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建筑行业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实际需求以及IFC 标准领域层实体信息缺失的现状,提出扩展IFC 标准领域层实体的思路,以电气专业的实体为例,详细介绍了扩展IFC 标准领域层实体的具体方法:通过编辑IFC 标准的EXPRESS-G 视图将新实体添加入IFC 标准框架内,利用BIM 软件得到新实体的IFC 文件,并在上海交大BIM 团队自行研发的SJTUBIM 平台上对扩展的实体进行验证。证明了扩展IFC 实体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扩展方法可以促进IFC标准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种数据信息描述的完整性。随着新型设备的不断增加,IFC 实体的扩展将会大大推动工程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促进工程信息的有效交流和转换。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近几年迅速发展的BIM 主流标准——IFC 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预制构件的数据信息共享需求,对预制构件的生产信息组织与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按照IFC 标准,将预制构件在生产阶段的信息统一划分为产品信息、过程信息、资源信息、成本信息和场地信息,并建立了基于IFC 标准的预制构件生产信息模型。最后,给出了应用预制构件生产信息模型的具体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生产信息模型能有效的提高数据信息的管理,提高协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2)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利用单台计算机处理海量BIM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的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建筑业海量和多样化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需求。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建筑信息模型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带来极大的潜力。利用大数据技术管理BIM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优势,探讨分布式大数据平台Hadoop和HBase数据库整体架构和存储模型;制定基于HBase数据库存储IFC(工业基础类)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策略及数据表格的设计;建立基于Hadoop和HBase大数据环境的建筑信息模型存储系统,实现对IFC数据的基本管理操作。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数据标准是解决信息共享与交换问题的基础。IFC 作为buildingSMART 联盟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交换的国际标准,用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各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目前在工程建设行业多专业的配合过程中,建筑与结构专业的信息交互最为迫切。在结构专业领域,构件偏心问题对结构模型的分析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共享与交换的IFC 标准,针对结构分析软件之间的模型数据转换问题,通过以SGF 结构通用文件格式为基础的数据转换平台,提取偏心构件的数据表达并设计数据转换算法,运用C++编程语言,实现结构构件偏心数据的IFC 表达。 相似文献
5.
RDFS本体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RDF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RDFS的混合模式.首先设汁出对应的关系模型,然后通过使用Jena解析实现了RDFS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最后以存储过程为例,对如何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优化RDFS的存储和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 BIM 技术的钢筋模型可以用于工程量直接计算、指导施工、碰撞检查和钢筋 自动加工等。虽然部分软件如 Revit 和 Tekla 可以输出钢筋工业基础类(IFC)模型,但是需要根 据结构设计软件的配筋结果重新建模,且核心算法没有公开,国内后续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均 无法参考;另外,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二次开发的方式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钢筋信息共 享,该方法不具有通用性。本文对钢筋模型几何信息在 IFC 标准中表达方式进行解析,并研究 利用结构设计结果参数自动生成基于 IFC 标准的钢筋模型,重点进行几何信息的生成算法研究。 最后通过程序生成带有纵筋和箍筋的简支梁 IFC 模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OWL本体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本体是共享概念的明确形式规范说明,本体合理有效地存储是保证本体共享利用的前提.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本体存储模式的对比分析,给出成语典故本体存储模式的设计原则,并基于该原则提出一种混合的本体存储模式,实例表明存储实现简单、结构稳定,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存储大规模的本体. 相似文献
8.
XML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XML数据的原因,概述了几种常见的XML关系存储策略,重点分析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中XML的存储技术,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存储策略将XML数据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9.
关系数据库与XML数据融合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关系数据库与XML数据融合的优势和现状,介绍目前关系数据库与XML数据融合的两种方式,提出一种新的关系数据库与XML数据融合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某交通建设项目质量检验与评估系统的关键业务中:实测数据的提交、查询、更新和删除,并与只应用传统关系数据库进行对比,体现这种新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XML数据的存储实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ML正在迅速成为WWW上的信息交换、表示和存储手段之一。文章基于离散模式的XML数据库系统(DISXDBS)研发工作的存储研究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前XML数据的主要存储技术,探讨了保证高效查询的XML数据的存储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付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9):139-141
针对2008年11月出版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第25卷第11期刊登的多维关系数据库的应用研究一文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指出了原文中关于关系模型的错误认识以及在计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采用二分查找法的基本算法和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基础上,重新讨论和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数据库数据存储的空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基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实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综合了面向对象方法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优势,可进一步促进面向对象方法在实际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地名本体属于地理信息领域本体范畴,是维护地理要素位置的本体,在地理空间语义网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为地理信息与资源的发现提供便利.从基于地理空间语义网的日常地理信息查询需要出发,设计了地名本体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名本体实例存储数据库模式,实现了基于Geodatabase的地名本体实例数据存储.通过地名本体模型的构建,探讨语义网条件下的地名本体模型设计与地名本体实例化问题,对于实现地理要素数据组织与关系表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Top-k查询在传统的存储确定性数据的关系型数据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存储不确定性数据的数据库,Top-k查询必须结合元组的分值和不确定性来处理.已有的Top-k查询没有很好地结合元组的分值和不确定性,因此,定义一种新的针对不确定性数据的Top-k查询语义,并且实现了查询算法,在新语义下,计算第i位排名时考虑了第i-1位元组,能够更好地权衡分值和不确定性.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UML类模式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模型是当前成熟的、普遍应用的数据库设计技术,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迅猛发展,UML对建模符号进行了统一,在面向对象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将UML静态设计模型与关系数据库设计相结合,提出一套完整的对象-关系映射方法,并进行相应规范化,满足3NF,在创建数据库方面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结合计算机辅助飞机协调路线系统设计与容差分配专家系统开发中工程数据库的实现,利用E-R模型逻辑数据库设计方法,基于扩展关系型数据库重构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程中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的集成数据库方法。 相似文献
18.
缓存机制及其在数据存取层中的应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成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2)
数据库应用领域中的缓存技术是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对象按照一定规则存入内存,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它是增强并发承载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研究缓存技术对应用系统性能的影响,按照多层模式的架构理念,充分利用.NET中最新的缓存机制,设计实现了数据缓存机制组件化模型;实例化该模型实时产生缓存命中情况日志,并定期或不定期产生命中情况统计表,以此作为修改配置文件的主要依据,实现缓存策略的实时修改,使之最终趋于合理有效。应用结果表明,该设计应用思想,是一套科学合理的缓存可控机制与方法论,是提高运行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SDT算法及其在过程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阐述了过程数据压缩的重要性及特点,然后介绍了SDT(Swinging Door Trending)算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离线压缩、在线压缩及信号重建的软件框图,最后介绍了SDT算法的应用,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对过程数据压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支撑汽车研发的数据库平台,在分析汽车工程数据特点基础上,提出一种数据库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借鉴部分面向对象思想,首先对技术指标体系进行抽象及划分,然后配置对象模型,最后实例化产生实体。基于此思路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模型,并在汽车工程数据库建设项目中使用该模型作为基础架构。应用情况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工程数据,并能满足扩展需求。 相似文献