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凌云  孙志丹 《矿产勘查》2010,(3):64-66,6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及二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5例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和45例绝经前妇女(对照组)的颈动脉IMT、粥样斑块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vasodilation,FMD),分析其变化。结果子宫切除后绝经组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FMD损伤,从而引起颈动脉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剧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43例)及对照组(93例),并通过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稳定性;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的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IMT及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MT降低,稳定斑块患者数增加(均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稳定并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曾昭贤 《矿产勘查》2014,(11):60-62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TIA)与缺血性脑卒中(IS)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的不同,以达到早期识别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IS 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8例(TIA组),采用 Siemens ACUSON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TIA 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低于 I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IA 组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中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均明显高于 IS 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 I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IA 的出现往往预示着 IS的发生,临床中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与70例维持性血透析患者(血透组)性别、年龄、体质量、血压、BMI等人体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2组血清ADPN水平,并比较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血透组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透组血清ADPN水平显著升高.血透组中有38例颈动脉IMT 增厚,其发生率为54%,血透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内膜-中膜厚度(IMT)、最大IMT、阻力指数(RI)、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血透组血清ADPN水平与BMI、TG、CRP、IL-6水平呈负相关(r=-0.286、-0.298、-0.305、-0.346,P〈0.05),与HDL呈正相关(r=0.387,P〈0.05),与颈动脉IMT、斑块阳性率呈负相关(r=-0.126、-0.119,P〈0.05).结论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水平ADPN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并存在微炎症状态,且血清ADPN水平与微炎症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ADPN可能具有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阿斯匹林组及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组(强化降脂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均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降脂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较阿斯匹林组明显降低(均P〈0.05);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较常规剂量组IMT、斑块面积及血脂CRP水平改善更明显(均P〈0.05),与另外2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降低CRP及血脂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优于使用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及单纯抗血小板聚集药,并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68例MHD(MHD组)患者根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分为2组:hs-CRP增高组49例和hs-CRP正常组19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有无粥样斑块分为2组: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3例和未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5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及脂蛋白(α)[lipoprotein(α),LP(α)]水平。结果 MHD组患者血清hs-CRP(5.23±3.07)mg.L-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2.19±0.98)mg.L-1增高(P〈0.05)。MHD组患者血清LP(α)(293.40±192.58)mg.L-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182.48±52.72)mg.L-1增高(P〈0.05),hs-CRP增高组患者血清LP(α)(341.22±212.18)mg.L-1水平较hs-CRP正常组(236.45±128.20)mg.L-1增高(P〈0.05)。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LP(α)分别为(6.98±3.22)mg.L-1、(363.07±208.77)mg.L-1,较未合并颈动脉斑块组(4.02±2.43)mg.L-1(、231.26±103.15)mg.L-1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LP(α)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Lp(α)代谢紊乱,且二者密切相关。同时,增高的hs-CRP及LP(α)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41-4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颈部血管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以80例48 h以内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3 d内完善2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及血清hs-CRP、DD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s-CRP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s-CRP水平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呈正相关(r=0.423,P〈0.01),DD水平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不稳定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能反映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而DD水平与颈部斑块的稳定性在该研究中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血清hs-CRP及DD水平数值的增高,证实其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且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8):5-7
