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5):86-91
君子是一个动词,主要有这样三层含义:一、君子的内涵和外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二、君子重在行动,即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君子,主要看其日常行为处事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等;三、成就君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终生修持过程。儒家、道家、墨家等通过对君子人格的不断建构,赋予君子以丰富的内涵,让“君子”由一个高大上的代称演变成一种高大上的文化体系。君子人格既是一个关涉美德和出众才能的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还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秦汉对君子的诠释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整体。儒家君子语境里的“学”既以成就君子为旨归,又具体体现在成就君子的过程之中,从而表现为知君子和为君子的统一。因此,学以成君子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君子人格君子文化不应停留在理性探讨和倡导的层面,而应把其中的活力因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作为需要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以一种习用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方式,影响和调节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进而改良社会和世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在儒家思想中儒家美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学",以"仁"的思想对待自我、他人乃至整个社会,让其成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成为君子的风范,而后在孟子的"性善学"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与发扬,最终使"仁"成为儒家美学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8)
"君子"是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在《论语》一书中有许多描述"君子"的语句。"君子"主要指注重人格礼仪修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章主要从君子之风、君子之德、君子之交、君子之乐、君子之修这六个方面来论述《论语》中的君子修养。  相似文献   

4.
诚信胜于金     
《广东建设信息》2005,(12):I0001-I0001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习不传乎?”儒家哲学将“忠信”视为君子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9)
<正>《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之"健",对应的是人间君子。"健",既暗扣了"君子人格",又与"中建小学"的"建"谐音。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也。君子处世,应力求自我进步,刚毅坚卓,永不停息。我们倡导的核心办学理念"弘天健之道成君子之美",意在成就学生,发展教师,成人之美。一、学校概况湖南省长沙市仰天湖中建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由央企中建五局为楼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
基督教的神性爱是全无差异的普遍之爱,儒家的人性爱则是亲疏有别的差等之爱,这是学界中具有广泛性的一种看法。然而,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后儒的文本分析显示:儒家仁爱涵盖天、地、人,既是君子人格和政治伦理之基,也是天地大化、生生不已之源,本质上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爱。在实现之道上则讲究由亲到疏、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直至天地万物的次第性之序。然而,这一次第之序既合乎自然人伦,也因合着生生之道的大仁而成为天伦之序。对此,既要看到仁爱具有以爱亲行孝为起点,然后外推的差别性,也要看到仁爱上达天命、下贯万物、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的普遍性。在本质上和践行上,仁爱都带有普遍性和超越性与顺序性和差异性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共同的善与全球贫困的伦理学:一种儒家视角》一文凸显了缺失平等权利观念的儒家伦理的狭隘及特权的本性,即儒家"超越等差之爱"的"仁"的"推扩"本能地产生了一种狭隘的自我封闭,形成了一个在亲缘、亲密关系范围内的环形回路,对外界个体产生了屏蔽。儒家的"仁"与权利观念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共存的,所需要的是界定二者各自运行的空间。在非道德领域及拥有相同道德权重的境况下,运用儒家的"仁",即亲缘、亲密关系的优先性,对家庭、亲戚和朋友关系成员的诉求优先满足是可允许的。这是儒家"仁"的运行空间。在拥有不同道德权重的境况中,主体的选择需要优先满足道德权重较大一方的道德诉求。这是权利的运行空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9)
关于历史朝代的盛衰,"用人"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什么样的臣僚在经邦治国,往往直接关系到天下社稷的兴亡。"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儒家以仁义孝悌为才,墨家以兼爱无私为才,法家则重奉法执法。司马光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编著《资治通鉴》,纵观历史盛衰变迁,有着自己突出的人才思想:"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其关于才德的思想论述,对于正处于亟需大量人才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们来说有着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关于历史朝代的盛衰,"用人"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什么样的臣僚在经邦治国,往往直接关系到天下社稷的兴亡。"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儒家以仁义孝悌为才,墨家以兼爱无私为才,法家则重奉法执法。司马光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编著《资治通鉴》,纵观历史盛衰变迁,有着自己突出的人才思想:"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其关于才德的思想论述,对于正处于亟需大量人才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们来说有着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胜利 《园林》2006,(7):50-51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兰科、兰属,兰花种类极多,常见者有春兰、蕙兰(夏兰)、建兰(秋兰)、墨兰等,入馔多用建兰。兰花性平味辛,具理气解郁、清肺明目、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胸闷咳嗽,失眠,及青光眼。兰花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比喻为君子的高洁品格。孔子《家语》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仲子陵《幽兰赋》称兰花"和气所资,不择地而长。精英自得,不因人而芳。"宋黄庭坚《幽芳亭》对兰花有十分贴切的描述,谓:"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逐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6):277-278
"中和之美"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作为古代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中和之美"不仅贯穿了儒家美学的始终,在道家美学和佛家美学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孔子的"中和之美"发源于"中庸"思想,并始终同儒家伦理道德相互交织,表现为"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并在各个时期发展出许多新兴理念和观点,这对我国哲学、美学发展以及文学创作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建筑本身是一种共同体的文化结晶,独特的建筑文化往往和深层的民族精神相联接。"卓尔不群、和而不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理念,同样也与中国儒家的"和"文化有着重要渊源。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的君子人格,在建筑文化中的特殊形态即是"卓尔不群"的经典建筑。但凡经典建筑,都浸透着独特与和谐的意蕴——挺拔刚健,卓然而立,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
"诚"就是"真实无妄",它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之道。"信"其实可与"诚"互训,也是儒家道德生活中的一种美德。儒家诚信思想不仅倡导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真心诚意待人接物,而且主张在忠信的基础上,"信以诚之"。当然,诚信这种伦理原则现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职业道德了。  相似文献   

