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阐述了中小灌区渠首工程改造的基本原则、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立渠首水力特征图,结合渠首滩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动力学特点,分析渠首的滩地安危趋势,讨论渠首改造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小营盘渠首运行情况,分析渠首工程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了该渠首抗冻长和防冲消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大跃进”时期兴建的灌区重新评价规划。充分利用已建工程,加强渠首整顿,集中资金加快黑龙江省的渠首工程改造  相似文献   

5.
以敖头闸坝渠首改造为例,分析有坝渠首改造的有关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讷南渠首拦河坝工程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多种改造方案比较,提出了合理利用原坝体石料,有利于防洪、排冰及防淤的矮坝低闸改造方案,具有工程量小、投资少、施工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新集水电站施工导流工程为对象,通过物模试验研究了宽浅导流明渠渠首位置的进口型式对明渠泄流能力及明渠内部水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如加筑顺坝)或不改变(如偏转上游纵向围堰)导流建筑物的前提下,明渠渠首底部的河床形状是影响明渠泄流和渠内水流特性的主要因素.试验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渠首河床开挖方案,通过对比明渠泄流能力和水流流态、流速、水面线等水力参数,确定选用局部疏挖加深槽的开挖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相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南部引嫩工程渠首江道的现状,在调研分析论证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渠首工程是眠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灌区的控制性工程。它首先保证灌区的引水流量,同时又能防止氓江水携带的泥沙进入灌区,而且通过合理地布置引水枢纽中的建筑物能够防止汛期多余的水进入灌区,从而可使灌区免受涝灾。该工程历经两千余年仍发挥着巨大的工程效益,并以其合理巧妙的工程布局和科学的治水经验为国内外水利专家所借鉴和研究。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是一个完整的引水、分洪、防沙枢纽。鱼嘴是分水建筑物,它把氓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为眠江正流,主要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黄河泥沙对引黄渠首闸工程的危害,主要存在泥沙淤积使涵闸工程过水能力不足、造成灌区农田沙化、农业减产、工业供水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探讨了防淤减淤、加强管理、改良土壤、淤滩造田、用淤沙制砖等黄河泥沙治理方案,并研究了泥沙综合利用前景、作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摘 要:Hardfill坝是一种介于重力坝与土石坝之间的新坝型,其基本剖面为对称梯形,上游设防渗层,采用一种称为Hardfill的低强度材料通仓碾压填筑。为了解Hardfill坝的结构安全性能,以重力坝作为参照,运用结构模型试验方法,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对Hardfill坝的应力和变形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构方面的特点及优势。研究结果表明:Hardfill坝在各种工况下均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坝体以压应力为主,整体应力水平较重力坝低,应力梯度较小,且基本沿剖面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无明显应力集中。在相同超载倍数下,Hardfill坝坝体变位较重力坝小。对比表明,Hardfill坝极限承载能力强,超载系数大,坝体应力分布均匀,是一种高安全性的坝型。  相似文献   

12.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ining technology under structures for raising the coal resources recovery ratio.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ditions, the top coal caving harmonic mining technique in thick coal seam beneath the earth dam was put forward and studied. The 5 factors such as the panel mining direction, panel size, panel location, panel mining sequence and panel advance velocity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technique. The dam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were predicted after the thick coal seam mining and the effects of mining on the dam were studied. By setting up the surveying stations on the dam, th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dam were observed during mining. By taking some protective measures on the dam, the top coal caving mining technique in thick coal seam beneath the earth dam was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armonic mining in thick coal seam is feasible under the dam. The safety of the earth dam after mining was ensured and the coal resources recovery ratio was improved.  相似文献   

13.
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坝址规划在峡谷河段,坝址选择中同时遇到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及深厚覆盖层等地质问题.局部而论,峡谷中不乏地质条件较好的坝址,但总体分析,滑坡、崩塌等地质缺陷的影响不容忽视.经全面、准确地分析上述地质问题,为坝址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避开了影响工程的重大地质缺陷,在峡谷河段的坝址选择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利用随机有限元计算了重力坝在环境荷载作用下的效应场,并基于递阶对角神经网络原理,动态获取了重力坝基岩力学时变特性参数,建立了重力坝基岩力学时变特性随机动态分析模型,可用于评估重力坝基岩力学时变特性参数的变化性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原理,采用弃单元法,利用ANSYS软件中热分析模块模拟水库土坝的渗流场。结合实际工程算例,分析了稳定渗流条件下土坝的浸润面和渗透水压力,并运用强度折减理论,分析了土坝的位移场和稳定系数。分析计算表明:当出现渗流时,土坝边坡的稳定系数降低,同时也为坝底管涌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故工程中应做好土坝边坡坡面的防护和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对硗碛大坝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硗碛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25.5 m,坝基覆盖层深70 m.其坝址距5.12汶川地震震中71km,地震发生时坝区有强烈震感.该坝埋设有较完整的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通过对大坝变形、渗流渗压及应力应变监测资料的分析,考察汶川地震对硗碛大坝工作性态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大坝在遭遇M8.0级大地震之后,外观无异常现象,总体运行性态基本稳定.但此次地震对大坝各个部位的变形、渗流渗压和应力应变仍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左岸防渗帷幕受到局部损坏.  相似文献   

17.
堰塞坝是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斜坡失稳体堵塞河流而形成的天然坝体。我国是堰塞坝的高发区,在作者统计的全世界范围内堰塞坝案例中,发生在我国的高达758例,占比59%。近年来,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气候灾害(台风、暴雨、融雪等)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严重威胁所在流域的生命财产安全。崩滑碎屑体堵江形成的堰塞坝通常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溃决程度大、溃决速度快,容易形成巨型洪灾,对下游生命财产造成更大危害。首先简要总结了一般堰塞坝堵江研究,阐明了崩滑型堰塞坝成坝特点。然后分析崩滑碎屑体运动及破碎机理和碎屑体堵江成坝机理研究,明确了颗粒破碎和水流条件对坝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稳定性的作用。崩滑碎屑体堵江通常有3种成坝模式:滑入型、爬高型和折返型,不同类型堰塞坝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堰塞坝的稳定性与坝体关键特征参数(几何形态、坝体结构和物质组成)密切相关,而坝体特征参数又主要由崩滑体在运移过程中碰撞破碎和入河堵江时的固液耦合作用共同决定。考虑上述两种因素,结合物源性质、边坡地形、河谷及水流条件,本文提出了成坝影响因素与堰塞坝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及稳定性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思路,以便建立基于坝体稳定性快速评价的坝体特征预测模型。本研究的开展可为堰塞坝形成前坝体特征的事先预测以及堰塞坝形成后坝体稳定性的快速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伯峡水电站进水口坝段基础(1961.00m高程)上下游相对垂直位移偏大,并有趋势性;坝段整体持续向下游位移,且有趋势性增长。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到进水口坝段的安全运行,是工程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水电站大坝安全运行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准确的掌握进水口坝段的运行状态,在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对公伯峡水电站进水口坝段变形观测资料以及对公伯峡地区气候、气象资料的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水库蓄水的前3年,是进水口坝段基础(1961.00m高程)上下游相对垂直位移和顺流向水平位移趋势性增大较快的时段;也是进水口坝段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年变化量值较大的时段。2006年以后上述位移的年变化量逐年递减,但是此位移的趋势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