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价铬镀液沉积黑铬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黑铬的电镀都是采用六价铬的镀液,但镀液的毒性大,污染环境,效率低。三价铬毒性比六价铬小得多,效率也较高,但镀液不稳定,颜色晦暗,附着力差。本文作者通过试验,提出了用三价铬电镀黑铬的槽液组成:CrCl_3.6H_2O 53.6 g/L,(NH_4)2C_2O_450.0g/L,H_3BO_31.2g/L,NH_4C180g/L,CoCl_2.6H_2O2.8g/L,BaCO_37.6g/L(用于除去S0_4~(2-)),H_2C_2O_46.0g/L。并且指出,在此电镀液组成的条件下,草酸的含量是形成合格镀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六价铬镀铬存在污染的问题,研发了一种硫酸铬为主盐、草酸盐为络合剂的三价铬装饰镀液。对60 L的镀液进行了工艺稳定性试验,对三价铬装饰镀层的性能和镀液性能进行了测试,讨论了三价铬装饰镀液的维护与补充的实践应用经验。结果表明,该镀液的覆盖能力,沉积速率,镀层的结合力和耐腐蚀性能等方面均可以达到六价铬镀铬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过去,镀铬及金属表面的处理使用六价铬,由于六价铬对人体有害,废镀液处理费用高,目前使用三价铬代替六价铬。使用氯化铬、硫酸铬等三价铬化合物配制镀铬液时,铬逐渐被消耗,但阴离子即氯离子或硫酸根残存于镀液中,并随着新液的补充不断积累,最终使镀液组成无法保持稳定,需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铬电沉积工艺普遍使用六价铬,其过程中会产生有毒酸雾等污染性物质,造成环境污染。相比六价铬,三价铬电沉积工艺具有能耗低、毒性小、污染小等优势,有长远的应用前景。由于不同镀液体系中离子沉积方式存在差异,三价铬的电沉积机理一直缺乏充分阐明,尤其是铬离子还原的中间历程及控制步骤。故研究镀液体系及不同镀液中三价铬的电沉积机理是解决沉积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关键。金属铬电沉积工艺包括铬的电镀和电解,文章基于三价铬电沉积工艺,从电镀及电解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重点围绕铬电沉积机理、铬镀液组成及组分应用、隔膜电解铬进行论述。最后对三价铬电沉积工艺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膜电解装置和研究沉积过程中铬的非线性非平衡行为等展望。  相似文献   

5.
镀铬溶液中六价铬和三价铬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磷酸介质中,六价铬和三价铬都具有稳定的吸光度,用光度法测定镀铬溶液中的六价铬,镀液中的其它组分对测定无影响。用光度法测定三价铬,镀液中六价铬对测定的影响,可从六价铬含量对应的吸光度扣除,在磷酸介质中,三价铁不显色,对测定无影响,镀液中铜和镍杂质对测定三价铬的影响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本方法简单、快速而准确,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镀铬层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而常用的六价铬镀液中的Cr(Ⅵ)有毒且严重污染环境,研究环保型的三价铬电镀工艺以取代六价铬电镀工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阐述了三价铬镀铬的特点,分析了当前三价铬镀铬体系存在的镀液稳定性差和在镀硬铬时镀层难以增厚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办法,展望了三价铬镀铬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绘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的标准曲线,研究了硫酸盐体系三价铬镀液中六价铬的积累规律,并测试了不同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添加有机醛类稳定剂或溴化铵可以降低六价铬的生成速率,使用小电流电解和添加过氧化氢能降低三价铬镀液中六价铬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六价铬对三价铬镀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价铬杂质对三价铬镀液性能的影响较大,实验表明,对于硫酸盐型三价铬镀液,当六价铬的质量浓度超过10 m g/L时,镀层出现雾状,超过100 m g/L时,镀液的覆盖能力变差,当质量浓度更高时,镀件无镀层。在正常的工艺条件下,六价铬杂质产生的速度比较慢,能够控制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一般不影响镀层的质量。镀液的pH偏高和不搅拌镀液都会促使六价铬的升高。用双氧水还原法和小电流电解法处理六价铬,实验表明,双氧水还原法效果较好,其质量浓度为0.5 mL/L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六水氯化铬(Ⅲ)-甲酸盐体系的三价铬镀铬工艺。介绍了镀液的配制方法,强调必需注意镀液的熟化及空白电解。假使熟化不好,镀液容易生成泥浆状的氢氧化铬沉淀,若不进行空白电解则镀液不稳定,影响镀层质量。此外作者还分析了镀液中各成分的作用,列出了工艺流程以及维护管理措施,最后还将三价铬和六价铬镀液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并总结出采用三价铬镀铬的七条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最早的铬镀层是于1854年从三价铬镀液中沉积出来的,但由于在这种溶液中电镀,不溶性阳极上因氧化作用生成的六价铬离子会阻碍铬的进一步沉积,因而针对六价铬镀液进行了集中的研究,终于1856年首创了六价铬镀铬工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价铬与六价铬电镀铬工艺的对比,分析了三价铬镀铬的工艺特征和镀液的特点,推广环保型三价铬镀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光亮镀镍液     
《电镀与环保》2009,29(6):49-49
根据本发明,三价铬镀铬基础液使用:三价铬盐,二价镍盐,配位剂,导电盐,缓冲剂和能电沉积铬一镍合金镀层的添加剂。通过使用低毒的三价铬替代剧毒的六价铬。使用该三价铬基础镀液的工艺具有低污染,高电流效率,在室温下即可施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DS-5000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工艺,详细说明了镀液中各成分的作用、镀液维护和工艺条件。赫尔槽试验和阴极极化曲线测量表明,该工艺的镀液分散能力、覆盖能力、极化值和镀层外观等均略优于国外某同类产品。该工艺在常温下操作,镀液十分稳定,突破了许多硫酸盐三价铬镀铬生产中p H总是下降的问题,且基本不生成六价铬离子,维护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4.
产品橱窗     
BH-88三价铬镀铬工艺与传统的六价铬电镀工艺相比,广州市二轻研究所推出的BH-88三价铬镀铬工艺具有电流效率高,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好,镀层耐蚀性能优异等特点,研制的阳极为贵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可明显提高镀液稳定性等其他性能。此三价铬电镀工艺,可降低能耗30%以上,并从源头上消除六价铬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以来,先后在浙江、广东等地投入生产应用。BH-88三价铬镀铬工艺特点:(1)环保型镀铬工艺,无六价铬污染;(2)硫酸盐型镀液,可避免氯化物体系的有害氯气对设备的腐蚀和对人员的伤害;(3)镀液的覆盖能力好,镀层…  相似文献   

