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是一个通过自由空间(大气)传输高速率光信号的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特点是高带宽、低成本、易安装、保密性好、无须频率申请、传输协议透明。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FSO系统的整体电路设计和控制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
自由空间光通信是一种通过在自由空间传输激光信号来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间语音、数据、图像信息的双向通信技术。光学接收天线是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丈中分析了卡塞格伦系统作为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光学接收天线的可行性,讨论了其设计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是一个通过自由空间(大气)传输高速率光信号的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特点是高带宽、低成本、易安装、保密性好、无须频率申请、传输协议透明。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FSO系统的整体电路设计和控制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音频信号的可见光通信传输,给出一种简单可行、性能稳定的LED可见光通信音频传输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生活中常用的电脑(或手机等)、有源音箱和简单的电路,在3W大功率LED光源直射下,实现了50cm传输距离内良好的音频信号传输.在该系统基础上,尝试性地组建了融合PLC的LED可见光音频传输实验系统,初步实现了音频信号在融合PLC的系统中的短距离传输,对于输出音频信号的音质存在进一步研究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柯熙政  谌娟  谭奇志 《激光技术》2011,35(4):539-542
为了研究数据复接和分接,设计采用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多路语音数据复接实现方案.该方案充分发挥了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优势,利用现场可编程技术,结合了电话线传输系统,其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控制模块由Verilog语言完成,且利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了仿真,达到提高信道利用率、扩大传输容量的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传输...  相似文献   

6.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同的应用背景,将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分为星间光通信、星地光通信和地面无线光网三大类,分别概述了三种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和近期发展概况。分析了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信号激光波长和束散角选择等关键问题,对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又称无线光通信,是指以激光(MHz)为载波、自由空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技术。文中主要介绍了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优势、特点以及应用价值,分析了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在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与125 Mbps聚合物光纤局域网兼容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以实现楼宇间的数据通信,克服聚合物光纤传输距离较短的缺点.自由空间光通信包括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发射部分由650 nm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和准直扩束镜组成,接收部分由接收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组成.半导体激光器的调制发射功率为3 dBm,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为-27 dBm.分析了大气对光信号的衰减以及大气湍流造成的光斑抖动对通信的影响,记录了系统的信号传输波形和通信眼图.实验表明,自由空间光通信可以延长聚合物光纤局域网的通信距离,使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9.
王俊  谭荣华 《激光杂志》2020,41(3):177-181
为了解决红外光通信存在传输方向单一和消耗功率高问题,设计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超低功耗红外光通信系统,系统单片机使用改进型STM32,将超低功耗红外发射装置嵌入到红外光通信系统中,该装置通过固定载波频率将输入音频信号,通过发送校准模式和音频传输模式调制为高频方波信号后,采用红外光管向外发射信号,并在电路中增加功率负载电流实现限流,降低红外光发射电路功耗。红外接收装置通过共射级放大电路接收信号,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制信号,实现信号高质量、低功率传输。红外通信模块实现红外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间信号的双向传输。系统采用保护驱动模式、中断模式与用户模式的红外通信协议栈,最大程度降低系统通信能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信号和温度信号的有效传输,在休眠和正常运行时的功耗均较低,误码率低,是一种功率消耗低、通信质量高的红外光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改进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稳定性,先分析影响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性能主要因素,其次,用光功率分配器将光源发射出来的光分为多束光波进入大气信道,相当于多条信道同时传输,最后用Op-tiSystem软件仿真,将传统系统和改进系统性能对比。分析眼图得出所设计系统稳定性优于传统系统,为实现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全天候通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演示一个可实现视音频信号同步无线传输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信号发生、调制和接收模块。对由信号发生模块输出的视音频信号进行时分复用(TDM),复用信号以电信号形式作用于声光调制器(AOM)并将其加载于入射到AOM的激光束上,AOM输出调制光信号,最后接收模块还原出视音频信号。整个通信系统带宽为6.7 MHz,通过电-光-电转换过程,将时分复用和声光调制相结合实现了视音频信号同步无线传输。本系统针对具体工作环境,自建核心电路:时分复用/解复用电路和输出光端机电路,采用单片机调控输出信号质量。实验证明该系统具备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和灵活性高等优点,为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等应用场合提供一种简易有效的视音频信号同步无线传输方案。  相似文献   

12.
