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志华 《江苏纺织》2006,(9A):30-30
立达在CITME2006展出的新产品中,梳棉机C601,高性能梳棉机适用于经济型梳棉生产和稳定的须条质量,其显著特点在于模块化设计使维护更简便,锡林自动磨针系统IGS保证了梳棉须条高品质的稳定性以及延长了针布的使用寿命;并条机RSB-D401。单眼自调匀整概念是最为有效的生产稳定棉条质量从而确保最终纱线品质稳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R40转杯纺纱机上新型AEROpiecing无痕接头技术大大提高了转杯纺纱线的质量以及用该纱线生产的最终产品的质量,然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分析和测量的新方法也必须同步发展,以此证明与纱线质量同样优异的接头质量.  相似文献   

3.
立达R36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操作简便,且符合人体工学要求。得益于机器的设计理念,挡车工可操作比其他机型更多的转杯纺纱单元,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R36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的特点,并且结实可靠。与之前的机型相比,它的纤维利用率得以改善,纱线强力更高。该机器在纱线接头和卷绕方面均表现出色。新一代转杯纺纱机的应用范围广,无论是加工常规原料还是加工难度较大的原料,R36都适用。  相似文献   

4.
R 40转杯纺纺纱机配置的新型AEROpiecing气动接头装置可有效地提高转杯纺纱线的质量,以及用这种纱线生产的成品质量.诚然,在开发过程中,也开发了必须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以便能产生更好的和更近似原纱的均匀的接头质量.  相似文献   

5.
转杯纺纱机将梳棉条子或并条条子一步加工成成品纱的交叉卷绕卷装。Rieter R 40转杯纺纱机使用了新的AERO空气接头系统,现在转杯纱的接头质量已等同于正常纱体。因此高质纱的定义不再取决于纱的断头数或清纱切除率。它赋予了R40高的生产潜力及对所加工原料更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陈杰 《国际纺织导报》2013,41(7):40-40,42
立达生产的新型全自动R60转杯纺纱机是纺机技术上的创新,能确保生产更均匀、柔软的纱线,R60转杯纺纱机建立了速度、低能耗和生产效率方面的新标准。在2011年巴塞罗那国际纺机展(ITMA)上.相比其他机型,R60转杯纺纱机已显示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7.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8):65-67
立达将在慕尼黑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A6区417展馆展出短纤纺纱的大量创新技术,尤其是能源节约方面的成就。重点展出机型包括新型环锭纺纱机G35,新型紧密纺纱机K45。新型双眼并条机SB20和新型条并卷联合机OMEGAlap。带有新型集成牵伸模块的梳棉机C60和新型转杯纺纱机R40也将展出。COM4紧密纺制造的纱线、织物和终端产品,Comforo转杯纱以及R0tona转杯包芯纱将展示立达作为系统供应商的技术优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新型涡流纺纱设备的优势,从数字技术、机械与电气自动化、自动接头装置、质量检测和分析系统等方面介绍870 EX型涡流纺纱机的技术创新点,从条干、毛羽、重量不匀率水平3方面分析其工艺优势;详述应用870 EX型涡流纺纱机纺R 19.7 tex麻灰纱的原料选用、工艺参数、测试仪器及标准,并与环锭纺和转杯纺进行成纱质量对比。指出:870 EX型涡流纺纱机技术先进,具有高产、高效、高速的工艺优势;纺R 19.7 tex麻灰纱的纱线毛羽少、抗起毛起球性好,满足针织用纱质量要求;纺纱速度达转杯纺的4倍以上,环锭纺的30倍以上,生产效率高且成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再生纤维可减少纺纱原料成本,因此它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转杯纺技术是最适合这类纤维的纺纱技术。R36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可实现高品质纱线的经济生产。机织或针织面料回收后加工成的再生纤维在降低纱线成本的趋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生产得到的纱线性能需达到必要的验收标准。短纤维含量高将会限制纤维强力,降低纺纱过程的稳定性。最新研发的R36型转杯纺纱机特别适合再生纤维的纺纱,生产出的纱线品质在市场  相似文献   

