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从稀的氨浸出中回收铜的新的连续液膜法,采用旋转液膜接触器,以LIX54作萃取剂取并富集铜,假定在原料液-有机相,有机相-反萃取液各自的油-水界面附近存在薄的反应层,提出了描述铜传质的数学模型,根据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及推荐模型发现,铜的萃取过程主要由传质阻力控制,而反萃取速率则同时受传质速率及反萃取反应层铜络合物的离解速率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电渣重熔过程中渣金反应温度高,接触面积大,具有良好的脱硫传质条件.然而,渣金界面处存在着传质边界层,边界层的厚度会影响界面脱硫传质速率,这对研究界面脱硫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菲克第二定律、渗透理论和薄膜理论,建立保护气氛条件下电渣重熔过程渣-金界面脱硫传质方程,研究温度对渣-金间脱硫传质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渣-金界面处硫的浓度减小,界面脱硫传质速率增大;渣-金界面硫扩散的传质边界层厚度不随温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溶液-汞齐体系,研究了液-液相相互作用时,界面上化学反应生成的气泡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传质系数随析出气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两者的关系可用已导出的传质模型描述。根据界面上气泡的行为,结合流体动力学原理及相问传质理论,对液-液界面上反应析出气泡时的传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对熔盐氯化工艺中熔盐氯化炉内的反应与传质等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熔盐氯化炉的热平衡方程,并对影响热平衡方程的因素氯气流速,含氧量及温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相界面积对气液两相流中传热、传质、物理化学反应等动力学过程影响重大.为获取这一参数,提出一种根据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计算相界面积的方法.此方法借鉴分段线性重构界面的思想,在各网格单元内以平面近似真实相界曲面,根据目标流体的体积分数及其梯度向量将网格内相界面形貌归为五类,进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各类相界面的面积.在铜转炉熔池内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两相流体系中任意区域的相界面积,从而为体系动力学特征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利用相界面积数据,进一步计算了氧气利用率并识别出熔池内‘高效反应区’,计算和识别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前言 本文报道了采用新方法研究铜—Acorga P50体系溶剂萃取的动力学。几年前,人们就已认识到需要用一种新的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受传质控制的过程。本法通过在1厘米~2圆盘膜过滤器上建立两液相(水相和有机相)的界面来实现这种控制。表面张力作用于膜表面的界面  相似文献   

7.
对铜渣进行氯化焙烧可以将其中的有价金属铁铜元素分离开来。铜渣中的铜主要以CuS形式存在。本文采用热重、气体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CuS氯化焙烧过程进行了研究,为探索铜渣氯化焙烧过程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铜渣中铁元素主要以玻璃相、铁橄榄石和磁铁矿形式存在,铜以铜锍形式分布其中。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可知,氯化焙烧方法可以对铜渣进行选择性氯化,即铜以氯化物形式挥发,铁留在渣中,达到铁铜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黄博  孙彦辉  白雪峰  赵长亮  罗磊  田志红 《钢铁》2017,52(10):38-44
 为达到良好的高效复吹效果,改善熔池搅拌情况,采用双指标(混匀时间和传质速率)研究了底吹布置方式对转炉吹炼过程中渣-钢界面搅拌与传质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布置方案为内8孔布置,此时渣-钢界面传质速率最大,混匀时间最小。大部分底吹布置的混匀时间与传质速率存在反比关系。从整体来看,内圈孔数越多,渣-钢界面传质速率越大,混匀时间越小。对于2-6分布,将底吹元件分布的内圈与外圈合并一起看,底吹元件分布得越均匀,则此布置的搅拌与传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模试验方法模拟底吹方式对转炉吹炼过程中渣-钢界面搅拌与传质效果的影响,研究底吹强度、底吹枪个数等因素对渣-钢界面搅拌与传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底吹搅拌作用,使渣-钢间传质速率呈规律性变化。不同底吹枪个数与底吹搅拌强度的组合,存在渣-钢界面传质速率的最大值。单支底吹枪的底吹强度为0.020~0.025 m3/(t·min)时,渣-钢间传质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南钢球团分厂是从日本引进的高温氯化焙烧工艺,是以黄铁矿烧渣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氯化剂,经烘干、球磨、造球、干燥后进入高温氯化回转窑中进行氯化过程。将烧渣中的有价金属如铜、铅、锌、硫及金银脱除,产出优质的球团作为炼铁的原料。从烟气中分别回收有价金属产出海绵铜、硫酸铅及氢氧化锌、石膏。金银富集在海绵铜、硫酸铅半成品中,送有关厂家回收。1.高温氯化概述1.1 氯化焙烧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借氯化剂的作用,使物料中的某些组分转变为气相或凝聚相的氯化物,以使有价金属和其他组分分离富集的过程。我厂高温焙烧加入固体氯化钙做氯化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氯化钙氯化焙烧-水浸法提取白云母中铷的方法.通过氯化焙烧热重-差热分析曲线可知,用氯化钙混合白云母进行氯化反应的温度要比用氯化钠低100℃左右,且用CaCl2氯化比NaCl更有效率.接着考察了氯化焙烧温度对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氯化焙烧温度提高至800℃后,才可能取得明显的铷的氯化效果,铷的提取率即达96.71%,随氯化焙烧温度升高,铷的氯化速率不断增大,特别是800℃后,铷的氯化速率明显增大,这说明高温有利于铷的氯化焙烧.最终对白云母与氯化钙氯化焙烧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界面反应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该氯化焙烧反应体系,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出来的活化能为42.22 kJ·mol-1,说明白云母和CaCl2的氯化过程的确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13.
萃取动力学的研究可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萃取过程。一般萃取动力学是化学反应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函数。萃取过程很复杂,化学反应可能包括键的破坏和形成,分子的聚合或介聚,而且反应可能发生在相中也可能发生在界面上。这些对动力学过程都有影响。而扩散传质过程对动力学过程有更复杂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搅拌良好,扩散传质只限于界面附近很窄的区域内。该界面厚度与设备的水力学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界面厚度为零时,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电渣重熔过程,H13模具钢中镁含量变化。结果表明:CaF2-Al2O3-CaO-MgO-SiO2渣系下,重熔过程中Mg的总烧损量达到90%左右,其中50%发生在电极在渣池内熔化阶段;[Mg2+]由渣-钢界面向渣中的传质为Mg烧损的限制性环节;计算得到了CaF2-Al2O3-CaO-MgO-SiO2渣系中[Mg2+]的传质参数为8.36×10-4mm/s。  相似文献   

