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遵义锰矿采场顶板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遵义锰矿采场顶板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建立了时间和下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了采场顶板的最大下沉值,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初步分析出采场顶板的沉降规律和地压显现规律分别是:采场顶板沿倾向的规律是采场中下部的下沉量大于采场上部的下沉量;表面测点下沉量大于深部测点的下沉量;采场顶板沿走向的规律是采场中线处的顶板下沉量小,采场中线与矿柱之间的顶板下沉量大,顶板下沉近似“W”形。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宝山东部铅锌矿床采场地质状况的复杂性,总结了多年来加强采场地质研究,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和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采场地质研究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场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一般以简单快捷、工作量少与准确率高为目的,对三鑫公司常用的采场测量方法加以总结并予以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采场测量方法-射线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白云鄂博主采场采剥总量增加,采场铁路运输排岩结束,采场西端岩石排卸运距增加和转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采场西端岩石运输系统设计方案,并顺利实现,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磷矿深部矿体回采过程中采空场围岩稳定性状况,采用椭圆形巷道围岩的弹性力学理论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同时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该采场结构参数下采场两步骤开挖充填过程中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采场回采宽度为10 m时,采场回采长度宜为45.4~48.9 m。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某矿回采效率,扩大生产能力,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运用ANSYS对12种不同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各个方案采场最大主应力、顶板沉降量、两帮位移量和最大拉应力指标值,分析后保留采场宽、高分别为15 m和14 m以下的9种可行方案;采用正交试验极差法(R法)对这些方案模拟所获取的指标值进行显著性分析计算,确定采场最优宽高组合为宽9 m,高14 m;将最优采场结构应用于现场试验,并对试验采场顶板下沉量进行了实测,模拟结果与实测相对误差为7.48%,模拟结果准确性较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法优化的采场结构参数不仅能够保证采场的安全稳定,而且能够大幅提高采场生产能力和回采效率。  相似文献   

7.
借助修正后的RMR方法对和睦山铁矿工程岩体进行了分级.分别采用厚跨比法、结构力学梁理论以及普氏拱理论对矿柱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嗣后采场破坏模型以及采场失稳演化过程.分析了采场尺寸、矿岩坚固性系数、抗拉强度以及内摩擦角对崩落法转阶段嗣后充填法采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极限平衡法建立了阶段嗣后充填法矿柱安全系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岩的坚固性系数和抗拉强度对顶板临界厚度影响明显;矿岩的内聚力对矿柱的安全系数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将上述结果应用到和睦山铁矿嗣后采场稳定性分析中,得到了块矿地带的采场顶板临界厚度和矿柱安全系数,并从理论角度分析19#矿房跨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稳定性分析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尹格庄金矿-616m水平8204采场为工程依托,对采场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为此,对8204采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并应用Q系统和RMR分级法对采场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基于Mathews稳定性图表法、临界跨度图表法和数值模拟,对采场尺寸和最大跨度进行优化。分析认为,8204采场的最佳跨度为12m,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采用采场暴露面尺寸为12m×100m的结构参数进行回采,采场顶板及围岩并未发生垮落及剥落现象,采场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甘肃冶金》2020,(4):11-15
针对矿山采场围岩破碎且含泥量大、易失稳破坏的情况,统计现有采场的采区暴露情况、地应力大小、围岩本身质量、采场维稳措施以及最终的破坏失稳等情况。将其作为条件属性,将最终的破坏失稳情况作为决策属性,对各属性离散及约简后,对采场失稳破坏规律进行了粗糙集规律分析。根据得到的失稳破坏规律,制定了新的采场参数及支护策略,实践证明,该方法科学有效,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地下矿山开采中,合理的采场暴露面积是保障采矿作业安全的前提,采场暴露面积作为地下采场的主要结构参数需要进行优化。以卧虎山矿27-31线为研究对象,运用3DMine-Midas- Flac3D耦合建模技术,构建了地表、矿体和采场的精细化模型,在采场长度参数为30 m和40 m的条件下,设计了10种采场暴露面积计算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获得采场顶板最大拉应力和两帮最大压应力,基于此建立了采场暴露面积与顶板最大拉应力及两帮最大压应力的回归优化模型,在有安全系数的保障下确定了采场极限暴露面积。研究结果表明:(1)经采场稳定分析,最大压应力主要出现在采场两帮的围岩,而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顶底板;(2)通过建立采场暴露面积与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回归函数关系曲线,获得暴露面积与应力的关系规律,即在相同采场暴露面积条件下,采场越长则拉应力越小,而在相同拉压应力限值情况下,采场越长则极限暴露面积越大;(3)以矿山生产安全系数1.3为基数,通过回归函数曲线规律,根据采场矿体的赋存条件,以30 m和40 m的采场长度值,确定卧虎山矿的极限暴露面积分别为450 m2和600 m2。当岩体力学参数改变时,亦可采用回归函数曲线规律自适应判定采场极限暴露面积和采场跨度。  相似文献   

11.
