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对于网络视频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文中着重研究了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实时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视频服务器模块的设计,阐述了利用TCP(传输控制协议)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通信,以及利用RTP/RTCP实现基于H.264压缩格式视频流的传输。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NS2中IP网络服务模型和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实现了基于NS2的IP网络视频传输质量评价系统.提出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传输质量评价网络模型,传输视频采用尽力而为和区分服务等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正确评价视频传输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帅  罗长更  黄学达 《电视技术》2013,37(7):39-42,56
为了解决网络视频通信中对视频图像清晰度要求高以及减少视频过多占用网络资源的问题,构建高效、实时、可靠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OMAP3530双核视频处理芯片、H.264编码技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RTP/UDP网络传输协议的数字视频服务器,详细介绍了视频服务器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以及视频数据网络传输与处理等主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服务器的关键技术指标满足应用要求,能够满足监控系统视频图像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数字视频网络传输层协议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视频监控产品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人们迫切希望网络技术能够成功地应用于数字视频监控领域,以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异地监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传输”课题研究日显重要。本文围绕网络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两大重要指标,从“解决传输层协议问题”入手,通过对TCP和RTP的比较,提出了“基于UDP协议的RTP实时视频传输”的设计思想,较好地保证了数字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视频编解码技术、组播技术、RTP/RTCP协议等技术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由集散式网络视频流传输平台控制的基于PC机一板卡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文章详细阐述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特性和理论基础,介绍了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硬件总体结构方案、软件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所用到的各种相关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在文章的最后,针对该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做了总结和评价,并对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局域网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军  王萍 《电子工程师》2004,30(10):62-65
介绍了在局域网上利用TCP/IP协议实现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给出了视频传输系统方案,设计了按客户/服务器网络通信模型,利用Visual C 中的多线程设计思想和Winsock套接字,设计了网络通信软件,最后给出了系统运行结果.本系统在江苏沙集闸站调试运行,通过局域网传输实时图像,实现对水利设施的远程监控,在局域网的各个站点计算机上都能接收到实时图像,并能进行实时操作,图像清晰,控制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曾明 《电视技术》2022,46(2):1-3
主要分析网络传输协议在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中的运用.设计者在设计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视频监控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将多种视频监控核心服务进行融合,而且在业务设计过程中对于数据的稳定性、事件响应及时性等进行关注,从而进一步实现业务逻辑的高度协调,大大便利使用者的日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电站实时监控系统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大和传统的百兆网络已无法满足传输总带宽需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了嵌入式千兆以太网视频传输系统。该系统选用Xilinx公司Artix-7系列的FPGA芯片为主控制器,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控制。使用UDP/IP协议帧通过千兆以太网向远程监控系统传输图像数据时,丢包率仅为0.001 25%。在对变电站高压设备进行监控传输测试时,稳定传输视频图像的最高帧频可达150 frame·s-1。  相似文献   

9.
实时传输协议RTP在单点传输的网络服务上,提供端对端的网络传输功能,适合传输音视频、仿真数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H.264的,在Linux下的实时传输系统构建的方法和步骤,以及RTP实时传输协议和H.264编码的视频源.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TCP的实时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基于海思Hi3515处理器硬件平台,采用TCP网络传输协议,H.264视频压缩编码和DirectDraw图像显示技术,提出了一种视频数据传输I帧处理方法,实现了实时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Internet上实现视频的实时传输,视频显示帧率为16帧/秒(CIF格式),不会出现画面延时、抖动现象,满足了实时网络视频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An efficient hybrid field solution to microstrip transmission lines is presented byusing SLE and SLM modes in spectral domain.It by-passes the lengthy process of formulatingthe determinant equation for the unknown propagation constant.Compared with spectral domainadmittance approach,this method is clear in both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enses and may beapplied to a variety of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电信号在强电磁环境下的有效传输,介绍了一种基于AD650的远距离隔离传输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并详细论述了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电路设计、测试以及实际运行,验证了该电路具有传输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经济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C/S模型的视频信息传输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恩华  钱建生 《信息技术》2004,28(1):35-37,41
讨论了IP网络与C/S模型,并对多媒体网络的传输协议作了分析,借助RTP/RTCP协议来确保视频信息传输的质量,采用C/S模型,在Windows2000环境下,设计了一个支持IP组播的视频信息传输系统,用它能够实现IP网络上的实时视频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无线功率传输在给多个设备充电时不再需要电源线和庞大的充电设备,例如实验移动设备(如移动手机)放在无线传输设备附近能够实现充电,可以通过改变手机等设备的位置,角度,离发射设备的距离等实现无线充电.为了这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兼容性难题,拟用电容性电能传输(CPT),应用AD-DC,DC-AC转换技术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充电.通过改进设计,无论是整流桥还是偏置网络,我们均是通过采用开关电源来提高效率.这种解决方案比常规体系结构更适合集成电路(IC)实现.实验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提高无线功率传输效率90%.  相似文献   

15.
