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对110 kV不接地变压器间隙保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110 kV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配置方案,并分析了采用间隙和避雷器并联保护时,避雷器对中性点工频暂态过电压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变压器6~35 kV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或电阻器接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过大,超过允许值时,接地电弧不易自熄,会在故障相产生间歇性弧光,对健全相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即弧光过电压,如何限制弧光过电压,对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兰州石化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主变压器35 kV和6 kV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配置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消弧线圈成套设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浙江某220 kV变电站发生的一次110 kV架空线路雷电反击引起220 kV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保护间隙击穿事故,事故导致变压器三侧跳闸,负荷侧失电。以此次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事故反演,可为不接地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的距离选择和变压器与线路间的继电保护配合方式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330 kV升压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并分析了甘肃电网330kV发电厂升压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所承受的过电压种类和水平。提出这类变压器中性点保护方法,并给出了具体保护方案:采用合理的保护间隙保护330kV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的方案较可靠,也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110 k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主网终端且带地区电源的变电站在始端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接地保护与终端变电站内相关保护的配合、整定问题,以华北电网发生的一起110 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为例,阐述了线路接地保护及终端带地区电源变电站主变压器零序电压保护的动作过程,分析了导致零序电压保护动作与变电站全站停电的原因、110 kV主变零序电压保护的配置和110 kV线路接地保护、地区电源联络线保护、重合闸与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等配合问题,并对保护配置和整定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电力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水平,500 kV和1 000 kV有效接地系统的主变中性点可采取加装小电抗的方式运行。对于1 000 kV主变中性点接小电抗运行方式下的过电压保护,普遍采用放电间隙并联避雷器的配合方式,但目前对于这种保护方式尚未制定统一的方法和标准。通过对放电间隙和避雷器的电气特性进行分析,结合上海某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特高压主变中性点接小电抗运行方式下间隙保护和避雷器保护配合的原则和方法,对其保护配合进行了选择和参数整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IIDG接入系统的110 kV联络线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了线路两侧正序电压极化接地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指出存在由故障位置和IIDG容量决定的保护失效功率边界,若负荷无功高于此边界,IIDG侧接地距离保护在正向区内故障时拒动、在正向区外故障时误动,电网侧接地距离保护在反向区外故障时误动。提出两种应对策略,对策一将IIDG接入的110 kV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此时正序电压极化原理仍适用于IIDG接入系统;对策二采用零序无流判据和相电压极化距离元件构成接地距离保护方案,该保护判断不受IIDG接入的影响且无死区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难以满足以电缆为主的10kV配电网的发展需求。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结合上海市南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Matlab软件建立以电缆出线为主的10kV配电网系统,仿真模拟了单相接地故障情况时两种接地方式下的弧光接地过电压、中性点电压,仿真结果表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可以将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弧光接地过电压抑制在较低水平,可以提高10kV配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利用EMTP建立了1 000 kV典型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针对工频、操作和雷电过电压情况下中性点小电抗的过电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并联电抗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对过电压的抑制效果,重点分析了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过电压,并对其绝缘水平进行了核算。实验发现:并联电抗器可有效抑制线路以及小电抗上的工频过电压,避雷器可以有效限制操作过电压以及三相重合闸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电压。中性点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推荐选取180 kV或192 kV,绝缘水平可选为: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要求值为550 kV,短时工频耐受电压要求值为230 kV。  相似文献   

10.
详细分析了发电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谐振补偿接地方式的应用原理,提出一种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并且与中性点经接地变压器高电阻接地方式进行比较。这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更好地限制定子单相接地时的故障电流,从而保护了定子铁心和绕组。采用多回路分析方法对三峡左岸一种700 MW的大型发电机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中,一般通过切换不同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实现全网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目基本不变,从而达到保持整个电网零序网络基本不变的目的。为了规避变电站失去变压器中性点所带来的风险,在研究变压器中性点自动控制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变电站内就地实现,直接通过点对点的合闸回路控制接地刀闸的方案。该方案解决了长期以来靠人工操作中性点接地刀闸,操作过程复杂,操作间隔时间过长及危及人身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以电缆供电为主的城市配电网中普遍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以解决接地电流过大的问题。其中小电阻阻值合理选择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接地电容电流。采用精确建模方法计及了线路的实际路径和T接开闭所的影响,在考虑接地过渡电阻的条件下,对10 kV配电网单相接地短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根据中性点的耐压水平和保护灵敏度,该变电站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适宜采用阻值为10 Ω的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的10kV配电网系统存在难以准确快速地隔离接地故障的问题,介绍了一种10kV可控电阻接地系统,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仅在接地故障无法切除时投入小电阻,由零序保护迅速地隔离接地故障.文中详细地分析了该系统在10kV零序保护定值整定、10kV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接线、运行方式转换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确保变电站10kV可控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时风险可控,进一步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了10kV系统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些主要国家及我国目前所采用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2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三种主流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及研究的20 kV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与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各自电容电流的不同适用范围。结合浙江省雷害严重的实际情况,对20 kV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和现场实测,得到了750 kV宝鸡变电站和处于宝鸡换流站周围100 km内的330 kV、110 kV变电站内的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并分析了对变压器的运行影响,提出了今后还需开展的重点工作,为今后西北电网的直流输电对交流变电站变压器的影响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在大型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使用高压电力电缆,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容电流严重超过标准。文章针对系统接地变压器接入消弧线圈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深入研究了光伏电站中接地变压器及消弧线圈的容量计算方法和设备选型;给出了在不同电压等级下1050 MW光伏电站的装置容量计算和选型方法;在建成项目中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为大型光伏电站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特高压双回线路潜供电流补偿方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中潜供电流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补偿潜供电流的原理,并且比较分析了中性点小电抗法和快速接地开关(HSGS)法2种不同的补偿措施。以淮南-上海同塔双回特高压输电线路为例,采用实际线路的参数,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潜供电流、熄弧时间等主要技术指标,分别对中性点小电抗法在不同负载率、不同故障类型和不同故障点位置的潜供电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了影响潜供电流的因素。最后通过仿真,分别计算了采用中性点小电抗法和快速接地开关(HSGS)法的潜供电流,得到中性点小电抗法比较适合我国特高压线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发电机中性点各种接地方式,并对其运行作了分析比较.在由大容量发电机构成的现代电网中,经副边带高电阻的配电变压器接地优于其它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式亦将在我国广为采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非洲某国电站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对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选型进行了工程计算,指出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参数选择须与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相配合。在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有较高安全系数的情况下,接地电阻的选取应主要满足限制接地故障电流及与定子接地保护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宝鸡-乾县750kV同杆双回交流输电线路、同塔双回线路内过电压的计算结果。选择了高抗中性点小电抗和线路接地刀闸的参数。提出了线路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选为600kV,以降低线路侧操作和雷电过电压的保护水平,减少避雷器备品和备件的建议。探讨了取消750kV同杆双回交流输电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