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岳振结合自己几十年创作的心路历程,将牙舟陶从产生到发展历程简单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即:民族民间工艺阶段、工艺美术阶段和陶瓷艺术阶段。不同的时代带来不一样的陶瓷,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带来不一样的审美品味和风格。岳振的牙舟陶艺术作品融通古今、继往开来,在汲取传统牙舟陶古拙之美的基础上,融入贵州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对贵州牙舟陶文化推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对大师岳振不同时期创作的牙舟陶作品进行艺术探析,可以洞悉到时代潮流中牙舟陶艺术发展的脉络与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美术价值,亦能体会到大师在整个生命创作历程中的工匠精神及对牙舟陶未未来发展寄予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平塘牙舟陶器,因出产于贵州平塘县牙舟镇而得名,牙舟陶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陶瓷品种。为了加强对牙舟陶制作技术的挖掘和提升,本文选择陶瓷通用釉料为研究点对技术现状进行了梳理,回顾我国陶釉的主要发展历程,介绍我国基础釉料研究和最近几年典型釉料的研究,分析其本形态特征,浅析近年来釉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未来釉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牙舟陶属贵州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陶艺。现已成为贵州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从牙舟陶符号视角出发,对牙舟陶作为物质对象的意向性和作为符号的意向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牙舟陶作为贵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开发与应用研究开辟了新的思维方法,这对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有悠久的制陶历史,以牙舟陶最为代表.80年代,范新林、尹光中、刘雍等贵州陶艺家,率先在北京举办具有原生态文化品格的陶艺展,引起国内外的注目.2007年开始,贵州陶艺家重新集结,以创作现代陶瓷艺术品为突破口,参加了一系列的国内外展览,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31日,平塘县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牙舟陶文化艺术研究论坛在牙舟镇举行,国家、省有关专家、学者、牙舟陶艺传承人共聚一堂,共话牙舟陶未来发展大计,为牙舟陶未来的发展支招。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在听取了当前牙舟陶发展现状、牙舟陶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情况介绍后,大家纷纷发言,就如何传承和发展好牙舟陶文化艺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专家组指出,牙舟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不可多得的陶瓷,在国内有很大  相似文献   

6.
牙舟陶始于明洪武十六年(1338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贵州本土文化,目前成为贵州陶艺中独具一格的“精绝”之作,本文从牙舟陶的符号角度出发对其符号实体的存在特性以及符号形式及其认知性等进行探讨。从而,深入认识和研究牙舟陶,这将对保护和传承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牙舟陶产于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牙舟陶是贵州独具风格的工艺品,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以牙舟陶的现状为重点研究,并从保护与宣传、拓展新领域、品牌定位、人才培养探讨牙舟陶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牙舟陶始于明洪武十六年(1338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1]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贵州本土文化,目前成为贵州陶艺中独具一格的“精绝”之作,本文从牙舟陶的符号角度出发对其符号实体的存在特性以及符号形式及其认知性等进行探讨.从而,深入认识和研究牙舟陶,这将对保护和传承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牙舟陶在陶瓷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陶土对牙舟陶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加强对牙舟陶的研究,采用化学分析法、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数显白度仪等测试手段对牙舟陶土的化学组成、粒度分布、晶相组成、热性能及白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牙舟陶土主要由石英和珍珠石组成,石英质量分数为59.34%、珍珠石质量分数为34.78%。牙舟陶土颗粒分布广泛,粒径小于6.5 μm的颗粒质量分数达到58.67%,粒径越小石英含量越低。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黔南丰富的磷矿资源,研究加入磷矿后牙舟陶土在煅烧过程中白度、硬度及物相组成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牙舟陶土的白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 100 ℃时达到最大值45.5%;加入磷矿组分后,在1 100 ℃时牙舟陶土的白度增加至54%,且煅烧时固熔体形成温度下降、烧结温度降低,并伴随钙长石矿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日前,贵州平塘牙舟陶瓷产业园举行投产庆典暨牙舟陶瓷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该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行。
  该产业园占地177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第一期投资1亿元,总体规划包括5个子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十个亿这个目标,可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
  据了解,该产业园依托平塘丰富的陶土资源,挖掘和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的文化内涵,引进景德镇陶瓷制作技术和工艺,使牙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经济理念相结合,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牙舟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之后,扎根在得天独厚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平塘县牙舟镇。曾"红火"在辉煌的鼎盛时期,也在衰落的困境里挣扎过。是什么让古朴粗犷的牙舟陶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就要从其曾经大量流传的美术陶说起了。本文将从文化特质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论述民间艺术为牙舟陶的发展开拓新的视野从而推动了牙舟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走进牙舟陶     
<正>2010年8月贵州省陶瓷协会成立之际,我荣幸受邀参加成立大会,并被协会聘为艺术顾问。会后到平塘县牙舟镇参观,这是我第一次直面和接触牙舟陶。在参观了传承人张禄麒的牙舟陶工厂之后,我才真真实实的看到了牙舟陶的庐山真面目。当即决定淄博中国陶瓷馆收藏张禄麒的牙舟陶作品"螭虎双耳瓶"(见附图)一件,同时收藏岳振等人有代表性的牙舟陶作品九件(见附图)。在增加中国陶瓷馆的馆藏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牙舟陶是我最初的想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新时期以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必然带动生产工艺与思想观念的革新。《2016中国牙舟陶设计大奖赛》在产地贵州平塘县牙舟镇的举办,对于具有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牙舟陶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牙舟陶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也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省内一批陶艺家创作的牙舟陶系列作品,曾经进入到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  相似文献   

