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和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生态重建目标,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大矿,富矿不断被开发利用,因此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程度将是改善矿产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为配合我省地质找矿和矿产综合利用工作的加快进行,我室承担了廉江庞西垌矿区的含银、金多金属矿的可选性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证明该矿石是可选的,且综合利用价值较高。一、矿石性质及物质组成 试样以原生硫化矿为主,并配以部分地表氧化矿。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采选冶技术的进步和综合利用的发展,已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贫”、“杂”、“细”、“新”的方向迅速扩大,最大限度地保护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已是世界矿业乃至科学技术发展的明显趋势。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不仅可以增加矿物原料可利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任辉 《中国矿业》2023,(1):47-51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划定矿区范围作为该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时常被忽略。目前,我国在划定矿区范围政策和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划定矿区范围与“招拍挂”全面竞争性出让脱节、划定矿区范围与矿业权设置区划不一致、矿种资源储量的勘查程度要求不一致等问题,这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管理的重大阻力之一。因此,明确划定矿区范围的依据与方式方法,解决目前划定矿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以往矿山开发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对如何解决与划定矿区范围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总结了划定矿区范围的相关政策和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专业性、系统性、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相关业内人士和矿山企业及矿区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对比了不同情况下的计算结果,通过比价法对综合利用率公式进行了修正,并探讨了同矿种多矿山综合利用率的汇总方法。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驱动力—行为—效益"三元矿产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特征根法计算相对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最高层向最低层逐层确定下一层次相对上一层次的权重,从而计算策略层对最高层的总权重。运用"满意值-标准值"的双限型无量纲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选取3个典型铁矿区进行实证研究,得到3个矿区矿产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分排序。利用这个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同时比较不同矿区在策略层、指标层、准则层以及目标层等4种层次的集约利用程度,也可以用于多个矿区集约利用程度比较。该评价体系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姑山矿矿区生态建设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进行姑山矿矿区生态建设,分析了姑山铁矿矿区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对矿区土地生态利用、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规划,提出了矿区生态建设的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整治、植被恢复3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计算综合利用率时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提出了能反映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我国北方矿区煤-水资源逆向分布和矿井水回用率低等问题,以神华某露天煤矿为例,基于“水量平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途径。通过分析矿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矿坑污水处理厂水量变化规律,重构矿区水量平衡图,最终确定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途径。结果表明:1)近三年矿坑涌水量、污水厂处理水量和回用水量均逐年降低,水资源利用率低;2)基于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变化分析,发现该矿区2016年到2018年的矿坑污水量主要受季节的影响较大;3)该矿区水资源在不同季节的回用方向和回用量也不同;4)综合考虑了时间和空间因素,确定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结合矿区实际用水需求,重构了水量平衡图,将采暖季与非采暖季的矿坑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9.9%与70.1%,促进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可实现煤-水资源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符苏精 《采矿技术》2007,7(4):10-12
正美山铁矿是海钢的一个贫矿区,根据其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品位等特点合理进行开发利用,利用该铁矿石配矿或精选,达到了综合利用海钢矿产资源的目的,实现了海钢有限铁矿矿石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置的途径和任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袁世伦 《矿业快报》2004,20(9):1-4,11
探讨了开展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置,实现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途径,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促进金属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道路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界定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说明了其内涵和目标及其相对意义,并阐明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对策,提出了用可拓学去研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指出了做好矿产形势分析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矿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界定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说明了其内涵和目标及其相对意义,并阐明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对策,提出了用可拓学去研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指出了做好矿产形势分析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不仅是企业寻求经济效益的市场行为,同样也是国家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者权利和义务的体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着全新的要求和挑战,管理部门监管能力亟需全面提升。文章从矿产资源管理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工作调查和文献研究,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出发,以矿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条款和有关政策文件为依据,明确了综合利用监督管理主体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督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从开展综合利用水平监测、完善“三率”指标体系、加强信用监管、升级监管技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云 《中国矿业》2006,15(3):1-4,8
我国共生、伴生矿床众多,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我国矿业开发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保证程度、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禀赋状况及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地位,提出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体系,把我国主要综合利用矿产划分为重点研究矿产、较重要研究矿产及一般性研究矿产三种类型,最后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矿产资源消耗大国,在保障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已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于2021年对国际作出承诺,将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高质量发展改变高耗能的粗放发展模式。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是煤炭资源,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实现矿区碳中和已成为我国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一项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了矿区开采引发的生态系统碳排放问题基础上,揭示了我国目前在矿区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树立固碳增汇意识,深化固碳机理研究”、“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碳排放当量”、“ 优化复垦技术,提升碳固存能力” 以及“创新矿区土地综合利用模式”等矿区碳中和的实现对策,为新时代碳中和背景下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指明方向,以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是全球经济发展长期的基础和重要支撑。矿产资源的耗竭性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决定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十二五"规划要求强化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政策日趋完善,部分采选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些重点大中型矿区采区回采率超过80%,金属矿山露天开采回采率达85%以上。我国50%以上的钒,22%以上的黄金、50%以上的铂、钯、碲、镓、铟、锗来自于综合利用。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强化监督管理与考核,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成文 《铀矿冶》1990,9(2):44-46
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为国家多产黄金,为矿山多增效益,1986年我们先后在英格庄、初家沟矿区筹建了两座氧化矿堆浸氰化厂,为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铜矿资源是国家战略的基础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利用西部资源,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手段。对西藏某铜矿区的资源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对水资源的利用和防治、局部勘察程度、露天边坡稳定、矿区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区域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该矿山的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洋  马施民  许珂 《金属矿山》2015,44(11):164-168
为避免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传统评价方法对于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以及主观赋权所存在的不足,以潞安矿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值法的改进突变级数法并用于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在系统分析该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以该矿区5个典型生产矿井为例,首先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构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值法确定同层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利用突变级数法中的归一化公式计算出不同矿井的总突变隶属度值,最后运用转化后的等级标准对该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而且能够定量区分出同一层次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地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