陈正涛 《电子质量》2013,(9):28-30,45
随着FTTH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接入网中进行语音信号的光纤传输越来越普遍。在对PCM(Pulse-code modulation)语音传输系统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了一种基于PCM的电话语音信号光纤接收机的设计,也指出了最佳接收机的设计要点。该文给出了外接扬声器时的语音输出电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FPGA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脉冲频率调制(PFM)与脉冲宽度调制(PWM)对信号先后调制,并用红外光来进行同时传输的装置。发送端通过FPGA自带的高速AD对音频信号采样,通过PFM与PWM来实现音频信号的调制,接收端FPGA对光脉冲进行解调输出。设计中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完全采用分离元件进行构建,具有成本低、功耗小、传输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对设计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在12 m内,1~10 kHz的音频信号和数字信号能够在一个通道里进行无失真的实时传输。传输信号经过中继站实现信号向不同方向转发的功能。同时中继站的功耗为0.08 W,满足节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孙悦  黄新宁  温钰  谢小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9):918003-0918003(9)
围绕空间激光通信网络中高速数据多跳传输应用需求,针对相位调制激光链路经过空间长距离传输后信号质量劣化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相位敏感四波混频参量效应实现二进制相位调制高速激光信号的全光相位再生技术。利用Matlab软件数值分析了全光相位再生系统的影响因素,并基于OptiSystem仿真平台搭建了全光相位再生系统。结合高轨-地面站空间激光通信系统链路预算,对速率为10 Gbit/s的DPSK信号光经背靠背、相位噪声劣化以及劣化后全光相位再生处理三种传输场景进了对比分析。模拟仿真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均表明,与劣化后未经再生处理的系统相比,全光相位再生处理后的系统误码率平均优化4个数量级,信噪比提升约3 dB,表明该空间激光通信全光相位再生技术可实现相位调制信号的全光相位再生,能够有效提升空间相干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应用于空间高速激光通信网络中继节点处的全光数据中继等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超  董怡泽  王卉婷  高冀  田志新  高建威  江宁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1):20220296-1-20220296-10
随着空间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愈发迫切。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空间激光通信凭借其终端体积小、功耗低、高带宽以及无电磁频谱约束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空间高速通信领域。激光混沌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在物理层对空间光通信加密的安全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了空间光通信的研究热点。结合当前国内外自由空间光通信、混沌激光通信、混沌空间光通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混沌空间光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由空间光通信快速跟瞄技术、混沌空间光通信大气湍流抑制技术和激光混沌空间同步技术。最后结合当前混沌空间光通信发展现状与不足,对混沌空间光通信的研究方向和可借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系统主要包括电话振铃检测电路,电话自动摘机和挂机电路,DTMF信号解码电路,语言提示电路,音频放大电路,以及控制中心CPU。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电视系统中的音频嵌入技术,音视频信号标准,嵌入格式和加解嵌在电视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使用音频嵌入技术,大大降低了电视信号的传输成本,提高了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解决了音视频信号传输中不同步的问题,实现了音视频无损耗传输,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xperimental system of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built with components representing the state-of-the-art in the area of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logic functions. These components make it possible to apply new concepts for signal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and switching in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The large bandwidth of optical channels allows the transmission of all kinds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cluding data, audio, and video, whil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offers low cost realiza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of complex signal processing and switching functions to handle all these services within one network. The concept of the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results on system components and subsystem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EPON技术及其系统传输信号特点,对上行和下行信号采取不同的硬件电路结构,重点设计了专用硬件电路用于突发尖脉冲信号的捕捉,从硬件上解决了上行突发光信号功率值准确测量的问题,研制出了EPON在线测量的光功率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