14.
近日贵州的艺术家,陶瓷艺术爱好者们齐聚花溪夜郎谷,开展了一轮牙舟陶的创作设计活动。此次陶艺创作大会战是为了参加十一月份在杭州西博会上由湖南省陶艺家协会组织举办的“火性人”湖南省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也是为了明年在中国西安举办的第43届世界陶艺大会作前期准备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牙舟陶简介     
牙舟陶产于贵州平塘县牙舟镇,距县城26公里。其海拔高度为1000M。牙舟陶始于明洪武十六年(1338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早在一百多年前,牙舟陶的产品就以生活用具、陈设品,如动物玩具、烟斗、祭器等远销北方大戈壁的边远村寨和南方的南洋诸岛,辛亥革命后发展到一百多家小作坊,尽管交通闭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傅培贵:贵阳人,1941年出生,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贵州省陶协理事、贵州省“牙舟陶”艺术总监、傅氏陶艺研究室主持。陶瓷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工艺美展、“名人名作展”、“百名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家精品展”等。  相似文献   

17.
《陶瓷工程》2011,(11):35-38
傅培贵:贵阳人,1941年出生,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贵州省陶协理事、贵州省“牙舟陶”艺术总监、傅氏陶艺研究室主持。陶瓷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工艺美展、“名人名作展”、“百名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家精品展”等。  相似文献   

18.
正牙舟陶,顾名思义它属于陶的范畴,陶的粗犷、热烈兼而有之,同时它有序传承,给人以历史感和奔放感。特别是这几十年间,牙舟陶的创作结合现代审美,又注入了更接地气的亲切感。大地母亲地大物博,恩赐了不同土地独特的矿产矿物,经百万年的自然造化,使每一个地区的矿物产生了不同的材质与截然不同的性能,贵州先民们利用了当地的泥性造就了异于它域的陶瓷艺术,也就是大地母亲赐予的独特矿物与先民智慧互相结合产生的璀璨牙舟陶之花。  相似文献   

19.
云南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四千年前就出现了陶器,唐、宋青瓷,元、明青花享誉世界。建水紫陶、华宁釉陶、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香格里拉藏族尼西黑陶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牙舟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逐步地、默默地变化和改进着,目前已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格调、造型特点及审美特色。本文主要从艺术设计中美的形式规律和审美要求对牙舟陶的造型及其审美特点做深入地研究分析,得出以生活器具为主的古牙舟陶造型简洁、质朴;千姿百态的牙舟古陶品类繁多,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着自然古朴的韵味与较好地秩序感,有着典雅和谐的审美情感特征。对牙舟陶造型及其审美特征的研究,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牙舟陶得以更好的保护和在应用中传承,从而为社会经济等全面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