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规范医疗废物单位建立土壤隐患排查制度,开展了企业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和监测工作。通过企业重点区域和重点物质隐患识别确定企业污染物为重金属、二噁英、石油类。共布设监测点5个,地块内设置土壤监测点4个,地块外1个,水土共用点3个(含场地外背景点),采集19个土壤样品,4个地下水样品。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各污染物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二类用地评价标准值;氟化物检出,但未超出《土壤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 13/T 5216—2020)中二类用地评价标准值,地块土壤不存在累积影响;地块内地下水污染物砷、pH、氟化物值检出,但未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险管控原则,提出建设用地的土壤修复目标值。该文以某有机化工厂地块为研究对象,结合用地规划和评估模型,开展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苯、氯苯、硝基苯的风险评价,并估算其修复目标值。研究表明:(1)该地块土壤苯、氯苯、硝基苯超过建设用地一类筛选值;(2)该地块土壤环境的致癌效应、非致癌危害商都大于人体可接受水平;(3)苯、氯苯、硝基苯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分别为3.4、91.69、11.56 mg/kg;(4)基于风险控制值,提出苯、氯苯、硝基苯的土壤修复目标值为3.4、91.69、11.56 mg/kg。该土壤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既保障了人体健康,又避免了过度修复。  相似文献   

3.
国内     
正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系列政策落地,城市中心的高污染企业陆续搬迁出去,出现了大量可开发利用为建设用地的废弃场地。该文总结了土壤环境治理的相关法规标准情况,统计了我国7大地域区块可用于开发再利用为建设用地的工业场地修复项目现状,分析了"十四五"我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怎么定义土壤污染?污染一定是和相应标准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反过来,既然污染了,治理、修复,或者风险管控到什么地步才是安全或者可接受的?"近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第二届污染场地(地块)治理修复紫金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易修复生态平台创始人黄锦楼发问。黄锦楼抛出的上述问题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  相似文献   

6.
国土面积的10%被污染 最新的土壤“家底”数据是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安全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这是中国首次公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 绍尔(上海)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封卫青介绍,根据《公报》,在所调查的63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16.1%的土壤污染超标,意味着中国至少1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10%)的土地被污染.其中19.4%的耕地超标.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重污染企业用地污染率达36.3%,工业废弃地污染率34.9%,工业园区的土壤污染达到29.4%.《公报》列出的八类土壤污染典型地块,遍布全国各省市,甚至就邻近学校和居民小区.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5月,历经3年时间起草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内简称"土十条")发布,31个省(区、市)编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同年11月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初步确定了预防和保护、管控和修复等制度设计。今年3月份,农业部印发落实"土十条"的实施意见,部署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让人们对土壤修复产业  相似文献   

8.
《节能》2019,(7):118-119
近年来,农田土壤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尤其是重金属。农田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直接关系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详细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问题,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污水灌溉、有机肥料。同时有研究显示,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金属具有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由于我国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颇为严峻,所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以及主要污染类型,当前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以及"微生物+复合型土壤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等,为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以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8年以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被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列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企业应当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土壤污染风险。该文以某省某大型铅锌矿矿山为例,系统研究了典型采掘类在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土壤污染隐患,总结了该行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的技术要点和方法,以期为采掘类重点监管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技术经验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土壤污染情况的日益加剧,对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已成为目前最关键的工作之一。论述生态修复的内涵,分析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它们对于土壤、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向全国政协提交团体提案《关于加快污染场地修复的提案》。该提案说,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土地污染超标比例达18.1%。其中,耕地土壤面积、草地土壤污染超标都超过10%以上。国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1000万公顷,占18亿亩耕地的8%以上。据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浙江地区,镉、汞和铅超标达到48.7%,珠江三角洲44.5%,京津冀地区也  相似文献   

13.
赵越 《节能与环保》2015,(12):56-58
2014年4月,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为做好土壤污染治理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环保部正加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然而,土壤污染治理不同于水污染与空气污染治理,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成本十分昂贵,动辄上亿元,若完成全国污染土地治理,所需资金将超过百万亿元。面对巨额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财政补贴,实在是杯水车薪。如何破解海量资金问题,成为土壤污染治理能否持续推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青浦区完成了《青浦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制定。《规划》以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新青浦"总体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统筹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和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开展并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科学谋划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规划》提出"十三五"全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各项工作,以推进全区生态环境:(1)注重全方位治污,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聚焦重点领域,解决环境矛盾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能源与节能》2020,(5):1-1
第九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未按照规定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的;(二)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规定将修复方案、效果评估报告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备案的;(三)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规定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的。第九十六条污染土壤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6.
胡媛 《能源与节能》2022,(2):174-176
对污染影响型土壤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简单说明了现阶段土壤污染环境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HJ 964—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规范要求,提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化工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展开进一步研究,最后总结土壤环境影响的具体情况,将HJ 964—20...  相似文献   

17.
董淳淳 《江西能源》2021,(4):117-122
为助力打赢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聚焦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采用"排污口-排污途径-污染源"技术路线,对九江市柴桑区段长江入河排污口进行梳理,列出需重点管控的排污口清单,提出了优化科学布局、强化审查批准、实施分类管理、开展联防联控、强化执法监测、实行数据共享、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公众参与、强化跟踪问效、提升能力建设等入河排污口管理对策和建议,推动形成长江入河排污口规范设立、联动整治、强化监督、全民共建、长效长治的管理工作大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城市雨水管道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城市雨水管道的自身状况和环境情况,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及可拓评价法,从雨水管道结构性安全、排水能力、环境影响和管道重要程度四个方面评估雨水管道的风险,并建立城市雨水管道风险评估模型。以合肥市A路段雨水管道为例,通过计算各评估指标的关联度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综合关联度确定该雨水管道属于"安全性差"的评估等级,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可为城市雨水管道风险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卜静 《节能》2020,39(4):81-87
以铁氧化物以及黏土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药剂为原位钝化功能材料,选用土壤调理剂、生物质炭及酵素为土壤盐碱化改善功能材料,对目标地块进行修复及改良。修复后对项目605亩农田分5个修复区域进行修复,最后采集共计47个土壤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原位钝化修复后本项目区域表层(0~30 cm)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从修复前均值0.458 mg/kg降低至修复后均值0.025 mg/kg,平均降幅达到92.54%。采集共计47个水稻籽粒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物砷含量降低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限值0.5 mg/kg以下,从修复前均已接近0.5 mg/kg的状态降低为均值在0.232 mg/kg,降低了砷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且有效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剂重金属的生态毒性。土壤pH值从修复前8.42的降到修复后的7.42,土壤盐碱化程度从弱碱性降至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到20 g/kg以上,达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第三级水平要求,表层土壤有机质均值从8.44 g/kg提高到32.39 g/kg,提高了2.84倍。修复区域大部分点位EC降低为2 000μs/cm,均值为1 616.4μs/cm,属于中盐渍化水平,达到此标准以后作物出苗率将增加到50%以上。修复区域土壤耕作层的主要肥力指标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提升到54.25 mg/mg、28.3 mg/mg、268.8 mg/mg,土壤肥力达到较高标准,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土壤及土地退化对全球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我国土壤退化以水土流失、肥力退化、环境污染为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我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对构建适合我省省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