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一、前言直流输电在远距离输电、电缆输电、非同步系列输电等领域具有很大的特点,是近年来正在发展中的一个分支。鉴于1977年新信浓变频设备和1979年北海道至本州之间直流联网装备的开始运行,为日本的直流输电技术奠定了基础。然而,考虑到将来电源基地设置的距离愈来愈远,所以正在开发远距离超高压直流主干线输电技术。在交直流换流装置中,避雷器的作用很重要,采用保护  相似文献   

2.
采用避雷器后输电线路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了评价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准确地对杆塔、避雷器、雷电流和输电线路等电力元件进行等效是非常重要的。杆塔模型在工程中宜采用电感模型,在超高压系统、杆塔高度超过40m时,宜采用多波阻抗模型;避雷器使用IEEE推荐的频率相关模型;雷电流宜选用简单方便的双指数函数模型;输电线路选用Jmarti模型。总结了杆塔接地电阻、避雷器安装方式和线路档距对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避雷器和降低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5)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关键元素,输电线路巡检管理是确保输电线路和设备正常工作的最好手段。系统运用网络结构,由手持机和后台管理机构成,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等,其优越性在于实现原理、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等。并且分析输电线路巡检管理系统的研发、运用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此系统符合输电线路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雷击输电线路的暂态雷电波过程不仅会造成绝缘子闪络、线路跳闸等恶劣事故,同时其入侵波还会危及变电站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研究直击雷瞬态传输特性对于输电线路防电磁干扰以及绝缘配合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t time-domain method,FDTD)建立了均匀、非均匀输电线路导线在有损和无损两种情况下的雷电波传输模型,并利用霍德勒叠加函数建立了传输线直击雷电通道模型;继而结合典型均匀、非均匀输电线路分布参数为算例,计算分析了输电线路不同位置的雷电波过程时域波形。研究结果表明:运用FDTD算法可以有效计算得到直击雷在输电线路上的瞬态波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输电线路雷击瞬态过程的计算和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耐雷特性不同于交流系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高、跨度大,且工作电压幅值、极性不变,使得雷击直流高压输电线路的概率增大,有必要对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耐雷性能进行研究。针对近年来葛南±500 kV直流输电线路多发的雷击故障,以葛南±500 kV直流单、双回架空输电线路为工程背景,采用ATP-EMTP和电气几何模型法分别对线路的反击和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并与交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500 kV直流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远高于反击跳闸率;工作电压对雷电先导发展、建弧率以及导线绕击距的影响比交流更大,使得直流输电线路正极性导线的雷击跳闸率高于负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崇文至紫荆500k V线路工程为例,探讨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三维全景可视化技术路径,包括:采用卫星影像数据和高精度数字高程数据合成输电线路工程地形地貌模型;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敏感区域重要建筑地物实景建模;基于BIM技术对铁塔、输电线等进行建模;最后采用Super Map 3D Designer三维地理设计引擎进行倾斜摄影、激光点云图以及BIM模型等数据融合处理,实现省市远景视角、镇村中景视角及铁塔近景视角的三维全景展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倾斜摄影、BIM建模以及三维引擎技术融合的三维建模技术能够全方位展示超高压输电线路地形地貌,真实反映交叉和跨越情况,为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7.
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雷电防护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各种防雷研究成果:分析了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安装线路避雷器等常规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特点及局限性,介绍了新型输电线路结构、防雷保护间隙、可控放电避雷针等输电线路防雷新技术;论述了变电站直击雷防护和进线段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及站内重要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电抗器等的防雷保护,探讨了变电站接地网的降阻技术。指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在防雷工程实践中,根据技术经济比较设计最适宜的综合防雷保护方案,以及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适合于特殊地理环境的防雷新技术是今后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路覆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覆冰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引发输电线路过荷载、导线舞动、绝缘子串闪络等事故,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输电线路典型覆冰事故、覆冰的种类与性质、影响覆冰的因素、绝缘子冰闪特性的研究以及输电线路覆冰机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绝缘子覆冰闪络问题日渐突出;影响绝缘子覆冰的因素很多,其中电场对绝缘子覆冰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使用ATP-EMTP软件选取矿区常用的110 kV级的输电线路作为仿真研究对象,建立雷击输电线路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雷电绕击于输电线路仿真;分流系数仿真;耦合系数仿真。通过对仿真情况的分析,认为避雷线有防绕击作用、分流作用、屏蔽作用和耦合作用,对输电线路防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设计和运行部门在实际输电线路上,如何合理地采用防雷保护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井筒对特大跨越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提出钢管混凝土杆采用钢管杆等代的等效建模方法,采用时域法和频域法研究有无井筒输电塔在顺线路和横线路方向的风致响应,最后将风振系数结果与规范规定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利用截面刚度等效原则进行钢管混凝土杆等效为钢管杆的方法是可行的;考虑井筒后输电塔的前两阶自振频率降低明显,输电塔的位移和加速度均增大;时域法和频域法的计算结果接近;有井筒输电塔的整体风振系数比无井筒输电塔大11%~15%;风振系数计算结果与《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 5551—2018)的规定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输电线路大规模发展建设。但是,我国输电线路运行方面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线路跳闸事故频发,安全可靠性不足;输电损耗过大,经济性不够等。所以如何确保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是电网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线路运行中的安全可靠性问题与经济性问题。并从加大线路巡视力度、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开展状态检修、提高设计能力等四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7)
