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型生态能源小镇存在多类型能源站和冷热电等多种负荷,各能源站的出力具有间歇性,难以满足站内多种负荷需求。针对能源站出力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合作博弈模式下的风险控制方案。该方案利用风机出力和光伏出力的时间与地域天然互补性,通过交易多能源站间的站间风险电量,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联合起来。该方案同时针对各个区域具有的冷/热/电多种负荷的特点,充分发挥各个区域内多负荷与多能源间的协调互补能力,对多间歇式能源站进行站间协调控制,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某能源站为设计对象,分析外部资源条件和区域用能特点,测算区域热负荷、冷负荷、生活热水负荷、天然气年耗气量和用电负荷,对该能源站进行设备选型设计。通过对七7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燃气内燃机、溴化锂机组、风冷热泵、水源热泵和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组合设计方案。与传统的供能方式(市电+燃气锅炉+电制冷机)相比,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同时较低的一次能源消耗,再结合余热利用,能够实现多方面的节能效益;所用天然气为清洁能源,不含硫化物和颗粒物,减排效果显著。本项目能源站的年平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为78.25%。  相似文献   

3.
贾向东  孙翠霞  马国通  陈鹏 《节能》2013,(12):58-61
依据蟹岛绿色生态农庄建筑性质、用途和特点构建计算模型,对农庄建筑的冷负荷、热负荷、电负荷进行逐日、逐年模拟,根据模拟结果为蟹岛能源站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完成系统设计,并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节能率计算及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各类建筑全年典型日冷、热、电负荷需求作为计算基础,得出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和运行策略。  方法  能源站配置了内燃机、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离心式电制冷(热泵)机组、地源热泵、天然气热水锅炉及水蓄冷(热)罐等多种节能节资装置,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更好地匹配用户端负荷需求。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结论  能源站合理配置机组可节省投资,环保节能。利用峰谷电价差,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系统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具有普适性的楼宇型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对象的设定体量,结合相关规范规程及资料,整理分析其相应的冷、热、电负荷。根据冷、热、电负荷需求,研究电、燃气直燃和分布式能源这三种供能方式的装机和运行方案。并基于电空调和燃气直燃型空调等传统制冷、供热方式的成本测算,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装机运行方案进行了完整的经济分析,对这三种供能方式进行了比较与论证,对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分布式能源站的反测电价敏感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型的综合能源站管控一体化系统是以生产实时控制系统为基础,通过对综合能源系统实时信息的采集、优化、整合,建立区域能源生产和消费统一管控的智能化系统.以综合能源在绿色建筑应用为例,将冷、热、电各类能源的产生、传输、分配、存储、消费等环节进行高效耦合,将能源消耗和设备运行统一协调,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负荷预测,最终完成能源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控制和管理.智慧管控一体化系统打破常规控制层和管理层的屏障,使无人值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数据中心对电负荷、冷负荷有较大的需求,并且对电、冷负荷供应的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冷、热、电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非常适合于数据中心的应用。对上海某数据中心的分布式能源燃气三联供项目的设备配置方案、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组成以及可行性,进行了投资和收益的经济分析,评价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医院的冷、热、电负荷需求,在医院节能改造工程中,医院选择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通过与医院现有供能方式比较,得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应方式具有经济性和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材料企业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分析冷、热、电负荷的设计系统优化及设备配置方案的确定,并对项目的技术经济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规划能源站冷电联供系统冷负荷预测及制冷机选型研究,详细分析各类建筑物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合理经济地配置电制冷和溴化锂制冷机的选型设计,为规划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制冷机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悦  董舟 《节能》2011,30(4):15-19
