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台山佛寺彩画是晋系风土建筑彩画(即与风土建筑结合的传统彩画形式)的重要类型,因施于五台山佛寺建筑而成为一种典型的佛教彩画。彩画分布于山西省北部,以五台山佛教寺院群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正五台山佛寺彩画为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风土彩画,因明末至清代前期的大量敕建活动而较多的受到官式彩画的影响。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五台山逐渐形成了与佛寺建造相应的匠作区域。佛寺彩画受到源自官方营建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体现出雅、圣、俗相间,古今相通,贴近生活的特征。其驳杂的题材、模糊的派系则成为风土彩画多元性的表现。1匠作区域与影响范围五台山的总体范围乃以五台山佛教寺院群为核心,横跨晋冀两省的山脉体系,涵盖山西省的繁峙、代县、  相似文献   

3.
张昕  陈捷 《古建园林技术》2013,(4):64-67,I0003
1五台山佛寺彩画的分布范围与影响因素 五台山的总体范围以五台山佛教寺院群为核心,横跨晋冀两省的山脉体系,涵盖山西省的繁峙、代县、原平、五台、定襄、忻州,以及河北省的阜平县。相关匠作区域分别以山西五台、代县、定襄,以及河北曲阳为核心。但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匠帮的交流,北向的大同、内蒙古,以及南向的太原一带均与之具有明显的同源性。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风土彩画,五台山佛寺彩画在敕建背景、风土环境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基本属性、类型划分到等级安排均与官式彩画相关而有别,官式彩画影响的消长亦使之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昕  陈捷 《建筑遗产》2021,(3):36-46
元代以降在以太原为中心的汉传佛寺中,出现了一股水陆道场的营建风潮.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作为明清晋北州城举办水陆法会的典型场所,在空间意义构建和匠作习俗呈现两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永安寺风土建筑为例,通过造像、壁画与彩画的整体组织,分析了设计者将流行信仰元素引入旧有场所的空间意义重塑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同时,通过比较中轴线两侧壁画与彩画基于对画方式的表达,探讨了风土匠作体系中"画师型"和"匠师型"施绘者从创作观念到绘制手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晋系风土建筑彩画中典型的五彩画为对象,首先从历史背景入手,归纳出源于宗教、官方与民间的影响因素;其次从神圣性、世俗性、延续性等表现形式出发,结合实例探讨了五彩画的分类、图案、色彩及构图特征;最后以发展前景为中心,分析了风土彩画物质与非物质的双重属性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风土彩画与风土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梵宗寺是内蒙古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藏传佛教召庙建筑,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受到清代官式彩画、本土文化、地方传统技艺的影响,呈现出特有的彩画形式,是研究内蒙古地区清代风土建筑彩画的典型范例。本文通过对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的田野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主要以大雄宝殿大木梁、枋、檩彩画为例,从彩画的构图、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同时将其与官式彩画以及其它地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7.
梵宗寺是内蒙古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藏传佛教召庙建筑, 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受到清代官式彩画、本土文化、地方传统技 艺的影响,呈现出特有的彩画形式,是研究内蒙古地区清代风土建筑 彩画的典型范例。本文通过对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的田野调查、 数据整理、分析,主要以大雄宝殿大木梁、枋、檩彩画为例,从彩画 的构图、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同时将其与官式 彩画以及其它地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 画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梵宗寺是内蒙古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藏传佛教召庙建筑, 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受到清代官式彩画、本土文化、地方传统技 艺的影响,呈现出特有的彩画形式,是研究内蒙古地区清代风土建筑 彩画的典型范例。本文通过对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的田野调查、 数据整理、分析,主要以大雄宝殿大木梁、枋、檩彩画为例,从彩画 的构图、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同时将其与官式 彩画以及其它地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 画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梵宗寺是内蒙古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藏传佛教召庙建筑,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受到清代官式彩画、本土文化、地方传统技艺的影响,呈现出特有的彩画形式,是研究内蒙古地区清代风土建筑彩画的典型范例.本文通过对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的田野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主要以大雄宝殿大木梁、枋、檩彩画为例,从彩画的构图、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同时将其与官式彩画以及其它地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梵宗寺大雄宝殿建筑彩画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释了智化寺彩画中构图、纹饰、色彩的基本特征,以及经橱、脊桁、藻井、天花彩画中八宝、五供、羯磨杵等纹饰与梵字的结合。同时,解读了以转轮藏和铜钟为代表的佛教器物之梵字,以及两处梵字之间的关系。智化寺彩画与佛教器物梵字的考察,不仅显示出明代藏传佛教对北京地区佛寺的影响,而且表明了彩画设计的整体性、逻辑性,其内容的多样化及其含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水彩画是舶来画种,从19世纪末传入我国,从技法上讲很长一段时间是沿袭西方的审美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水彩画技法从单一模式走向多样化,更加重民族特色.针对现状,进行水彩画技法中民族绘画语言的融汇的研究.由于水彩画同中国水墨画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都是以水为媒介,所以水彩画技法研究中把中国水墨画的笔墨观念及相关的审美意识有机渗透进水彩画技法中,与西方写真方法、审美要求相容共济,产生既活泼、灵透、含蓄的东方笔致而叉不失坚实、浑厚的力度美.  相似文献   