10.
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的总体设计与纺纱实践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国际上转杯纺设备与纱线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合我国转杯纺实际情况,研制开发了配有半自动接头装置的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生产中细号纱,拓展转杯纱应用领域。介绍了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的设计原则和主要性能指标,对纺纱器,引纱和卷绕系统,半自动接头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特点作了分析,并介绍了纺纱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1.
唐洁 《江苏纺织》2007,(8):15-16
据悉,10月6日,在被誉为国际纺织机械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的慕尼黑国际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瑞士立达纺机将特别注重能源这一敏感话题,展出短纤纺纱的大量创新技术,尤其是能源节约方面的特别解决方案及其成就.重点展出机型包括新型环锭纺纱机G 35,新型紧密纺纱机K 45,新型双眼并条机SB 20和新型条并卷联合机OMEGAlap.带有新型集成牵伸模块的新版梳棉机C 60和新型转杯纺纱机R 40也将展出.COM4紧密纺制造的纱线,织物和终端产品,Comforo转杯纱以及Rotona转杯包芯纱将展示立达作为系统供应商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2.
Com4品牌最初仅用于立达公司(Rieter)紧密纺纱机上生产的紧密纱.随后,ComfoRo品牌仅用于自动转杯纺机上生产的转杯纱,ComforJet品牌用于相应的新型喷气纺纱. 现在,Com4品牌是指立达机器纺出的4种纱线(图1): -Com4 ring环锭纺——环锭纺纱机上纺出的纱线; -Com4 compact紧密纺——紧密纺纱机上纺出的纱线; -Com4 rotor转杯纺——转杯纺纱机上纺出的纱线; -Com4 jet喷气纺——立达喷气纺纱机上纺出的纱线.  相似文献   

13.
瑞士Rieter公司生产的R40转杯纺纱机,以150000r/min的速度运转的转杯可配置数多达360个,劳动生产率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将来,在运动速度非常快的机器人上将安装新的接头装置。由于调整参数比以前少,因此能以良好的再现性生产几乎看不出接头的高强度纱线。  相似文献   

14.
Belcoro纺纱元件的表面涂层对纺纱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涂层及从须条喂入到纱线卷取过程中与纤维接触的元件的设计都将对未来高性能转杯纺纱机的研制起决定性作用。全球市场上新型的、廉价的化学纤维将对材料、机械制造、纺纱工艺提出一连串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客户要求,介绍采用立达R37型转杯纺纱机纺制高强度、低捻度OE 58.3 tex超柔纱的原料选配和工艺流程,分析纺制超柔纱时车肚花预处理、梳棉机状态调整、转杯选择等技术要点;通过不同规格型号转杯试纺结果对比,选择S344/S-D型转杯可保证生产正常,且棉纱条干CV值优,满足客户布面丰满、色泽洁白、结杂少的要求。指出:采用立达R37型转杯纺纱机生产OE 58.3 tex超柔纱,应对车肚花进行严格的预处理,调整好梳棉机状态,并选择适合型号的转杯,以确保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即使加工低成本原料时,半自动转杯纺纱机R 37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转杯纱。R 37是Rieter(立达)推出的新款半自动转杯纺纱机。该设备配备了独有的新型纺纱箱,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原料。同时,得益于可更换的排杂通道,R 37可达到更高的排杂水平,其纺纱箱可以优化纤维流动,实现更高的纱线强力并减少纱疵。R37专为高产量设计,产能优于市场上的其他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凭借其先进的转杯纺技术以及多达600个纺纱单元,R 37可实现高达200 m/min的出纱速度。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推出了新型R36半自动转杯纺纱机。据悉,新型R36是一款智能设备,使用户在使用多种原料时都能达到良好的产能和纱线质量。目前,R36-600头机器已成功运行,是生产Ne2~Ne40的优质纱线智能经济解决方案。该设备纺纱锭位达600个,最高  相似文献   

18.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9,36(Z1):56-59
介绍瑞士立达公司在其R20型转杯纺纱机的技术基础上,应用德国绪森公司SC-R型纺纱箱技术研制的R40型转杯纺纱机的优越性能,使其达到当代科技水平;同时,分析认为立达公司制造的BT系列经济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生产的转杯纱质量高、有很好的性价比而在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系列中居领先地位,并以BT923型为例介绍了其多方面竞争优势;指出转杯纺纱技术是成熟的新型纺纱技术,是我国生产高档纱的应选机型,其性价比是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型S66纺纱箱是立达公司R66转杯纺纱机的核心部分,是在S60纺纱箱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而成的,可实现更高的纱线强度和更好的纱线均匀度。采用新的传送通道后,S66的应用更加灵活,改进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其操作更简便、更省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转杯纺粘纤拉毛起绒纱、转杯纺粘纤/天丝/绢丝混纺针织纱这两个转杯纺新型纱线开发中的相关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在转杯纺粘纤拉毛起绒纱的研发中重点是从合理选配原料入手,并优选工艺参数及元器件,在保证成纱强力的前提下来降低转杯纺纱的捻度,使所纺制的纱线能满足经编织造后达到拉毛起绒的效果。转杯纺粘纤/天丝/绢丝混纺针织纱就是在新型的R923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上生产的,在研发过程中重点把握下几个技术关键:原料选配、前纺工艺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及转杯纺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