15.
在净化的氩气气氛下、钼丝电阻炉内,用电融氧化镁坩埚研究了含FeO为7.8~44.0%的渣同铁液内铌的氧化反应动力学。通过建立反应的数学模型,运用最优化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用电子计算机求出了参加反应的各组分在渣、铁液本体内和渣-铁液界面处浓度值随时间变化和渣中Nb_2O_5的传质系数等参数。在1550~1650℃温度范围内,渣中原始FeO含量为14.50~26.84%时,渣中Nb_2O_5的传质系数和渣密度的乘积同温度的关系式为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控制过程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界面处FeO浓度值。  相似文献   

16.
李新海  陈新民 《化工冶金》1994,15(2):178-182
本文在充分研究析气界面上气泡行为的基础上,根据界面上析出气泡的动力学行为,结合界面附近流体及相间传质理论,导出了气泡滑移促进的传质模型。  相似文献   

17.
杨卫国  王金福 《化工冶金》2000,21(4):363-368
采用溶氧法测量了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液相溶氧浓度的轴向分布,并按轴向扩散模型处理实验数据,优化得到气液体积传质系数kLa,同时骨光纤探头测量了体系中的气含率和气泡大小分布,计算得到了气液相界面积a和气液传质系数kL,并研究了主要操作条件(表观气速、表观速和固含率)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屈时汉 《江西冶金》1991,11(5):18-20
本文重点考察了贵冶低酸分铜、碱浸分碲、氯化分金、亚钠分银等生产过程中,铅和铋的直接富集率,摸清了铅铋在铜阳极泥湿法工艺过程中的走向情况。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膜提取稀土的传质模型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研究(Ⅰ)提出的传质模型,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普遍情况下稀土离子的传质模型方程。实验证实该传质模型在整个传质过程中模型计算值均能与实验值很好地吻合。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乳状液膜提取稀土的传质模型不仅较好地描述了液膜体系中稀土的传质行为,而且模型数学关系式简单,计算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研发的"低浓度稀土溶液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技术及装置"通过鉴定。该技术解决了如何将极小体积的有机萃取剂油相的传质表面积最大化、并在流动过程中如何均匀分散在大体积水相中的技术难题。由于萃取反应发生在气泡表面油膜薄层,界面效应强化了萃取传质的效率,传质推动力大,适用于从低浓度稀土溶液中回收稀土。萃取过程水油相比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