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任重 《建筑》2001,(6):46-46
建筑防火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筑防火设计根据采取的防火措施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积极防火措施 ,即采用预防起火、早期发现 (如设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初期灭火 (如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等措施 ,尽可能做到不失火成灾。采用这类防火措施为重点进行防火 ,可以减少火灾发生的起数。另一类是消极防火措施 ,即采用以耐火构件划分防火分区、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设置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设置安全疏散楼梯等措施 ,尽量不使火势扩大并疏散人员和财物。以消极防火措施为重点进行防火…  相似文献   

2.
传统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理念,以划分防火分区作为最基本的手段。防火分区虽然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扩大,但对于分区内未及时疏散逃生的人员却起不到有效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同时具备探测发现火灾、发出火灾警报、向消防队报警、控制乃至扑灭火灾等四项关键能力的建筑消防系统,是挽救建筑火灾中被困人员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防火分隔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两座相邻建筑物之间为阻止火灾蔓延扩大、减少火灾损失、为火灾扑救争取时间而采取的防火隔断措施,一般是采用具有一定耐火强度的防火分隔物把建筑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防火分区,一旦某一分区内发生火灾,可以有效地阻止火灾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展,而在一定时间内将火势控制在一定区域内。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防火分隔物主要有防火墙、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等。为了保证建筑防火分隔能发挥作用,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点:一、应按照国家《建筑…  相似文献   

4.
在建的、翻建的或正在拆除的各类建筑易于发生火灾,且火灾后果严重.众多的着火源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可燃材料的堆积、未完成的防火分区和其他的被动系统,以及未完工的消防系统使得火势蔓延.风况有可能加剧火灾快速蔓延.  相似文献   

5.
近数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尽管现代化的建筑主体结构是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但整个建筑物内部仍然存在着大量用易燃、可燃材料制作的室内装修以及家具陈设,它们都是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因素,这些物件的表面一般均须用涂料来涂饰,而传统的涂料绝大部分都是易燃、可燃的,这显然于防火工作不利。例如美国的高层建筑亚特兰大,“文考夫”饭店虽然全部是钢质结构,但在1946年12月起火时,建筑物内部几乎全部被烧毁。火灾后,人们总结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有:“可燃装饰件多,缺乏防火处理”。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耐火涂料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内合理防火分区的划分可以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控制住火情,为人员安全撤离提供保障,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对于当前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一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国际会展中心防火分区划分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某大型国际会展中心若采用传统防火分区划分方法将无法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拟采用“防火分隔带”的方法进行分区。但是该防火设计与我国现行建筑防火规范不相适应。为论证该特殊分区方法的可行性,利用CFAST火灾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火灾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分区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烟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在香港举行的“95东方消防”上发表的论文。作者通过对杜塞尔多夫机场火灾的调查研究,论述了中庭式建筑火灾烟气运动的规律和几种防排烟方法。1引言在过去,主要通过采用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来达到控制火灾,抑制火灾烟气在建筑内部和向邻近建筑物扩散的目的。这...  相似文献   

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规范都命名为防火规范,都定位在防火上,这是因为消防的方针是:“防消结合、以防为主”。也是因为防火两字涵盖了防止火灾发生、防止火势蔓延、防止火灾造成的损失等涵义,“防火”从实际上涵盖了这些规范的全部内容。防火又分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被动防火措施指设置建筑物的间距、防火分区的面积控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可燃物的数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结合火灾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筑火灾中较为常见的窗口传播火灾的发生机理,指出窗口延伸出的火焰实际上是起火建筑室内自然扩散火焰中的间歇火焰区,联系消防技术规范有关防火挑檐的有关规定以及实际火灾中出现的“火舌”现象,提出了建筑火灾中间歇火焰的垂直蔓延的灭火战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古建筑自身的特点,文章对古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动与被动的防火措施,利用传统防火技术和现代防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火灾源头、起火过程对火灾进行预防监测和消灭排除,从而保护古建筑不被大火破坏,以实现人和建筑之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各种耐火构件作为防火分隔物合理地划分防火分区,是控制火灾蔓延,减少火灾损失的根本途径之一。国内外的火灾案例表明,由于建筑中未采取完善的防火分隔措施,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扩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教训,不胜枚举。因此,国内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DJ16—87(以下简称“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以下简称“高规”)都明确规定了各类建筑的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城际铁路地下换乘站站厅1.2×104 m2 的超大防火分区,为确定合理有效的防火分隔方案,采用预先危险性的分析方法对站厅火灾风险进行了辨识,提出了“防火卷帘”“挡烟垂帘”“防火隔离带”3 种基于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的防火分隔方案。从合规性、人员安全疏散、火灾蔓延和烟气控制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并总结优缺点。采用FDS 和Pathfinder 分别构建火灾烟气和人员疏散模型对各方案的消防安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 种防火分隔方案均能满足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4.
一旦建筑物在某一区域发生火灾,火灾就会以热对流、热辐射等形式从门窗洞口或者其它烧损处向其它区域蔓延,最后导致整栋建筑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对一些建筑面积较大的建筑进行防火分区,是消防设计过程的重要内容。文章探索了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方法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灭火疏散预案提出几点新的见解 ,主要围绕实施责任对象以岗位为中心 ,充分运用防火分区措施 ,起火点不确定性 ,演习任务分配的客观性等问题展开论述 ,以便更主动控制火灾发展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刘文静 《山西建筑》2013,(35):26-27
结合高层建筑起火隐患多、救火难度大、逃离困难的特点,从耐火等级和材料的选择、防火分区和间距的控制、疏散出口和避难层的设置、消防设备系统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措施,以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古建筑的特点,结合古建筑火灾情况,介绍了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火重要性,并分析了我国古建筑的主要起火原因,提出了提高构件的耐火等级、加强消防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加强古建筑周围其他建筑的防火管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相应的防火对策,以达到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近年来需求广泛增加的木结构建筑在发生火灾时的耐火性能进行研究,利用FDS模拟软件对厂房进行全尺寸火灾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木结构染色车间十个防火分区在发生火灾时木结构梁和桩位的温度变化,得出无论纵向木结构还是横向梁的温度变化,都在标准温升曲线以下,可以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1.前言(防灾系统的作用)所谓建筑物防灾系统,是指当火灾和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为保护建筑物中生命财产的安全而进行的规划、设置、维持等功能的统称。这种防灾系统的功能可这样来划分和构成:一是编制建筑物结构的耐火和抗震对策、建筑的防火分区、避难通道等建筑物基...  相似文献   

20.
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高层居民住宅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从安全疏散、防火分区、消防给水设计、防排烟设计、电气防火设计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防范高层居民住宅火灾的对策,以解决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