩余油解释和三维地震对潜山形态的精细描述,分析了潜山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比较准确的预测出了受潜山几何形态控制的五种剩余油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开展了地质、测井、物探、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的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有六大类九个亚类,指出受内幕构造和裂缝网络控制的剩余油是今后挖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开展了地质、测井、物探、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的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有六大类九个亚类,指出受内幕构造和裂缝网络控制的剩余油是今后挖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古地貌及剩余油分布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任丘雾迷山组潜山油藏经历了20余年的开采历程,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及其变速构造成图技术为潜山顶面形态古地貌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钻井资料证实:调整井实钻进山深度与地震资料解释的进山深度误差在20m的范围内。与潜山顶面形态古地貌有关的剩余油分布描述工作认为:(1)受潜山古地貌控制的剩余油是油藏开发后期挖潜最现实、效果最好的潜力类型。(2)潜山古地貌与地质层位的配置关系研究是寻找剩余油富集区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收到较好的效益,为任丘雾迷山组油藏高含水期继续保持稳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任丘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类型,提出了潜山油藏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6.
潜山油藏内幕隔层及断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潜山内幕的隔层和断层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确定出了隔层的划分标准,定量的将研究区内隔层划分为四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隔层在油藏开发动态上的反映,研究了隔层和剩余油分布的关系。根据断层和潜山内幕隔层的空间组合关系,将剩余油分布模型划分为三大类六亚类,最后预测出潜山内部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块和层段。  相似文献   

7.
任丘潜山油藏裂缝预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野外地质模拟调查和油藏动态、静态资料分析,建立了任丘中元古界潜山油藏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对任丘潜山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潜山裂缝分布作了定量预测,并通过大量的动态资料分析,证实了裂缝预测结果是较为可靠的。此外还预测了受裂缝控制的有利剩余油分布区,对进一步的油气开发提出了井位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8.
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为我国大型裂缝型碳酸盐岩底水块状油藏,储层具有双孔隙介质特征,目前处于高含水低速开发阶段.文中以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为倒,以多学科理论一体化为原则进行裂缝预测.综合运用了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动态等多种基础资料及综合地质研究成果,利用PetrelTM地质建模软件,应用先进的蚂蚁追踪技术和离散裂缝网络...  相似文献   

9.
成艳 《海洋石油》2013,33(2):85-88
海上油气田由于投资大、钻井少、取资料困难,相对陆上油气田而言其剩余油研究则困难得多。针对C2油藏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高度分散的现实问题,以高分辨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开发地质、生产测井和油藏工程等技术,对C2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综合多种方法的研究成果,认为构造北部剩余油最为富集,并得到了挖潜井的证实,最终提高了油藏的产量和采出程度,为同类海上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是利用计算机对油藏精细描述的实现。将测井资料融合在精细油藏描述中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介绍了测井资料在小层对比、砂体评价、地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根据温西三区测井解释成果、最新地震解释成果、最新小层划分成果、三维地质模型,对油藏进行了静态的精细描述,为后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测井资料三维地质建模的形式再现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油藏形态特征,对剩余油挖潜给予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的再聚集模式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丘潜山油藏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双重孔隙介质的底水块状油藏[1],构造裂缝发育,产油层位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性以隐藻白云岩为主,颗粒白云岩次之,夹有泥质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储集空间可分成孔,洞,缝三大类,该油藏1975年发现,历经投产,高产稳产和产量迅速下降阶段,目前处于产量缓民递减阶段,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油水界面上升,油藏水淹体积加大,采液指数不断上升而要油指数不断下降,导致采油速率和产油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吴畏 《特种油气藏》2011,18(2):82-84,139
采用双孔双渗模型,应用时变技术将开发动态与储层裂缝物性参数的变化结合起来,模拟裂缝性潜山油藏裂缝物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并预测了潜山油藏在裂缝影响条件下的油水运移趋势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预测不同井网形式及注水方式的开发效果来指导油田加密调整。根据苏德尔特油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井网和注水方式调整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变质岩潜山油藏复杂的储集空间决定了勘探开发过程中油水分布关系的复杂性。以整个大民屯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打破了传统仅限于某个区块边勘探边研究边认识的思路,从整个变质岩潜山地层水水性及在勘探开发中的特点论述了边水推进的依据,建立了变质岩潜山边水推进模式,认为变质岩潜山地层水分布以荣胜堡洼陷为中心,以边水推进模式沿优势运移通道推进,随着能量的减弱,到凹陷北部基本没有边水。同时,根据边水推进模式下油水关系的规律性与储集空间展布的复杂性,探索出了上油下油型、上油下水型、上干下油型、低油高水型四类典型的成藏类型,拓展了潜山的勘探领域,指导了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4.
曙光油田13938 潜山油藏剩余油挖潜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兵 《岩性油气藏》2010,22(1):129-133
对辽河曙光油田曙13938 裂缝性潜山油藏底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方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含油带剩余油,应实施补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②针对过渡带剩余油(目前的生产井段),应实施化学堵水挖潜;③针对过渡带剩余油(早期的封堵层),应实施钻塞下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在区块开发后期,该项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因底水锥进造成的油井高含水等开发问题,可为同类潜山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渤南洼陷渤深6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埋藏深度大,储集空间复杂且油田开发投资巨大,正确的储层描述成为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为此总结出一套适合深层复杂潜山的储层描述方法,核心技术包括潜山识别与构造解释、成像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解释、测井参数约束的地震资料反演预测裂缝分布等。在储层描述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设计的14口新井全部钻遇油层,钻井成功率达到100%,且均为自喷生产,平均单井产油量为60t/d,取得了该区潜山油藏高效开发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苏德尔特构造带三叠系布达特群潜山油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是目前苏德尔特构造带的主要勘探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油藏类型及特征认识的不深入制约了其进一步勘探开发。在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工区内的试油试采、生产资料,总结出该区油藏的三大特征,即含油储渗体基本不连通,相似部位、距离很近的2口井的生产情况差别很大,产层流压变化很大。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区裂缝在流体的储集与渗流中起主导作用。综合以上2方面的特征并结合网络状油气藏概念,将该地区油藏类型定为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油藏。  相似文献   

17.
渤海X油田由古近系东二段底部的孔隙型砂砾岩储层和太古界潜山基岩储层构成。潜山储层特征非常复杂,下部底水能量活跃,储集空间类型有孔隙、溶洞、裂缝三种。采用水油比导数图版判别法、见水特征无因次判别法、数值模拟法综合分析了油田水平井见水特征。油井见水特征为潜山裂缝沟通底水快速锥进,且含水率随潜山裂缝储量的增加而减小,拟合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X油田潜山裂缝储量较小。油井压力波及至潜山后,潜山裂缝储量快速采出,并沟通底水,引起含水快速上升。对于这类裂缝性底水油藏,生产压差应控制在0.5MPa以内,油井高含水后适当关井压锥可以取到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油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油藏油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水关系特征及油水分布状况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油藏的油水分布特征,对于油藏的方案编制、注水开发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潜山油藏不同于碎屑岩油藏,由于其特殊的储层结构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导致该类油藏中流体空间分布更具复杂性。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根据单井以及井组的开发特征,结合该区储层分布特点,总结归纳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油水关系模式,主要有普通式、隔油式、隔水式、复合式以及纯油式;针对每一类模式,实例分析了典型井以及井组的生产或见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