基于UDP的消息即时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讨论了客户机/服务器程序的设计模型与原理,进行了整个系统的功能与软件设计,并且设计了服务器端处理用户请求算法、客户处理服务器端发送来的数据算法.实现了TCP/IP网络的即时消息传送、消息广播、实时聊天、即时邮件传递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一种在扩频分组无线网中适合2多媒体传输的MAC协议--CDMA/RTDMA。它在RTDMA的基础上,将基站可分配的资源从时隙扩展为码字-时隙,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容量,更有效地支持多媒体业务的传输。文章分别通过M/M/n/m排队模型和相位过程来分析话音的丢包率和数据的延迟。通过数值计算和计算机仿真,相对于原有的RTDMA方式,这种新的MAC协议在网络负载较重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多种业务的QoS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硅衬底介质损耗大的现象,通过软件电磁仿真手段分析不同电阻率硅衬底上微带线的传输特性,系统研究电阻率变化对硅衬底微波传输特性的影响,并与基于MEMS三维加工的低阻硅衬底进行比较。在30 GHz频率范围内,当硅衬底电阻率从10Ω·cm提升至4 000Ω·cm时,微带线插入损耗从20 dB/cm降低至0.6 dB/cm。电阻率大于100Ω·cm的高阻硅衬底微波传输特性优于带MEMS空腔的10Ω·cm低阻硅衬底。结果表明提升电阻率可有效降低硅衬底微波传输损耗,结合低成本成熟工艺等优点,高阻硅衬底具有广阔的微波集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ITU-T与ANSI在SDH/SONET标准方面的进展,加快了世界各国在传输系统上的改造。其先进的OAM功能可用于建立起具有故障保护的自愈环网络,这种自愈环包括分插复用器(ADM)。ADM中的开关在其自愈环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为确定其对ADM开关的需要,分析了自愈环结构与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能明显减少硬件数量的新的空分交换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保东  陈亮 《电子质量》2007,(12):19-21
为了满足高速信号处理要求,本文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DSP的高速数据以太网传输及处理系统,能够实现超过1M字的采样,并实时通过以太网传输给上位机.通过32位150M快速DSP(TMS320F2812)控制CPLD(EMP240)驱动10M的RTL8019AS网络芯片,实现了DSP和上位机的以太网数据传输,速度超过1M.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RTL8019AS实现了以太网数据的实时传输,完成了以TMS320F2812为核心处理系统与以太网连接的硬件接口.应用此硬件平台实现了嵌入式TCP/IP协议,完成了通过以太网和机之间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20.
SPI总线数据远距离传输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I总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短距离串行同步通信协议,针对SPI总线数据不能进行远距离传输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采用RS422/RS485通信协议,利用MAX3045和MAX3093芯片构成RS422/RS485收发电路,将SPI总线数据由单端不平衡传输方式转换为双端平衡传输方式,利用5类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使得SPI总线数据可靠传输距离延长至1200m,扩展了SPI总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