14.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梅花画则是花鸟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人崇尚君子风度,喻梅、兰、竹、菊为花中君子。除常见于诗词、文章外,人们还凭借丹青为之写照传神。于是"四君子"画又成为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梅居"四君子"之首,古今画梅高手辈出,源流至今弥盛。梅花入画始于唐代,然多为翎毛杂花间之陪衬。五代时有藤昌佑、徐熙等开始以梅花为主题作画,方法是先勾勒后填彩,大概就  相似文献   

15.
<正>即便到现在,在形容一个好女人时,人们总会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厅堂是"雅",厨房是"俗";厅堂是"乐",厨房是"苦";厅堂是"闲",厨房是"忙"。无形中,人们便约定俗成地将"庖厨之地"归到了令人不喜的对立面。就连唐伯虎都做了首诗来表达"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高雅生活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取代的无奈,更别提孟夫子所谓的"君子"甚至认为庖厨之地充满"禽畜哀鸣"之声、"污秽杂碎"之气,君子应远之。  相似文献   

1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中国消防及其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消防治理是治国安邦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也就成了孔子所信奉的"先王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在经孔子研究、撰写、整理的儒家经典中有大量的记载和阐述,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9)
儒家一直强调君子应该具备诚信的品质,君主在治理国家也应该讲究诚信;在出土文献《越公其事》一文中也发现了勾践在恢复国力所颁布的"五政"之一便有诚信要求。两者对诚信的要求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诚信的内涵、政治等角度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6)
<正>一、"乐德课程"的研究背景1.学校源远流长的发展史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完小(以下简称"我校")原名"阿乐德小学",后几易其名,1983年更名为梅城镇完全小学。学校创办于1918年,是曾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的朱经农为其定名。创始人龙则灵先生将"乐学厚德"教育思想嵌在校训里永昭后人。"乐德"源于《论语》和《周易》。"乐学"语出《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厚德"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校教师光大校训,奉行修身仁爱之师德,营造尊重、关爱、民主之环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5)
先秦社会生产力条件低下,所以人们的认识很有限。但是出身微贱的墨子接触下层却较多,身体力行在生产实践中提炼、丰富、完整认识过程,所以它的"兼爱"思想就超前于孔子。儒家所强调的仁爱只是建立在情的基础之上的有差别的爱,由己到人,由家人到他人,他更强调爱"君子"。而墨子更强调远施周边的爱,是一种博爱。这种思想在当时颇为超前。  相似文献   

20.
<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和而不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责任,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使命,以"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为特色。——广西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