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赵挺生  唐菁菁  周萌 《施工技术》2012,41(5):21-24,56
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在模板工程设计上,与当前工程做法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等相比,有明显变化。为配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实施,以工程实例形式对模板工程的水平模板荷载取值、荷载组合和模板面板及其下的次楞、主楞和支架计算方法进行系统演示,以期对该规范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对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中采用多层连续支模情况,规定应计入荷载在多层楼板间的传递效应。为便于应用,就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配置多层模板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并就静荷载与施工活荷载,介绍如何计算其在多层连续支模结构中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3.
模板侧压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绍新 《建筑工人》2000,(12):24-25
模板侧压力的计算是模板及其支架设计的基础内容。下面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一的规定,介绍模板侧压力计算的方法。一、模板侧压力的组成根据规范的要求,在对侧模板及其支架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以下三种荷载。1.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当采用内部振捣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可按下列两式  相似文献   

4.
古国敬 《广东建材》2006,(3):100-101
模板工程的计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附录一“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已作了具体规定,有章可循,并已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实施。钢筋工程的施工荷载、风力计算及整体稳定问题,由于认识不足,无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或不执行预定的施工方案),客观上有关规范又未作规定,无章可循,致大型钢筋骨架的倒塌事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于模板工程的施工计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附录中做了具体规定。钢筋工程的施工荷载、风力计算及整体稳定问题,由于认识不足。无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或不执行预定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江  孟凡刚  逄孟良 《建筑安全》2004,19(10):37-39
一、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编制的重要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4.1.1条规定: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4.1.3条规定: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这两条均为强制性条文。  相似文献   

8.
薛惠敏  朱骅  许庆锋  薛洪 《建筑技术》2001,32(8):543-544
目前 ,确定梁模板结构承载能力时的设计荷载 ,一般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进行计算 ,再按模板的结构形式设计施工结构。但施工现场发现实际荷载远小于上述规定的荷载 ,若按规范规定的荷载核算施工现场的梁模板结构时 ,梁模板结构应早已破坏 ,但现场的梁模板结构却仍完好。这里有一个钢筋密集的梁模板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时的荷载究竟是多少的问题。1梁的支模形式梁的支模形式如图1所示。三根梁的配筋率 :1、2、3号梁每立方米混凝土内钢筋标准重分别为445kg,230kg和280kg,均大于…  相似文献   

9.
石伟国 《建筑技术》2014,(5):452-456
通过对比《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涉及到的模板工程计算方式和构造措施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工程实例并总结施工经验,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标准中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算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的有关规定,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算规定。讨论了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预制构件制作、预制构件运输与堆放、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等不同阶段的荷载取值、计算模型以及预制构件、临时支撑、预埋吊件的验算方法和验算要求等规定。通过算例说明了有关规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转换梁质量通常在百吨以上,施工时搭设模板支撑十分困难。引入等效均布活荷载概念,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双向板在受到转换梁模板支撑的局部荷载时的绝对最大弯矩;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计算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并计算等效均布活荷载。利用计算结果指导模板支撑搭设,解决在多少宽度及层数范围搭设传递支撑的问题,并通过改进的荷载传递支撑法来确保施工安全、经济、快捷。  相似文献   

12.
梁板柱体系混凝土建筑施工时变结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梁板柱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承担的施工荷载 ,提出按梁、板两个时变结构 ,分别计算作用于梁、板以及梁与板上支架的施工荷载 ,通过支架承担施工荷载的线性叠加计算梁和板共用支架承担施工荷载的简化模型 ,经实际工程验证 ,该模型可为施工人员进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与安全检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问与答     
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3.1条规定了对于模板拆除的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底模及其支架拆除的时间是否只需符合表4.3.1的要求就行了(如多层结构中底层梁底模,上部传下按大的施工荷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门式钢管脚手架及建筑模板荷载测试试验的实现,本文结合JG 13-1999《门式钢管脚手架》和GB T50214-201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的试验原理,通过自行设计,并针对该类产品的特性,专门研制了门式钢管脚手架及建筑模板荷载测试综合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15.
各版本规范(标准)对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规定不尽相同,通过对相关规范及“脚手架”系列规范相关条文进行对比分析,建议在混凝土模板支撑设计时直接按《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相关条文执行。为在工程中正确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建办质[2018]31号文”,该文对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作用、效应、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等概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达到“(超)危大工程”临界值时混凝土梁、板截面尺寸表,可供初判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施工期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力体系是由低龄期的混凝土构件和模板支撑系统组成。目前,采用有限元方法和简化方法来计算竖向荷载在混凝土构件和模板支撑间的分布。在有限元方法和简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近似计算方法。根据施工过程,确定一些基本结构,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出基本结构中竖向荷载在混凝土构件和模板支撑间的分配系数,然后按照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能够简便地计算出施工期间混凝土构件和模板支撑所承受的荷载。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模板的设计与计算应遵守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2012-08-01实施),第四章模板工程对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设计、制作与安装、拆除与维护及质量检查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第4.1.2条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这一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8.
赵勇  王晓锋  姜波  程志军 《施工技术》2012,41(6):33-36,57
总结了国内外标准的施工阶段风荷载标准值取值规定,并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不同重现期风压的关系。以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对施工阶段的主体结构和施工辅助设施结构,提出了施工阶段风荷载标准值修正建议,通过算例说明了建议的应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附录A部分采纳了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伯时 《建筑工人》2010,31(4):27-27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明确规定:“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都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不仅要单独计算,还要组织至少5位专家的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荷载组合、风荷载计算取值、连墙杆的设计计算与构造、模板支架设计与计算、地基承载力要求、脚手架构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指出现行规范理论可能导致脚手架及模板支撑设计偏于不安全或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