目的:观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同型半管氨酸、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法(ADAMS)测量脑梗死面积,观察并比较结果。结果:颈动脉彩超资料结果显示,患者以颈动脉硬化为主(硬化+斑块,108/150),其中Mo CA评分在颈动脉正常者和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与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颈动脉IMT、Hcy、FIB与认知功能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Hcy、FIB在不同程度的脑梗死面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值、Hcy、FIB,有助于早期辅助预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的危重程度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认识功能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铁过负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江西省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60例)和不合并颈动脉硬化组(B组,60例),并将健康体检且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C组,6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2 h C肽、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的SF、SI、TS均明显增高(P〈0.01),TIBC则明显下降(P〈0.01);A、B 2组间SF、SI、TIBC、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负荷在C、B、A 3组患者中依次升高,血糖、空腹和餐后2 h C肽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江西省T2DM患者具有很高的铁负荷水平;铁过负荷与T2DM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铁过量可能会影响到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单纯性糖尿病组(DM组,UAER〈30mg·24h^-1)、糖尿病肾病早期组(DN 1组,UAER 30-300mg·24h^-1)和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组(DN 2组,UAER〉300mg·24h^-1),每组40例。选择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组血清Cys-C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尿素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并计算24h尿UAER,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 1组、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DN 2组血清BUN、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血清BUN、Scr水平均显著高于DN 1组(P〈0.05或P〈0.01)。DM组、DN 1组和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DN 1组、DN 2组血清BUN及DN 2组血清Scr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N 1组、DN 2组血清BUN和DN 2组血清Scr阳性率与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N 2组血清Scr、Cys-C、尿UREA和血清BUN阳性率与DN 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20例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尿UAER和血清BUN、Scr水平均呈正相关(r=0.882、0.582和0.655,均P〈0.01)。结论Cys-C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观察指标,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以弥补单纯微量白蛋白检测引起的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腰身指数(WHtR)、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根据和研究材料。方法对650例拟诊为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身高、腰围、WHtR、血压及血UA的测定。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将650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单支组,134例)、2支病变组(2支组,174例)、3支病变组(3支组,127例)和正常组(215例)。按照WHtR及血UA值分为WHtR〉0.5组、WHtR≤0.5组及尿酸≥420μmol·L-1组、尿酸〈420μmol·L-1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各组年龄、WHtR、腰围、肱动脉SBP、肱动脉DBP、CHOL(胆固醇)、血UA、GLU(血糖)、LDL(低密度脂蛋白)、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直线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将Gensini积分行平方根转化后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后挑选出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直线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后,WHtR、血清UA、LDL、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01或P〈0.05)。各组间Gensini积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WHtR和血UA水平的升高,Gensini积分也逐渐升高,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也逐渐加重(P〈0.01)。结论WHtR结合血UA检测可以很好地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取6~8周龄的 BALB/c 雄性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非治疗组(5%阿拉伯胶,n=6)和血脂康组(200 mg·kg^-1·d^-1,n=6),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d^-1,连续4周;另设正常对照组(n=6)进行比较,检测各组小鼠建模成功后血糖水平及给药前,给药4周后尿液中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治疗组和血脂康组血糖值均明显升高(P <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治疗组尿液中8-isoprostane 浓度明显升高(P <0.05),但血脂康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有所增强,血脂康具有一定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131例,其中,以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对照组(n=45),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1组(n=40),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2组(n=46)。采用 GE16排螺旋 CT 对3组冠脉成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CT 血管造影(CTA)共检出86例冠脉病变(含18例闭塞性病变),其中钙化病变199支、受累冠脉数150支。受累冠脉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284);而 观察2组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P <0.0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钙化病变多见(观察1组 P =0.0091;观察2组 P <0.00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多支血管病变数增多(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76;对照组 P =0.0040),闭塞性病变数也逐渐增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61;观察2组 P =0.0043)。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机会逐渐增加,受累的冠脉病变更严重,行冠脉 CTA 检查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沈国飞 《矿产勘查》2014,(10):18-21
目的:研究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尿微白蛋白(M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 T2DM 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94例单纯 T2DM 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及 MA 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对影响 T2DM 患者并发 ICVD 相关因素采用逐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 Logistic 回归模型。用 ROC 曲线评价Logistic 回归预测模型 P1、P-LCR 联合 MA 预测模型 P2、P-LCR 的预测能力。结果2组 MPV、PDW 及 P-LCR值与 MA 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CR、MA、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是 T2DM 患者并发 ICVD 的独立危险因子。Logistic 回归预测模型 P1、P-LCR 联合 MA 预测模型P2、P-LCR 各自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779、0.704(P =0.00)。结论P-LCR、MA 与 T2DM 并发 ICVD有关,对 P-LCR、MA 联合监测及动态监测有助于 T2DM 并发 ICVD 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