15.
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以甲酸盐-羧酸盐为配位剂的三价铬电镀新工艺,并对镀液和镀层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镀层外观光泽明亮,光亮范围宽,镀液性能稳定,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镀液pH值易控制;镀层通过电化学测试和CASS实验,三价铬镀层的耐蚀性和六价铬镀层的相当,可与国外同类工艺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可简便、快速地测定普通镀铬液中六价铬和三价铬含量的方法。先通过总铬含量与单位体积镀液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算得镀液的总铬含量,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镀液中铬(Ⅲ)含量,两者相减便得到铬(Ⅵ)含量。该方法通过一次镀液称量和吸光度测定,就能得到镀液中铬(Ⅲ)、铬(Ⅵ)和铬酸酐的含量,精密度高,是目前最为经济的镀铬液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连二亚硫酸钠,俗名保险粉,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在镀液中能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以减小铬杂质对镀层的影响.电镀厂家经常在氰化铜预镀槽中添加保险粉用以去除其中的六价铬,或是在处理镀镍液时加入保险粉以除掉铬杂质.  相似文献   

18.
氨基羧酸体系三价镀铬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以 EDTA,DCTA,氨三乙酸,亚氨基二乙酸和天门冬氨酸为络合剂的氨基羧酸型三价镀铬新体系的性能。讨论了还原剂种类、温度、pH、阳极材料等的影响。提出了稳定性较好的三价镀铬新工艺,可获得满意的镀层。与六价铬镀铬相比,三价铬镀铬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毒性较低,废液处理简便,电化学当量较大,深镀能力与均镀能力好等。文献已报导多种三价铬镀铬体系,如:次磷酸盐、乙氨酸盐、甲酸盐、草酸盐、天门冬氨酸等,此外尚有建议添加尿素、硫氰化物。加藤进等曾研究了多种一、二、三羟基羧酸(或盐)作络合剂的三价铬镀铬溶液的使用性能。本文报告了对多种氨基羧酸三价铬镀铬体系进行比较试验的研究结果,各体系均以鞣革用硫酸铬作为镀液铬源。  相似文献   

19.
镀铬溶液中三价铬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镀铬溶液中三价铬的分析方法,在弱酸性条件下,不加硝酸银作催化剂,用过硫酸铵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用亚铁滴定法测定六价铬的总量,减去原来镀液中六价铬的量,得到三价铬的质量浓度。实验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不加硝酸银作催化剂,过硫酸铵不能将三价铬完全氧化成六价铬,而在弱酸性条件下,这个反应则能够完全进行。测定三价铬的结果与原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三价铬镀铬液中六价铬、铜、铁和镍杂质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价铬镀铬溶液中六价铬、铜、铁和镍杂质的分析方法。利用二苯氨基脲在酸性溶液中与六价铬的特效显色反应,用光度法测定三价铬镀铬溶液中的六价铬杂质。利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铜离子生成稳定黄棕色络合物的特性,用光度法测定镀液中铜杂质。利用钛铁试剂与三价铁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稳定的红棕色络合物的特性,用光度法测定镀液中的铁杂质。利用丁二酮肟与镍离子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的特性,用光度法测定镀液中的镍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