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7)
本文主要研究了部分国家在面对"中等收入陷阱"中的表现,通过比较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成功和失败的国家和地区,指出了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应该遵循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腐败多发、社会不稳、产业结构升级难和经济发展滞缓等,使中国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风险。因此,在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城镇化;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止官僚主义作风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要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目前,中国正一步步逐渐成为中等收入国家,针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和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本文探讨了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4-5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竞争力下降。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不等于必然丧失竞争力,如果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力,就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丧失竞争力,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福利陷阱,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拉美和欧洲的问题也都缘于此。中等收入阶段不应推行高福利,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还得过低收入国家的苦日子。我国的特殊问题在于非城市化陷阱,即农民工不能城市化、人不能城市化的陷阱。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保持几十年正常的高增长,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缘于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后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界对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也在增多;在新的发展情势下,城镇化似被赋予了拉动内需以及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使命.现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辨析出发,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语境和现实困惑;然后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探究,提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陷阱”是内生的;最后从城镇化的本质、行为主体以及政府作为三方面阐述城镇化的战略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我国正面临着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跨越阶段的产业转型困境,可能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基于此,本文通过查找中国统计局、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从需求侧及供给侧的角度分别分析我国经济面临的要素驱动困境,得出我国在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积累上存在较大不足。此外,本文从教育不平等的角度,探寻了我国人力资本积累面临的困境。最终,基于教育不平等及人力资本积累的现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5)
从本质上来讲,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而是涵盖经济、政治、社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创新能力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金融体系脆弱是一个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原因。江苏省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不足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隐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7)
<正>中国经济三十年高速增长的历史经验表明,是持续深入的改革释放了经济增长潜力。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三驾马车"乏力,增长动力不足。应明确改革目标、加强改革战略设计、找准改革突破口,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本文以研究如何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对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对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重大现实意义认真进行了梳理,最后,从五个方面对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提出了积极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业内专家及学者提供积极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众多的因素中,有一个必要条件应该是,本国有着很多优秀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都有着精彩卓越的表现. 2015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在未来的5-10年内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导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机制、经济结构、生产要素配置、国民素质、人口红利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银行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复苏强劲,风险上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拉美和中东的许多经济体已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无法跨越这一陷阱,固然与多种因素相关,但也与这些国家在特定转型阶段没有处理协调好城乡关系分不开。二战以后,拉美等部分接近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与高收入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近乎持平,由于超越发展阶段过度追求城市化速度,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部分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这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以以往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情况为鉴,在对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几条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出席清华大学一个论坛时表示,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并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太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引起的。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于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次提出的,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8)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主席做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收入倍增计划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收入倍增计划及其背景等方面的介绍基础上,对收入倍增的途径进行探讨,意在增加居民绝对收入和实际收入途径中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3)
初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分别是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成果。近年来我国初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增长很快,其各机构部门的收支构成也有较大变化,了解这种变动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我国《中国统计年鉴》中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在国内机构部门的分布状况,其结论为收入分配之后,全社会当年创造的增加值发生了由企业部门向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流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弥补旧准则中内容的缺陷与不足,同时与国际准则趋同,我国于2017年7月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简称"新收入准则"),建立了以合同为基础的"五步法"收入确认模型,收入确认采用以合同为基础的模型,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文章通过新旧收入准则的对比,分析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确认计量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中财务人员、财务系统、合同签订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
改革三十多年,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收入及收入分配对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利用CHARLS(2008)年的数据研究收入以及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收入水平高的人会拥有更高的健康水平,健康不平等确实存在;(2)收入差距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是倒"U"型,也就是说,当收入差距较高时,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为负向;(3)健康和收入是非线性的关系,即健康投资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1)
关于"我国公务员收入差距",我国的文/献主要研究了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公务员收入公平性,以及解决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基于此,整理现有的文献观点,并对以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及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不同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住房支付能力度量方法分为比率法和剩余收入法.基于我国住房供应体系,构建了剩余收入法方法论框架,定义了住房支付能力、首付款支付能力、还款(或租金)支付能力等概念.并以2005年我国城市不同收入家庭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家庭住房供应不足;低收入家庭对经济波动极为敏感,购房风险大于高收入家庭;低收入以下家庭住房保障有收入扶持和住房补贴两种方式;贷款期限延长,可支付购房家庭比例增加;降低住房面积可缓解我国城市土地开发压力,增加住房覆盖面,提高家庭住房支付能力.本文构建的剩余收入法方法论框架可用于研究不同城市不同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中等收入家庭比例的新形势,系统地分析当今中等收入家庭对住房基本布局的实际需求,提出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阐述符合现代家庭活动天地的设计思路,期望对住宅设计有一个现实的和超前性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