12.
刘泰松 《山西建筑》2007,33(18):129-130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钢桥长效防腐和涂装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从钢材的腐蚀机理、涂装材料的防腐蚀原理出发,对钢桥的防腐涂装技术做了进一步探讨,最后提出了本课题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兰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5,23(B07):111-113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三者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尤为密切,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屡见不鲜。以王维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园林思想,并从中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造园手法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张瑾  王洪成 《园林》2020,(3):20-26
本文在中国山水画与传统造园发展相辅相成的研究基础之上,从"画游-园游"的角度,尝试就山水画理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实例的造园手法,分别从"物游"与"心游"两个层面分析画理在造园实践中的表达,为设计者从山水画的"画游"角度去理解传统园林的"园游"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析环氧树脂地坪质量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崇华  王娜 《山西建筑》2009,35(15):206-207
结合环氧树脂地坪的施工过程,总结出了环氧树脂地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并从基材质量、基面处理、涂装环境、涂装方案四个方面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以确保环氧树脂地坪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园林意境空间的创造和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钊义 《山西建筑》2003,29(1):183-184
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绘画相生相长、同步发展,追求诗情画意的崇高境界,让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想象和体味,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张兰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5,23(Z1):111-113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三者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尤为密切,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案例屡见不鲜.以王维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园林思想,并从中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造园手法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何洪文 《山西建筑》2014,(8):241-242
依据春秋古城的项目特点,在论述彩绘由来的基础上,对春秋古城的彩绘构思与形成进行了分析,创造出了适合春秋古城项目特点的彩绘,通过对传统建筑色彩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春秋文化,烘托了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9.
Xiaonan Garden is the back garden at the Weng family’s former residence, a famed mansion in Jiangnan. Various architectural colored paintings in the Jiangnan style, including a rare paster colored painting, are preserved in the garde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wooden support, pigments, and structure of the painting and conducts a series of conservation experiments in situ and in the laboratory. Several conservation problems, such as the manually brushed lime, re-adherence of flaking painting layers, and consolidation of gold foil, were solved, and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Virtual recovery provided a solidfoundation for protection and example of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colored paintings in Jiangnan.  相似文献   

20.
邓冰旎 《城市建筑》2014,(15):21-21
景观设计中,格式塔完形性结合景观意象美方面的研究却寥若星辰。本文从完形性的角度出发,以改造后的长沙橘子洲头公园景观为探究对象,探讨格式塔心理学和诗词绘画在景观设计的意象美构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