介绍分布式能源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以及近期的国家政策,分析已建成的主要分布式能源站的配置概况,并探讨如何根据负荷情况对分布式能源站进行合理配置的主要原则。通过对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分析,为分布式能源站的设计和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变电站灵活性较差,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有限,导致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计及风/光/荷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站随机规划方法。首先,将综合能源制氢站的规划总周期划分为若干个子周期;然后,在各个子周期内采用蒙特卡罗法对风、光年利用小时数模型和电、氢负荷分布模型进行模拟,以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包括电解水装置和储能设备在内的随机规划模型,并通过非线性规划求解器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可验证文章所提周期性随机规划方法在提升综合能源站经济效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供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戴安  万长瑛 《工业加热》2022,(11):64-66+76
以重庆市江北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供能工程项目为案例,从建筑的日负荷密度、日负荷率等负荷特性评价指标分析区域建筑用能特性,结果表明:年平均日负荷相较低,能源站设备具有较大的可利用裕度;日峰谷差率较高,系统调节负荷峰值的潜力较大;公共建筑的冷负荷率为40%~50%的占比最大,居住建筑冷负荷率为10%~20%的占比最大,热负荷率为0~10%的占比7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杨树浦发电厂于2010年年底实施了关停,在原有厂区内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具有很好的环保、人文、和谐、创新等新意,凸显出百年燃煤电厂关停后,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介绍了构建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边界条件、冷热电负荷的确定;分析了冷热电负荷的特点,优化了设备选型配置及相关技术参数;给出了系统优选组合下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该国际商业广场拟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立一个能源中心,对该商业广场的冷、热、电负荷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具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世博区B片区能源中心进行了前期调研,得出三联供系统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较高。从三联供系统的配置与运行策略出发,适当降低系统的容量配置,可以降低由于初期冷、热负荷较低带来的风险。在设计日最大负荷时段,冷负荷分别由三联供系统、冷水机组和水蓄冷联合提供,在设计最小负荷时段,可以仅通过三联供系统向外供冷、供热,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1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能源、环境问题不断突出,工业和建筑用户冷热电需求不断增长,现有的供能负荷变化范围将不断扩大,供能模式将随之改善。常规的单一功能模式——冷、热、电分别独立生产与供应存在着较多的不足;集中大规模单一发电,难以实现梯级利用;高品位电制低品位冷;高品位燃料制低品位热,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因此,为了满足区域能源的不规律增长,增强能源从高品位能到低品位能的梯级利用以及提高供能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对比"以热定电""以电定热"两种运行方式下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效情况,通过设定两种运行模式下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通用能效指标,建立燃气分布式能源运行通用能效模型。以北京某医院为例,进行负荷模拟,设定机组配置,统计获取其全年逐时冷、热、电负荷,夏季/冬季典型日逐时负荷参数;结果分析得出,与"以热定电"相比,"以电定热"可以获取更高的负荷率、有效利用小时数,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降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但由于春秋过渡季节无冷热负荷,余热无法利用,整体效率和节能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杜勇博  袁茂博  张井坤  王成  段洋  车得福 《节能技术》2021,39(6):483-488,493
工业生产中的耗能特征非常复杂,用能种类较多且负荷波动较大.目前厂区供能方案的设计方法比较粗糙,大多情况下供能设备和用能负荷难以精准匹配,不能给出供能设备详细的运行策略,无法满足目前能源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需求.本文以混合整数二次规划(MIQP)模型为核心算法开发了一套基于清洁供热技术组合优化的厂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算法.算法包含了厂区负荷预测模型、供能设备与技术模型、设备初筛与技术组合方案初筛模型以及核心优化算法模型.本文开发的算法依托Matlab平台,可以在(动态)满足全厂全年的(热/冷/电)负荷的条件下,提供最低综合供能成本解决方案,输出各个设备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世朋  刘润宝  谢玉荣 《节能》2020,39(5):79-81
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典型燃气分布式能源站方案经济性分析,以用能企业自建燃气锅炉为基准进行了经济性对比,结果显示针对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影响收益的敏感性因素主要是上网电价及天然气价。在上网电价较为明确的情况下,燃气分布式能源可与负荷用户签订气热联动条款以疏导气价波动风险,但是如天然气价格上涨过高将导致能源站供热价格超过负荷用户自建燃气锅炉供热成本,为合同签订带来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