河西金矿进行了蚀变岩型金矿床采场顶板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其中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采场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是研究内容之一。数值分析的目的是对蚀变岩型金矿床采场围岩在给定的采矿工艺和支护形式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为确定合理的采场结构要素(主要是采场宽度和控顶高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VCR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相似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相似模型原理,针对新疆阿舍勒铜矿具体地质条件,采用室内相似模型实验研究了采用不同结构参数的VCR采矿方法采场的稳定性。基于弹性介质平面应变的假设,分别模拟了采场结构参数为10 m、12 m、15 m时的矿房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生产地质条件下,阿舍勒铜矿采场跨度10 m时是稳定的;在12 m时,采场冒落到一定高度会稳定;在采场跨度达到15 m时,采场将会出现不稳定垮塌。实验结果可为VCR采矿方法采场结构的优化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曹家洼金矿Ⅱ号矿体307、308采场顶板曾发生垮塌,为了掌握该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及地压显现特点,采用应力解除法并辅以顶板下沉观测和矿柱外形观察的方式,结果表明采场长度达35m时,开始出现拉应力,并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采场高度超过20m之后采场压力逐渐增长;顶板下沉量随采场跨度增大而增加,最大下沉量为8mm。开展采场围岩应力测量,其结果用以指导矿块设计和采场顶板控制收到了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良山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参数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良山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不同充填配比参数并对其进行回归预测分析,得到影响充填体强度的主要因子及其与充填强度的关系曲线。根据采场参数,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充填体的设计强度范围为0.18~1.30 MPa,并利用ABAQUS软件对采场回采后相邻采场中充填体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充填采场中配比为1∶8时充填体强度略有盈余;配比为1∶20时充填体强度不足,充填体会发生压裂破坏;配比为1∶15时充填体强度能满足采场安全要求。选择浓度70%,灰砂比1∶15的充填配比能够控制采场的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15.
胡华  孙恒虎 《黄金》2002,23(8):16-20
结合湘西金矿深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课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采场模拟模型,并计算分析了深部采场的稳定性,模拟了采场四采过程中声发射,剪应力分布及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当采场跨度达到6米以后,顶板局部开始夸落,当跨度达到10m以后,顶板中部发生冒顶事故,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采场结构参数,顶板水压支柱支护,地压监测预报等综合地压控制措施,有效地维护了采场反的稳定,使回采作业安全,顺利地完成,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FLAC~(2D)的空场嗣后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缓倾斜中厚矿体空场嗣后充填法在不同采场结构参数及不同回采阶段的采场稳定性,引进FLAC2D软件对采场宽度分别为32m、36m及40m时在三种回采阶段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充填体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及矿岩应变软化本构模型适用于矽卡岩矿体,不同开采扰动及矿房跨度条件下采场稳定性不同,当采场沿走向宽度36m以下时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塑性区分布及顶板竖直位移在安全范围之内。优化后的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沿走向宽度36m,其中矿房31m、间柱5m,实践证明该方案在安全性及经济性上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红透山铜矿探采资料对比浅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红透山铜矿-647中段42采、43采为留矿法采场,目前已经开采结束,为进一步了解矿山资源利用状况、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地指导矿山勘探与开发,对42采、43采进行了探采资料对比,通过对形态误差率及储量误差率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探矿与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今后的地质探矿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Stable stope is the premise of safe mining in underground min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rock mas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underground mine stope, taking a mine in Yunnan as an object, FLAC3D software was used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on the limit exposed area of stope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olt suppor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mit exposed area of the stope is 400m2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e use of bolt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oof pressure, control the displac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roof and rock caving, and increase the limit exposed area of the stope to 600m2. It shows that the bolt support is feasible as the roof stability control measure and can guarante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st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