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优化水蒸气蒸馏法,对万寿菊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得油率为0.5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47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万寿菊挥发油主要含萜烯类化合物,共计14种,占挥发油总量的56.30%,包括冰片烯(18.31%)、氧化石竹烯(16.09%)、石竹烯(13.41%)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成分及其对卷烟吸食品质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果木姜子茎中提取挥发油,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包括芳樟醇、D-苧烯、柠醛、(Z)-柠檬醛、6-甲基-5-庚烯-2-酮、(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4-萜品醇、氧化芳樟醇、(+)-α-松醇、1R-α-蒎烯等。评吸结果表明,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对卷烟的香气质、香气量、余味、甜润感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研究实,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含有多种香味成分,在卷烟加香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回流提取法萃取山稔子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组分的测定和分析比较。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鉴定出了3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为α-蒎烯(52.17%)、石竹素(7.55%)、反式石竹烯(4.28%)、马鞭烯醇(4.08%)、广藿香烷(3.26%)等。回流提取法所得挥发油鉴定出了38种化合物,主要为4-羟基茉莉酮(15.33%)、棕榈酸(13.41%)、α-蒎烯(11.58%)、石竹素(10.26%)、愈创蓝油烃(7.25%)等。二者的化学成分中既有共同组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颜色呈黄色,平均出油率为0.55%,回流提取法所得挥发油颜色呈棕黄色,平均出油率为2.47%,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多香果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多香果中含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1.3%。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多香果挥发油主要含甲基丁香酚(67.48%)、丁香酚(8.06%)、月桂烯(4.86%)、桉叶油醇(2.23%)、α-松油醇(1.53%)、反式石竹烯(1.48%)等成分。  相似文献   

5.
重庆含笑鲜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了重庆地区含笑鲜花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含笑鲜花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种和3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928%和90.555%。两种方法提取的含笑鲜花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12%和0.26%,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萜烯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τ-榄香烯、石竹烯、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D、α-布藜烯、(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白术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白术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7个成分,共有成分28种。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共有成分43种,各占其相对含量的89.89%和86.36%。3种方法提取的白术挥油存在一定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白术花挥发油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金莲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同时蒸馏萃取、超声、闪式、先超声后同时蒸馏萃取、先闪式后同时蒸馏萃取6种提取方法提取金莲花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并进行卷烟加香实验。结果表明:金莲花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0%、0.67%、2.31%、2.67%、0.82%、0.78%,分别鉴定出20、30、19、18、37、30种成分;其中,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为主要的香气成分;超声和闪式提取方法虽然挥发油得率高,但是杂质也较多,先超声后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优于其他几种。在烟丝中,添加适量金莲花挥发油,能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先超声后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加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石油醚提取法提取胡椒花挥发油,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胡椒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2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共有成分有11种,含量最高的均为环己烷。石油醚提取挥发油成分单一,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成分多样,以多种结构倍半萜烯为主。该研究为胡椒花挥发油的提取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桑枝挥发油,然后应用于卷烟中。研究了同时蒸馏萃取桑枝挥发油的工艺,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桑枝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β-罗勒烯、罗汉柏烯、β-金合欢烯、8-愈创木烯、α-古芸烯、β-花柏烯、柏木脑等物质;将该香料用于卷烟加香,桑枝挥发油加香浓度为0.5‰~1.0‰,烟草香味成分具有改善香气质和香气量、丰富烟香、减轻刺激,甜润烟气,改善卷烟余味,且与烟香较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琥珀挥发油(琥珀油)。在琥珀油提取过程中,考察了不同类型提取溶剂、琥珀粉碎程度、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琥珀油得率的影响,以及优化琥珀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相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琥珀油量少,纯度较高;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的琥珀油量多,但纯度较低。当琥珀粉粒径为1.5×105 nm、提取温度为120℃,提取时间为12~14 h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琥珀油最为纯净,琥珀油最大得率为0.7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琥珀油中主要含有烷烃类、脂肪酮类或饱和脂肪酸酯、芳烃类、醇和烯烃类化合物等,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鉴定出琥珀油中主要成分有斯巴醇(质量分数为36.74%)、α-咕巴烯(质量分数为23.84%)、氧化石竹烯(质量分数为5.25%)、马兜铃烯环氧化物(质量分数为5.02%)、β-榄香烯(质量分数为3.63%)、1,6-二烯-3-律草醇(质量分数为3.29%)、异长叶烯(质量分数为3.10%)和α-比萨波...  相似文献   