近些年来由自然灾害、覆冰、风振等引起的倒塔、断线事故逐年增多,而输电塔在线路总投资中约占40%左右,并且输电塔的构造复杂,以致于在输电线路的抢修过程中,倒塔重建的花费和困难最多。本文基于过载保护金具的思想,利用安全销、碗头挂板和联板整体有限元模型,对安全销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弯矩对安全销的破坏起主要作用的结论;最后对安全销的尺寸设计进行了分析及建议。本文的研究完善了输电线路防灾减灾金具的设计,对输电线路过载保护金具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特高压输电与超高压输电经济性比较,一般用输电成本进行比较,比较2个电压等级输送同样的功率和同样的距离所用的输电成本。有2种比较方法:一种是按相同的可靠性指标,比较它们的一次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500kV输电线路绝缘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对半波输电线路绝缘设计、半波输电线路绝缘稳定性、输电线路绝缘配置分析等内容进行分析,详细论述了500kV输电线路绝缘设计方法,以期不断提高500kV输电线路的绝缘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6):672-677
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理论和风险矩阵法对输电线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首先,根据《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定风险后果;其次,深入分析了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因素,建立了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因素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输电线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以评价风险发生概率;最后,用风险后果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构建了风险矩阵对风险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一个实际线路风险为例检验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为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提供指导,从而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系统全寿命设计质量及管理措施,提高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与线路投资的经济性达到最优化,促进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实现输电线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从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废除等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通过线路工程实际运行情况的调查,对输电线路系统中导线、地线、绝缘子、金具、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营,山火引发输电线路跳闸,跳闸事故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挑战,因此,研究山火条件下输电线路间隙击穿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山火发生时,产生的火焰高温、火焰电导率、固体颗粒等导致输电线路间隙绝缘性能剧烈下降,可能引发输电线路跳闸,且重合闸容易失败,容易导致输电线路停运的严重事故。本文对山火导致输电线路间隙击穿主要诱因进行了综述,研究了火焰温度、火焰电导率、固体颗粒等对输电线路间隙击穿特性影响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山火引发输电线路间隙击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的研究结果分散性较大,且考虑因素较为单一,对于指导山火引发输电线路跳闸防护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议综合考虑山火条件下的各种因素耦合作用,进一步从理论计算、仿真建模和山火模拟试验等方面对山火条件下输电线路间隙击穿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分析输电杆塔的雷击暂态响应,以及雷电波在杆塔、线路中的折反射波过程,建立整体的分析模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典型110 k V输电线路,搭建了输电线路、输电杆塔以及接地装置的一体化暂态分析模型,将输电杆塔进行分块建模,建立其多波阻抗模型;考虑典型接地装置的电感效应与火花效应,建立其暂态电路分析模型;考虑绝缘子、输电线路、避雷线的影响,最终结合EMTP软件进行雷击暂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电感效应以及火花效应后的电路模型,可模拟接地装置的冲击特性;输电杆塔横担电位峰值随高度的降低而减小;杆塔与接地装置的阻抗不匹配、避雷线与杆塔的阻抗不匹配,导致横担、塔顶电位带有较大程度的振荡;雷电波的反射时长与输电线路跨距相关。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4,(12)
随着电力工程不断发展,直流输电技术由于具备输电距离长、输电容量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就直流输电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部分引发输电线路跳闸的火灾事故进行统计以及对典型火烧迹地的跳闸事故进行考察,分析山火发生的次数、跳闸率、地理位置、过火区域地形地貌等,探讨引发线路跳闸的潜在山火类型、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特性参数以及跳闸输电线路的放电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易引发跳闸的山火类型依次为中高速中高强度的地表火、树冠火、冲冠火和地表火转化的树冠火;火灾基本为上山火,易形成高火焰、高热量、高温度、高浓度(烟尘粒子和带电质点)的易导致线路跳闸的环境条件;发生跳闸时输电线路主要放电部位为子导线,放电方式依次为对树、相间和对地;在中高强度火灾条件下放电距离突破了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所需安全间隙,产生流注而发生跳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