11.
赵欧  刘真美 《广州化工》2014,(8):128-129
研究了贵州湄潭产苦丁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贵州苦丁茶挥发油,用GC-MS分析和鉴定出化学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挥发性成分的得率分别为0.17%。从苦丁茶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1.64%)化合物,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芳樟醇、β-月桂烯、α-松油醇、(Z)-柠檬醛、(E)橙花醇。不同地区的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差异差较大,在其饮品开发利用中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食凉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食凉茶[柳叶蜡梅(Chi monanthus salicifolius)]中挥发油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了68个挥发性化合物。其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烯烃类和有机酸类,分别占提取出挥发油总量的39.90%和4.24%。用该法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19.33%),其次为4-(3,7-二甲基-3-乙烯基-1,6-辛二烯)-苯酚(5.09%)、喇叭烯氧化物(4.94%)、α-松油醇乙酸酯(2.88%)、n-十六烷酸(2.09%)、白菖烯环氧化物(2.04%)、异香橙烯环氧化物(1.75%)、亚麻酸(1.44%)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水蒸馏-乙醚萃取法手和Clevenger法萃取草果挥发性成分.分别以1.12%和1.87%的平均得率获得了精油。用GC/MS分析方法从水蒸气景馏-乙醚革取扶得的精油中检测出30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其中29个成分,总相对含量占精油全部组分的99.619%,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41.4.33%)、α-水芹烯(7.882%)、2-异丙基苯甲醛(5.930%)。Cleverlger法所得精油榆测出38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其中32个成分,总相对含量占精油全部组分的98.395%,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40.891%)、α-水芹烯(9.769%)2-异丙基苯甲醛(6.988%)。两种方法获得的精油郁具有明显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在浓度为为10mg/mL。时,以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和Clevenger法所获得的精油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80.0%和75.8%。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布枯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干布枯叶中的挥发油提取率为0.3‰。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干布枯叶挥发油中主要含棕榈酸(38.49%)、亚油酸(36.80%)、叶绿醇(4.64%)、硬脂酸(4.27%)、植酮(2.35%)、肉豆蔻酸(1.38%)等。  相似文献   

15.
佘金明  李晓如 《广州化工》2012,40(21):103-105,121
比较分析药对枳实-厚朴及其单味药中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检测药对枳实-厚朴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通过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结合质谱库、保留指数及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别定性了枳实、厚朴、药对枳实-厚朴挥发油成分29,19和45种,分别占总含量的95.78%、81.01%、82.91%。药对与枳实、厚朴的共有组分分别为25和12种,三者的共有组分为5种。实验表明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枳实。  相似文献   

16.
GC—MS结合HEIP分析茅苍术中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茅苍术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从而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共分辨出52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50个组分,其含量占茅苍术挥发油总量的97.4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其相对含量达29.22%,其次还有2,3-二氢-7-甲氧基-4-甲基-1H-1,5一苯并二氮卓-2-酮(3.72%)、甘香烯(3.64%)、丁子香烯(3.60%)、β-丁子香烯(3.54%)、6S-2,3,8,8-四甲基-三环[5.2.2.0(1,6)]十一(2)烯(3.37%)、雅槛蓝树油烯(2.63%)等,它们占总挥发油的49.72%,而其它43个组分只占47.72%。结合使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比单独使用GC-MS法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茅苍术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迷迭香精油的分子蒸馏精制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精细化工》2013,30(5):534-538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精制了迷迭香精油,并对比了分子蒸馏前后的迷迭香精油的理化性质、挥发性成分及抽吸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精制后的迷迭香精油,颜色明显变浅,香气更加纯净,相对密度、折光指数和酸值降低,挥发性成分含量升高,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不变,但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和沸点较低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分子量和沸点较高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抽吸评价表明,精制后的迷迭香精油能提升卷烟的甜润感和香气,其较优的添加量为0.000 2%,在该添加量下其抽吸品质好于未精制的迷迭香精油。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德国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辅助英文版精油数据库(ESO2010版)比对,分析并确定出洋甘菊油中的72个成分,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88.35%。德国洋甘菊油的主要成分为α-红没药醇氧化物B(16.17%)、双环大根香叶烯(15.35%)、α-红没药醇氧化物A(10.11%)、蒿酮(8.23%)、大根香叶烯D(7.01%)、α-红没药酮氧化物(6.08%)、β-罗勒烯(5.39%)、(E)-β-金合欢烯(2.56%)、斯巴醇(2.48%)、母菊薁(2.46%)、香芹酮(1.49%)、薄荷醇(1.37%)等。其中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共42个,占洋甘菊油总挥发性成分的79.99%。通过保留指数来鉴别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以黄花蒿花蕾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黄花蒿精油,提取率为2.898%。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鉴定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共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桉树脑(36.43%)、环异长叶烯(12.47%)、DL-樟脑(12.34%)、4-萜品醇(5.26%)、环庚-1.3,5-三烯(4.75%)等5种成分含量最高。约占鉴定出化学成分的71.25%。GC—MS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